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油價下跌帶來的連鎖效應:會引發全球通貨緊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0 08:30


有評論文章指出,油價下跌能協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有利於總需求。然而,油價暴跌也反映了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需求疲軟。過去,石油危機是因為油價暴漲導致全球通貨膨脹,但這一輪的石油危機則是由於油價暴跌而引發全球通貨緊縮的憂慮。這一觀點值得思考。

美國及歐盟上周六宣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后,國際原油價格一度下跌至每桶28美元以下,創下12年的低點。其實,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油價便從每桶約100美元的高位墜落,而且跌勢凌厲。市場分析員紛紛調低他們對油價的預測,有些甚至認為,油價可能下跌至每桶10美元。


油價跌勢不止,主要是原油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首先,美國頁岩油開采技術的突破,使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增。其次,沙特阿拉伯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惜讓油價下跌,以迫使美國頁岩油開采商減產。第三,美元這一兩年來走強,導致以美元報價的原油價格下跌。此外,金融市場的炒作,也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壓力。

油價下跌是一把雙刃劍。對於石油輸入國而言,油價下跌不僅讓它們節省了不少外匯,經濟整體運行的成本也會下降,在理論上有利於提高總需求。一些國家如印度及印度尼西亞,也趁油價下跌時削減燃油津貼或調高汽油稅。這在油價高漲時,是一個不可能推行的政策。

另一方面,油價下跌顯然對產油國不利。許多產油國是依靠石油出口賺取外匯,而且它們大多是處於地緣政治的風尖浪口。在油價跌勢不止的情況下,這些國家的財政開始亮紅燈,而地緣政治的矛盾也浮出臺面。油價持續下跌不僅導致財富的轉移,也有地緣政治的意義,而地緣政治的衝突,又可能影響油價的走勢。

以中東的地緣政治亂局為例,美國與沙特阿拉伯的盟國關係,最近出現微妙的變化。美國頁岩油的產量大增,沙特阿拉伯首當其沖。但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去年底的會議上決定不減產,導致油價進一步下跌。市場分析認為,沙特阿拉伯此舉,是要迫使頁岩油生產商知難而退。此外,美國與伊朗的關係解凍,也令沙特阿拉伯忐忑不安。在今年開年時,沙特阿拉伯處死什葉派激進教長尼姆爾,激怒了伊朗,也讓美國左右為難。沙特阿拉伯與伊朗的緊張關係,預示兩國難以在油產與油價方面,進行協調。兩國的交惡,也為全球反恐的努力,添加變數。

除了地緣政治意義之外,油價持續下跌導致許多產油國的財政出現赤字,從而引發社會不安。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依靠石油出口,油價下跌導致經濟衰退和通脹率飆升至三位數。在去年12月的選舉中,反對黨聯盟在國會贏得三分之二的席位。委內瑞拉外債高達1488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有162億美元。在彭博社公布2016年“10大悲慘經濟體”名單中,委內瑞拉位居榜首。

上周末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表示,他的財政預算是以油價每桶50美元為基礎,以目前的油價計算,俄羅斯的財政赤字將擴大3萬億盧布(386億美元)。我們的鄰國馬來西亞,也面對相同的挑戰。在去年10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馬國是以油價每桶48美元為基礎。由於油價暴跌,馬國首相兼財政部長納吉將在本月28日提呈修訂預算。

在理論上,油價下跌能協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有利於總需求。然而,油價暴跌也反映了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需求疲軟。過去,石油危機是因為油價暴漲導致全球通貨膨脹,但這一輪的石油危機則是由於油價暴跌而引發全球通貨緊縮的憂慮。在總需求疲軟的環境下,中國的制造業持續處於衰退的態勢,從而對大宗商品及油價施以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及油價下跌,也傳導到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及匯市。油價走勢與經濟疲軟相互影響,使最近全球的股市,猶如驚弓之鳥。

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下跌時,市場普遍預測油價很快就會回升。然而,油價持續走低,迫使分析員不斷調低油價的預測。美國能源署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石油庫存繼續增加,油價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會保持在40美元以下。此外,美國解除了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加上伊朗重返石油市場,都將沖擊油價及產油國。我們應留意油價下跌對地緣政治及全球經濟增長所發揮的連鎖效應。(聯合早報)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