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並非靈丹妙藥 滬深股市長遠發展還是要看實體經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5 11:40
專欄作家譚曉涵撰文指出,如無意外,A股能否被納入MSCI的消息已於香港時間今晨5時公布,相信大部分讀者閱讀此文時已經知道答案;不過,筆者撰寫此文時尚未知結果。內地股市經過周一大跌後,昨天趨於平靜,滬深兩市均微升約0.3%。受到內地5月宏觀數據欠佳等因素影響,市場的樂觀情緒降溫,MSCI能否令A股重拾動力亦受到質疑。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A股是否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消息已塵埃落定,雖然執筆之時尚未知答案,但筆者傾向相信加入的機會較大。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一直對納入MSCI後,將有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流入A股投資具有憧憬。不過,隨着消息公布時間臨近,看淡的聲音又開始浮現。
短期刺激難持續
只因就算A股成功被MSCI納入,正式生效日期其實要等到2017年6月,資金不會太快來臨,單靠投資者的美好憧憬作為支撐,相信支持不了太久,若宏觀經濟復蘇持續緩慢的話,納入MSCI的利好支持恐怕難以持續。
內地券商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的統計指出,參考以往各國被納入MSCI指數的經驗,消息公布後的5個交易日內,股市平均約上漲2%至5%,但升勢並不持續。不過,長期而言,納入MSCI對股市的影響仍較正面,在正式納入MSCI指數後半年及一年,股市上漲機率分別高達77%及69%,平均上漲幅度為8%及27%。
參考韓國的經驗,發現MSCI並非絕對的靈丹妙藥。1992年1月韓國股市被MSCI以20%的比例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在納入後的6個月,韓國KOSPI指數下跌17%。只因1992至1993年間,韓國GDP增速由10%下滑至4%,經濟不景拖累股市下跌。其後,隨着經濟增速回升,當地股市才重見牛市。
當前,內地經濟同樣處於增速放緩的困局,此前一年間,A股亦持續下跌。情況似乎與韓國當年頗為類似,所以預計消息公布後,市場只會出現短暫的狂歡,真正的升勢仍要視乎經濟增長情況而定。
內地監管當局為推動A股被納入MSCI,此前已作出多項改革,包括完善停牌機制、實益擁有權等問題。這些改革對消除市場疑慮,以及促進A股健康發展均十分有利;不過,尚不足以推動股市上升。
針對措施促投資
MSCI固然可帶來短期的利好憧憬,但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改善企業盈利,依然只能靠中國自己。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疲弱的情況下,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名義增長9.6%,增速為近年最低水平。
為了挽救疲弱的經濟,官方有必要促進投資項目的增長。發改委發言人昨天在記者會上透露,5月國家發改委已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金額780億元,類別主要包括農業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工業及高技術項目。
對於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問題,發改委官員承認,目前辦企業、搞投資面臨的制度成本依然較高。政府審批時間長、審批標准不統一;過往推出的支持民間投資政策,部分沒有落實;土地貴、房租貴、稅費高、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均窒礙了民企的發展。
中期可維持穩定
要扭轉當前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趨勢,當局有必要推出針對性舉措,全面梳理既有政策落實情況,並評估政策成效,加以改進及完善。發改委透露具體的措施包括,放寬民間資本市場准入、提升民企投資回報、推動民企轉型發展、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帶動作用。
國務院昨天亦發出文件,提出要逐步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及公平競爭的規定及做法,將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保政府相關行為符合公平競爭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官方的確為促進內地經濟增長,以及令A股得以被納入MSCI等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MSCI最終的決定,以及民企能否發展起來,一切仍非中央能全面控制。不過,筆者仍然相信在中央嚴控下,中國經濟可望保持穩定,不論納入能否成功「入摩」,相信A股中期同樣可維持穩定。(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