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Voyager)項目基本資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13 15:46
發射日期: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號)
發射載具:Titan III E-Centaur
在軌質量:721.9 Kg
電力系統: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RTGs),功率420W
探測歷史簡述
旅行者1號和2號實際上是美國宇航局“水手”系列飛船中的最后兩艘,也是該系列飛船中最早被派往外太陽系開展考察工作的探測器。在先驅者10號和11號之后,旅行者1號和2號先后成功地對木星和土星,以及它們各自的衛星,磁場以及其他行星際介質等開展了近距離考察。此后項目組科學家對旅行者2號飛船的后續軌道路線進行調整,並最終使其成功從天王星和海王星附近飛過,對這兩顆太陽系最外側的大行星也開展了首次的近距離考察。
盡管旅行者1號的發射時間比旅行者2號要晚16天,但是它所沿襲的是一條飛行速度較高的軌道路徑,並於1979年3月份搶先抵達木星。比它先升空的旅行者2號則在近4個月之后的1979年7月份才姍姍來遲。隨后兩艘飛船先后向土星進發,並分別於1980年11月份(旅行者1號)和1981年8月份(旅行者2號)抵達土星系開展考察工作。在那之后旅行者2號改變航向,繼續向著下一個行星目標前進,並於1986年1月抵達天王星,1989年8月抵達海王星。
盡管設置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對外太陽系的大行星開展考察,然而由於攜帶了相應的設備,兩艘旅行者號飛船實際上一路上都一直在几乎不間斷地開展空間環境的考察工作,收集有關粒子輻射環境以及空間介質等方面的數據。此后這兩艘飛船的主要使命便是一直向前飛行,尋找太陽系的邊界,直到今天,美國宇航局宣佈,在經過細緻的數據確認之后,認為旅行者1號飛船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前后離開日球層,進入恆星際空間。
主要科學成就
由於旅行者號探測項目所獲得的全部成果太過豐碩,根本無法一一贅述,因此以下僅整理列出來自旅行者號飛船的部分主要科學成果:
1) 發現海王星和天王星磁場,並確認其都具有極大的傾角,偏離行星體自轉軸,這一點與太陽系其它大行星迥然不同,原因尚不明;
2) 兩艘旅行者號飛船一共新發現了22顆衛星,其中包括3顆木星衛星,3顆土星衛星,10顆天王星衛星,以及6顆海王星衛星。
3) 發現木衛一表面存在活火山活動,這是迄今所知除了地球之外唯一被確認仍然存在活火山活動的太陽系天體;在海衛一表面發現活躍的噴泉結構以及稀薄的大氣;
4) 發現木星,土星和海王星存在極光現象
5) 發現木星光環;發現土星光環內B環上存在輻條結構,F環存在辮狀結構。在天王星和海王星光環結構內發現兩條新的環帶,此前則一直被認為僅僅是不完整的光環弧段,但旅行者飛船的抵近觀察顯示其為完整的,盡管其組成成分顆粒非常微小。
6)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海王星的溫度過低,不可能存在大氣湍動現象,然而旅行者號飛船在海王星上卻觀察到超大規模的強勁颶風系統(即所謂“大黑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