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台灣新南向轉戰16國 張志軍:不太可能成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3 14:05


台灣的新總統蔡英文上任伊始,便雄心勃勃推動她的「新南向政策」,首次在總統府設立新南向辦公室,準備全力拓展與東南亞和印度的經濟合作,避免過分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最先推出的措施包括:設高額獎學金吸引相關國家的學生負笈來台留學;放寬相關國家的來台簽證限制。不過,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這個政策不太可能成功,因為違反經濟學規律。

《星島日報》報導,台灣近年經濟不景,去年GDP僅增長0.85%,今年正掙扎「保一」,突破經濟困局交出政績是蔡英文的首要任務。因蔡拒認「九二共識」(兩岸共屬一中),導致兩岸官方溝通管道暫停,綠營擔心若台經濟過分依賴大陸,被大陸「以商逼政」。


為此,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未來5年「與亞洲其他國家建立多元、多面向的夥伴關係,推動經貿多元化」。她6月8日出席大陸台商端午聯誼晚宴時,再次呼籲台商與政府一起,進行全球布局,推動與東盟、印度的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是台灣對外經濟新戰略,重點是產業合作、投資、貿易、觀光、人才培訓。」曾任外長的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近日說,過去的南向政策只有台灣單向去投資,如今也邀對方來投台投資。

此前的南向政策只鎖定東盟10國,「新南向」延伸到南亞6國,包括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黃志芳說:「希望讓這些國家變成台灣的內需市場延伸。」據悉,印度、印尼、緬甸等是新南向重點拓展的目標國。

外交部上周六(11日)宣布,為配合新南向政策,近期將召開跨部門協調會議,研究放寬對上述國家的簽證手續。這是台當局推出的第一個相關政策。

同時,由新南向辦公室牽頭,正整合各公立、私立學校的獎學金,將針對上述國家的學生設立一批專項獎學金,希望培養足夠人才,成為台灣與東盟、南亞國家之間的橋梁。

據轉述,國台辦主任張志軍5月底在北京會見台商時表示,新南向政策不太可能成功,因為它違反經濟學規律,「目前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金額很龐大,找不到如此大的出口替代市場」,台商也不可能放棄經營已久的大陸市場。

黃志芳回應稱,張志軍的講話有政治考量,而新南向政策是產業語言,而且並未要求台商放棄大陸市場,「希望外界不要誤解我們的政策。」

「民進黨不希望與大陸保持太密切的經貿關係,同時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預計兩岸關係將由熱變冷,所以才拿出新南向政策作為替代。」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分析,由於大陸有「一帶一路」政策及經濟實力等優勢,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對台商、及相關國家的吸引力明顯不足,短期不會有甚麼明顯效果。

鈕則勳認為,開放旅遊簽證吸引當地遊客,是希望緩解大陸客大幅減少對台旅遊業的衝擊,但因東南亞以回教民眾居多,台灣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差異大,仍須花時間和投資,發展配套設施才行。

也有不少台島學者看好新南向政策。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李淳認為,現在有推動南向政策的有利方面,因大陸的人工成本是印度3倍多、越南的4倍多,「世界工廠」的重心正從大陸向東南亞及印度移轉,這些區域正積極地想要接下世界工廠的棒子。

他認為,無論是因對大陸崛起的戒心,還是來自東南亞新住民的增加,台灣社會對於東南亞的了解及接納程度大幅提高,這是新南向政策的內部支持基礎。 

李淳表示,過去幾次失敗的原因是對方感受不到台灣的真心,只看到他們是兩岸對抗的棋子,「新南向一定要誠心,以同理心合作,要互利雙贏。」

大陸近年推出「一帶一路」、湄公河流域計畫等,投入巨資在東南亞進行基建,影響力進一步加強。一般認為,不論新南向政策的着眼點是經貿或政治,都無法擺脫大陸因素的牽絆。

「能不能和大陸合作,是新南向政策能否成功的一大關鍵。」前台灣國發會主委林祖嘉分析,東盟多持一個中國立場,台灣如能加入「一帶一路」,「新南向」或能事半功倍,否則形成競爭與對抗,「會比較困難。」

香港《文匯報》報導,對於民進黨的「新南向政策」,台灣名嘴、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對此不以為然。他在昨日廈門舉行的「兩岸智庫論壇」上表示,大陸「一帶一路」戰略是有完整配套、金融平台與區域經濟佈局的經濟大戰略,但「新南向政策」只是政治口號而已,兩者一實一虛,優劣高下是極為明顯的。

邱毅認為,「新南向政策」其實是「南柯一夢」,並沒有得到相關國家的正面回應,注定是失敗的,這無法彌補兩岸經貿因台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所產生的損失。

邱毅認為,大陸的「一帶一路」是一個有頂層設計、有執行計劃、有配套措施,一個完整的大戰略。「很多台商可以搭上便車,可以找到商機。可是就『新南向政策』來說,大部分台商都不知道商機在哪裡,不知道到底是商機還是投資陷阱。」

台灣「國政基金會」執行長尹啟銘認為,產業合作平台是兩岸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合作機制。未來兩岸的合作將從官方為主變成民間為主。過去企業之間個別項目來合作,接下來必須要在產業間搭建一個合作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加強合作,才能夠有更大規模的效應產生。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則倡議,推動構建一個超兩岸結構的組織如海峽共同體,共同維護兩岸在東海和南海的權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