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房市調控為何豪言變戲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1 11:18


作者張敬偉撰文:中國房價漲勢依舊,4個一線城市漲幅均超過20%,而城市居民實際收入增幅約8%,調控“軍令狀”已成戲言。那么,中國房市調控為何豪言變戲言?

據新京報報導,年初,全國數十個城市提出了房產調控具體目標。除京滬兩地語焉不詳外,廣州、深圳等地均表示目標為“房價漲幅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然而時至今日,全國房價漲勢依舊,4個一線城市漲幅均超過20%,而城市居民實際收入增幅約8%,調控“軍令狀”已成戲言。

年初,35個城市提出具體的房市調控目標(北京上海除外)。包括廣州、深圳、廈門、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給出的目標都是房價漲幅低於收入增幅。但統計數據讓幾乎所有城市的“失色”---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除溫州外,其余城市前10月房價全部上漲。其中,21城市房價漲幅高於10%。

而過去三年的收入增幅數據顯示,多數城市的收入增幅在8%--9%之間,只有少數城市能達到10%,極少數在8%之下。

這意味著,房市調控的權力豪言變成了戲言。房產調控的“軍令狀”顯然以尷尬落幕。何以至此?答案是行政指令不能包打天下,權力之手的剛性“掰”不過市場柔性之手。

中國房市,已經走過了“步步驚心”的十余年高價之路,房市虛熱讓宏觀經濟和微觀民生都不勝困擾。在全球危機的陰霾之下,日本和美國的金融危機皆是從房市泡沫破裂開始,對此中國也相當警惕。

民生層面,由炒房而富的利益階層畢竟是少數,事實是全民都在慨嘆房價畸高,億萬民眾陷入了痛苦不堪的“房奴”陷阱。從流行的通俗電視劇《蝸居》中即可一窺中國民眾難得安居的現實苦痛和悲戚自嘲。

正因為如此,中國調控房市的政策力度從來沒有放松過。從2010年規範和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到“國五條”、“國十條”到“新國五條”、“新國十條”等,房市宏調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打出的組合拳不可謂不頻繁,但中國房市,幾乎患上了“宏調免疫症”,被嘲弄為“宏調變空調”,行政手段對於房市的調控似乎陷入了困境。當然,除了行政手段,房市宏調也輔以財稅、金融以及建設保障房等方式。然而調控效果依然不夠理想。

這是中國特色?!須知,中國房市的不可控,和行政權力脫不了干系---首先是賣地財政的政府行為導致地價偏高,商品房進入市場環節,自然價格高企;其次是地方政府大投資大開放以求得GDP迅速增量的政績思維決定了房市一路狂奔;其三是房市慣性已成,牽涉到金融、民生等諸多利益因素。[NT:PAGE=$]

如此等等,宏調房市,不可能采取休克療法讓其硬著落,只能采取點剎的方式讓其漸趨健康穩定。西醫式的政策猛藥不僅會導致房市坍塌,影響到地方政府在建工程和已購房的民生利益,更可能導致深入介入房市的金融業崩盤,從而引發系統性的危機。

中醫式的慢藥療治是好,但對於“久病”的中國房市,結果只能是“病去如抽絲”,只是在遷延和反復中趨穩見好。

而且,在房市已經深度市場化的現實下,中央政策的剛性,在各層級的行政執行中會根據各地不同的省情和市情進行調整,因而各地宏調也彰顯出不同的屬性。

若各地簡單地執行,整齊劃一地承諾房市調控目標,即如35個城市不約而同地豪言房價漲幅低於收入漲幅,可能會和實際抵牾。

今年的房市走向已經很明確,從一線城市開始,形成了趨勢回升的情景...有些城市顯然對市場分析不夠,未能準確把握房市走向,權力豪言變戲言,是必然的。在這點上,上海與北京對房市的判斷顯然更為理性成熟。

中國房市依然是宏觀經濟和民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宏調房市,讓房市回歸理性,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出了中道客觀的答案,即重新界定市場與政府的關係,讓市場起決定作用,政府起輔助作用。

張敬偉,國際時事、財經專欄作家,察哈爾學會研究員。(BWCHINESE中文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