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流動性趨緊因資金外流 央行去槓杆或空穴來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4 11:50


和訊網消息 8月24日,央行時隔半年多後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數量為500億、中標利率2.4%。由於14天期逆回購會抬高資金成本,中投固收認為,短期金融工具利率高於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進行資金拆借的收益,導致商業銀行總體承接資金積極性不高,央行不能隨心所欲地投放規模適宜的基礎貨幣。

因此,此舉僅是央行應對資金持續外流的「技術性」調整和基礎貨幣補充期限偏短的權宜之計,伴隨着基礎貨幣派生內生化,央行會進一步拉長資金投放期限,以避免短期資金滾動規模過大可能導致的集中到期風險,降低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難度。」中投固收表示。


自3月份降准之後,央行一直通過創新型金融工具進行基礎貨幣的資金投放,並明確表示為避免傳遞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信號,盡量少用准備金率工具。截至8月中旬,央行通過這類金融工具進行的資金投放余額超過四萬億,較年初增加了2萬多億。

事實上,央行資金投放的期限拉長早有端倪,在上周600億逆回購資金到期後,轉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投放了520億的中長期資金,其中6個月和12個月共投放2890億,3個月和6個月到期回籠2370億。

不過,市場上還是普遍將其視為流動性收緊的信號,有投資人疑慮這是央行在去槓杆。中投固收不認為央行拉長資金投放期限意在收緊,畢竟宏觀經濟基本面沒有改善的跡象,近期債券市場利率的快速下降對經濟總體利大於弊。緊縮和去槓杆的猜測,或許只是空穴來風。中投固收分析,其實資金外流增多或是流動性趨緊的源頭,人民幣貶值壓力重新加大是根本。伴隨着資金持續流出和創新金融工具到期規模不斷加大,央行必將降准,只是降准歷程將會相對曲折。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2018年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美元債務到期的高峰,融資成本的上升使境內企業傾向於償還美元債務,增加對美元的需求,從而加大人民幣貶值和資金流出壓力。事實上,上周四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三個交易日貶值0.9%。

同時,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即將實行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新規,導致7月份以來美元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三個月以上的短期利率出現快速攀升,而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推升了大量以LIBOR為定價基礎的美元債務成本。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