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季末可拋股票 買理財產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12 14:06


剛剛過去的“雙節”加季末效應,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一度被推高。而節后,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再次上演了水漲船高的一幕,近日,多款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繼續“保5沖6”。然而面對收益率屢屢沖高的理財產品,到底是買理財產品好還是進行炒股等其他投資好?理財產品到底是現在買還是等到年末再買?成為不少投資客糾結。

現象:節后理財產品收益逆勢水漲船高

長假前,銀行理財產品曾現發行小高峰。據銀率網統計,9月份除1個月以內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略低於6月末期間的收益水平外,其他各期限類型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均超越6月末的收益水平。經歷了雙節小高峰后,理財產品發行再現水漲船高的局面,本周以來,多家銀行繼續搶發高收益理財產品。

分析:年底或有更多產品預期收益率破6%


記者調查發現,長假后預期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仍然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沖高至6%。但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最多的是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通過滾動續發的形式吸引資金。”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今年理財產品的季末效應似乎比此前要來得更早,“往年都是到了年末才會比較高。但是今年從8月底9月初開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開始大幅提升,伴隨著整個雙節至今,銀行又在馬不停蹄地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小張說。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源自於下半年以來的流動性緊張局面造成的,銀行資金緊張,信貸額度不足等因素導致了銀行不得不發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攬儲。此外,本周不僅有大量逆回購到期,假期后首個交易日銀行又要補繳準備金等因素,造成市場資金面緊張。”

對比:

9月投資100萬元買理財產品約賺四千買股票則有賺有賠

金牛理財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的9月份,新發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3%。如果投資100萬元,剔除交易費用,9月份買理財產品,按年化計算,收益在4000元左右。

但如果買了比較強勢的100只股票組合,按照前100家公司的平均漲幅為49.04%計算,平均收益將達到49萬元,是理財產品收益的100多倍。假如購買的是9月份走勢最差的100只股票,其平均跌幅達12.95%,那么不僅保不了本,還會倒貼13萬元左右。

分析:大市跌

銀行理財多數跑贏大盤

從近幾年的行情看,業內人士表示,根據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的不同,牛市期間,股票收益較好,但弱市或熊市中,銀行理財產品則是不錯的選擇。

上證指數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的漲幅分別達到130.43%、96.66%和79.98%。這幾年炒股平均收益高過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而在2010年的股市大跌14.31%中,各類銀行理財平均收益均戰勝同期市場指數,50%的產品獲得正收益。

季末

股票弱理財產品走強

而從每個季度的季末情況看,在季末或錢荒預期較強的投資環境中,理財產品會受到追捧,反而股票收益會明顯回落。有券商理財顧問指出,由於不少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掛鉤,因此,兩者通常情況下,趨勢會一致。“但如果是季末或者有錢荒預期的時候,二者就明顯相悖,股票向下,理財產品向上。”一證券公司理財顧問指出。

記者對比數據也發現,這種情況在今年表現得格外明顯。6月底,“錢荒”讓股市重挫,上證指數當月暴跌13.97%,其中6月24日民生、興業銀行等多股跌停,A股黑色星期一讓投資者倍感傷痛,各家銀行為完成指標,在最後關頭紛紛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力求吸收外部資金。如建行6月底推出的180天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80%,為今年以來該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最高值。中國銀行6月前20天推出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5%左右。但到6月底也飆升到5%以上。

這種情況在9月底也有類似發生。根據同花順ifinD系統數據,建行今年預期收益率第二高的產品出現在9月26日,一款169天的理財產品預計最高年化收益率達到6.5%。金牛理財網監測數據顯示,十一長假前三天預售的產品有40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5.21%。而與此同時,股市卻連連下跌,9月12日到27日期間,上證指數下跌了3.62%。

而本周,由於季末效應暫時消失,股指紛紛上行,滬指月內漲幅已經超過2%。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卻高位回落。截至10月9日,金牛銀行理財綜合收益指數行至4.98%,較三季度指數最高點的9月30日下跌了16BP。

提醒:

市場熱點輪動頻繁

股市變數多

未來兩三個月,是買股票好呢,還是買理財產品?

對股市而言,多數分析師認為,由於年底消費旺季以及三中全會政策紅利,大盤有可能震盪上行,如果把握得好,資金收益應該相對不錯。“但現在市場熱點輪動過於頻繁,個股板塊暴漲暴跌屢見不鮮。如果沒有時間或亂碰撞,股票安全性不高。”深圳某基金分析師認為。因此,他認為,如果沒有專門的精力打理,股票還是設定少一點。當然如果風險承受能力強,對市場把握得比較好,理財風格激進,股票是最好的品種。根據記者了解,6月底以來的這波行情中,雖然賠錢的股民不在少數,但收益翻番的投資者也不會太少。記者統計發現,從1849.65點反彈以來,有68只個股漲幅在100%以上(前復權計算),其中,江蘇宏寶、上海鋼聯和外高橋3家公司收益超過3倍。

“如果沒有多少精力去看股票,資金有時間要求,比如三個月,或者一個月,我還是建議買理財產品比較穩妥。”(廣州日報?王維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