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經濟好不好得看黃金有多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31 09:30


專欄作家 肖磊

黃金不能創造財富,但黃金依然被認為是財富的最基本計價形式,1949年蔣介石並沒有將民國貨幣「金圓券」運往台灣,而首先運走的是放置在上海金庫的接近 300噸的黃金黃金的流動方向本身就能代表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變化。


經濟好不好得看
黃金
有多少

一、以黃金計價的美國GDP為什麼會萎縮?

看一國經濟的變化,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城鎮化水平、人均壽命、鋼鐵產量、高等教育普及率、企業競爭能力、社會福利水平、資本市場體量等等,總體來說,這類數據的變化與一國經濟整體的歷史性或周期性變化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的經濟數據,往往受到匯率的影響較大。

比如美國的GDP如果用黃金計算,得出的結果會讓人大吃一驚。1971年是美元跟黃金固定匯率的最後一年,當時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是35美元/盎司,1971年美國GDP約1.2萬億美元,折合成黃金約100萬噸;剛剛過去的2015年,美國GDP到了約17萬億美元,按2015年國際金價平均1050美元/盎司這個值算,折合成黃金為50萬噸。也就是說,1971年美國的GDP就已經達到了100萬噸黃金的水平,而2015年則下降到了50萬噸黃金水平,縮減了一半。

在計算GDP、評估各主權信用貨幣匯率變化等方面,黃金為什麼能作為一種參考指標呢?主要原因是,過去半個世紀里,黃金每年的產量增速平均約3%,這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平均增速基本一致,而紙幣增速遠大於經濟增速,以黃金計價實際上准確度更高。另外,黃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要麼扮演着貨幣角色,要麼跟主權信用貨幣強制「固定」,充當信用背書作用,黃金依然是外匯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以黃金計價並非特殊化選擇。

二、英美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也是「金庫」需求最大的時候?

黃金不能創造財富,但黃金依然被認為是財富的最基本計價形式,1949年蔣介石並沒有將民國貨幣「金圓券」運往台灣,而首先運走的是放置在上海金庫的接近300噸的黃金黃金作為一種等同於財富的金融資產,其流動方向本身就能代表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變化,這種變化所透露的信息,可能要更加真實。

英國倫敦目前依然是全球重要的「金庫」所在地,英國央行的地下金庫,是僅次於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的全球第二大金庫。據估計,英國央行地下金庫目前依然存有5200噸的黃金,而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屬於英國財政部(約310噸),當做英國的黃金儲備。其他接近5000噸的黃金儲備,都是其他國家及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持有的黃金

那麼英國為什麼能夠替其他國家和金融機構等保管黃金呢,主要原因是在19世紀,英國經濟全球化和整個英國綜合實力上升的過程中,全球貿易向英國傾斜,英鎊走向了全世界,同時全球大部分可流通的黃金流向英國,倫敦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集散地。英鎊的全球化,不僅換來了全球低成本的商品和原材料,也換來了大量的黃金白銀

20世紀開始後,美國在貿易等領域逐步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市場,伴隨着的也正是美元的國際化,以及全球黃金向美國的流動。最多的時候,美聯儲的黃金儲備占到整個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三分之二,超過22000噸。時至今日,全球最大的金庫依然在紐約,存有超過7000噸的黃金,但這些黃金並非美國所有,而是美國金融實力的一個象征,全球各國政府、組織,以及私人持有的黃金,都需要在紐約金庫完成交易和存放。美國自己擁有的8100噸官方黃金儲備,則存放在軍事基地諾克斯堡。

能否提供值得信賴和流動性非常強的交易市場,能否擁有足夠的貿易體量,能否主導全球各類規則的制定,這似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最主要體現,但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替別人保管黃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庫,或許更能說明其實力和信用水平。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諸多國家表示要從倫敦和紐約運回自己的黃金,一段時間內引起了市場恐慌。實際上全球各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確實從未接受過審計,很多傳聞認為美國早已挪用了很多黃金,擔心擠兌風險。

如果美元信用足夠強大,各國放在紐約地下金庫的黃金作為一種沒有實際用途的資產,只要美國承諾等價兌換美元,各國政府就不用擔心了。現在的問題是,大家要運走黃金的目的,恰恰是對美元的長期價值感到不安,自1971年黃金與美元脫鈎以來,幾輪剪羊毛式的貶值,實際上給諸多國家持有的美元外匯儲備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

三、中國市場「金庫」需求的擴大意味着什麼?

2013年末,中國上海自貿區一座可儲存2000噸黃金的大型金庫開始投入使用,該金庫占地相當於3個籃球場。這僅僅是中國市場對「金庫」需求的一個開始,要知道僅2015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的黃金出庫量就達到2580噸,而這些黃金都需要「金庫」來儲存。上周,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標准銀行買下了巴克萊(Barclays)在倫敦的一個金庫,據說該金庫能夠儲存2000噸黃金,是歐洲最大的金庫之一。

實際上中國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依然很大,2013年至2015年三年的時間里,中國通過香港進口了接近3000噸的黃金,這些黃金不僅用於首飾加工等市場,還有很大一部分會變成標准金條進入「金庫」。近日,香港金銀貿易場表示,未來兩至三年內,將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建設容納1500噸黃金的「金庫」,用於解決國內外黃金產業鏈對接和貿易過程中的倉儲交割問題。

中國市場對金庫的需求還在擴大,去年年中的時候,彭博新聞社報道,工商銀行、建設銀行(601939,股吧)、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和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這四大國有銀行持有的貴金屬總價值為3780億元,按當時262元/克算,相當於1445噸黃金,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55%。除了商業銀行和各類金融企業持有的黃金,私人和非金融機構持有的黃金數量也在上升,每年新增的數百噸投資性金條需求,最終需要更大的集散和儲存場所。

中國市場「金庫」需求的上升,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整體綜合實力的上升,以及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金融市場對財富的認知開始發生變化,從簡單的財富創造層面,轉入尋求更安全的資產持有。無論從中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還是民間需求的高速擴張,都說明黃金作為一類財富儲存的手段,正跟隨中國經濟的體量一起發生着歷史性巨變。

在「西金東移」正如火如荼之際,衡量中國經濟金融實力,以及國際信用水平的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或許就是中國能否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金庫」,替別人保管黃金;能否打造出最活躍的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推升人民幣的計價和交易價值,順利完成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