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房市場供過於求嗎?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5-09-22 14:59
(作者:Phillip Zhong)
由於近期中國股票市場表現不佳,再加上中國政府將持續推行財政及貨幣政策的預期心理下,我們認為中、長期中國的住房市場需求仍會繼續成長。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我們仍預期該國的都市化趨勢仍將持續,且中國國內迫切希望改革的聲音,也將有助於民生消費的相關政策出台。因此,我們判斷中國住房市場的挑戰,將來自於供應端,而非需求端。
我們認為中國住房市場於接下來的十年,能獲得需求端大力的支撐,而其支撐力道將來自於經濟增長,及政府政策所帶動加速的都市化趨勢。並且,我們認為市場高估了住房市場過剩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許多市場人士,並未將大部分民眾依然居住於不良建築的情況考慮進去。所以,大規模的提升住房品質的需求,將有助於消化供應端的房地產建案。
整體來看,中國的住房行業未必能再見到過去十年高增長的繁榮景象,我們認為商業化及產業整合,將能提供產業領導者進一步增長的機會。近期房地產新建案增速放緩,主要反映中國為進行結構性改革,對資金管控較為嚴格的結果。然而,我們預估銀行融資業務,可能會隨著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體質較佳的營建商增加放款。
儘管高度競爭與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特性,導致中國房地產業並未出現護城河,但是產業持續整合,能讓部分具有工業化營建能力、能夠順利取得資金,及具有市場品牌認同度的大型地產開發商逐漸展露出競爭優勢。
都市化將驅動需求
據中國統計局於2015年2月發佈的 「2014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在13.68億的人口中,僅有7.49億的都會人口。
何謂都市化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提的7.49億的都會人口,指的是他們實際的居住地,而非他們的戶籍所在地。同份報告指出,有2.53億的都會人口,是沒有居住地的戶籍,許多都會人口是移民人口,或是從鄉村到都市工作及生活的人民。依據實際居住地,都市化比率為55%,若依照戶籍地來看,都市化比率則為36%。都市化比率是與經濟增長,及整體經濟活動產出呈現正相關的,我們認為中國的都市化趨勢,將會隨著服務業的增長而加速。
產業商業化與整合
如果我們假設,都會區住房完工率維持平穩,同時供需幾近均衡狀態。那在如此的市場中,地產開發商要如何發展業務呢?當我們檢視每年的建案完成率時,我們注意到被歸類為商品房的部分,呈現穩定增加。我們假設所有的商品房建案都位於都會區,且計算出商品房的比重於2010年為75%,但2014年則增加至80%。換句話說,社會住宅、自建房屋於近幾年所佔的比重逐漸減少,都會區的住房市場正處於轉型為由商業化趨動的陣痛期。
商品房行業同樣也處於整合的過程中。頂尖開發商的市占率已於過去五年成長雙倍。排名前20的開發商,約占有14%的市占率,排名前10的開發商,則占有約10%的市占率。整合的趨勢,與我們在英、美等已開發國家所見相近。以英國來說,從二次大戰之後,共經歷了三次房地產業的循環,因而成功發展出較密集的產業集中度。英國前10名的開發商市占率從1973年的18%,增加到2007年的44%。以美國為例,前10大的平房營建商,於1900年時僅占10%,但2004年已擴大至20%,且集中於主要的都會區。
我們認為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素,會促使中國地產開發商的市占率集中度高於英、美兩國。首先,房地產建案常具有大規模、高密集度與高樓層的特徵。第二,房地產的資金來源通常是大型銀行,以及境內或境外的資本市場。第三,較受歡迎的建造方式,正從傳統在建地砌磚蓋牆方式,轉變為在不同建地先行組裝。這些因素都明顯有利於擁有先進機械工程及金融資源的大型開發商,讓它們能以較有效率及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房地產開發活動。
服務產業的興起及消費型經濟型態,會增加都會地區的居住人口,並同時扮演生產者及消費者的角色。中國目前高度的住屋持有率,源於該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及其農業社會的背景。我們認為住屋持有率與未來新住屋的需求並沒有絕對的關係。相對的,目前不佳的住房品質卻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會有相當大的換屋需求。
(本文由晨星英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c2015晨星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晨星提供的資料:(1)為晨星及(或)其內容供應商的獨有資產;(2)未經許可不得複製或轉載;(3)純屬研究性質而非任何投資建議;及(4)晨星未就所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及即時性作出任何保證。晨星及其內容供應商對於因使用相關資料而作出的交易決定均不承擔任何責任。過往績效紀錄不能保證未來投資結果。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涉及協助推廣銷售任何投資產品。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