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原CSDN總編劉江正式加入美團 任技術學院院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0 15:07


新浪科技訊 9月10日中午消息,原CSDN總編劉江今日發表微博,宣佈於近日加入美團,擔任技術學院院長,主要負責技術團隊的對內對外交流、品牌、團隊和文化建設工作。

此前,劉江曾任CSDN與《程序員》雜誌總編,併兼任CSDN首席戰略官。也曾任圖靈公司聯合創始人和總編,華章公司副總編。


以下為劉江長微博:

不少朋友可能已經知道,是的,我最近加入了美團,擔任技術學院院長,主要負責技術團隊的對內對外交流、品牌、團隊和文化建設工作。

為什麼選擇美團呢?這個問題被問了太多次之后,我想,還是寫篇文章統一作答吧。

去年年底我在CSDN干滿5年,開始琢磨自己的下一步時,面前的選擇很多:去做投資,拉隊伍自己創業,有不少潛力相當不錯的創業公司找我去做合伙人,當然,也接到過幾家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IT巨頭的邀請。但最終,我選擇了美團。

選擇加入一家公司,其實是用你自己生命中的若幹年做一次投資。我是70后,做這種投資已經沒有太多任性的資本了,所以這次選擇,我還是非常慎重的。

首先考慮的,是與什麼人一起做事。

從個人印象來,美團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一家公司。

王興團隊做校內的時候我早已工作,所以只是知道,並沒有注冊過。真正對他們有直觀感受,是因為飯否。我那時雖然主要在Twitter玩得不亦樂乎,但也注冊了飯否,不時過來潛水。

后來飯否因故停擺了一年多,他們團隊居然沒有散,這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這是一群有點理想主義的年輕人,和我一樣,相信技術和互聯網的力量,想做一些有意思、能改變現狀的事情。

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時有一篇影響很大的文章,將王興作為不懂國情、做事不接地氣、沒什麼大成的海歸精英代表,“單純地以為憑技術就能改變社會……做了好幾個連投資人都覺得很酷的網站,卻始終沒有掙到大錢”。

可是不久之后,就是同一群年輕人,卻做了美團,並在殘酷的千團大戰中經受住了戰火考驗,從此一飛衝天。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美團在全國11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其中大部分是三四城市,中國最接地氣的部分,在這裏美團的市場份額對領先,而干嘉偉率領的美團地面推廣鐵軍也已經成了業界的傳奇。

這期間,王興和他的小伙伴們展現出許多特質:誠信正直、講規則、實事求是的價值觀,思路清晰,低調,實幹,不浮躁,有長遠的想法,重視事物的本質和常識,重視結果但更重視過程,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又有極強的執行力。而這些很多都是中國互聯網界乃至全社會比較缺乏而我又非常認同的東西。

我因為之前工作的關係,接觸過很多互聯網公司的高層,實話,像美團領導層這樣全面、紮實和靠譜的團隊,在國內業界是非常少的。看看2010年6月《程序員》雜誌採訪王興的文章,你會發現,在很早的時候,他已經把很多事情想清楚了,什麼事不該做,什麼是重要的,而且要腳踏實地地執行下去,不為短暫的浮雲遮蔽眼,有足夠的耐心,這是美團能夠戰勝諸多對手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當王興和美團的另一個創始人穆榮均(時任技術副總裁,現任CPO)向我發出邀請時,我雖然有些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我為有機會能與他們合作感到高興。

選擇是否加入一個公司,同樣重要的是你要做和能做的是什麼事情。

在我從業近20年(1996至今)的時間裏,雖然也通過技術大會、媒體文章和圖書等方式在國內技術社區引入、倡導和推廣了很多技術、實踐與理念:比如開源、敏捷軟件開發、Web 2.0、雲計算、移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算是做過一些事情,也影響了不少人,但這些回顧起來都屬於王國維的“霧裏看花,終隔一層”。我其實錯過了千載難逢的互聯網大潮第一階段,沒能親身經歷,只是一個觀察者,這成為我內心最大的遺憾。

如今,互聯網大潮進入第二階段,其影響將超出原來信息整合、通信、娛樂,而滲透進整個社會的更深層次,涉及方方面面的核心。

美團顯然是這一波大趨勢的弄潮兒。今年初融資時達到的70億美元估值,使美團在全球獨角獸中也成為個頭比較大的一個,而每年200%左右的增速,今年超過1000億、2020年萬億的目標,加上生活服務數十萬億的市場空間,更使美團有很大概率成為下一個超級獨角獸。

在投資界,獨角獸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只會誕生8家。而超級獨角獸指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十年也未必能出現一家。上一個超級獨角獸,是11年前創立的Facebook。

如今的美團,在團購、電影票等領域處於對的行業第一,這兩年發力的外賣已經后來者居上,酒店業務也悄悄成為行業第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成績是在美團比競爭對手投入資源更少、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取得的。而最近超過1.3億年度活躍買家這個數據,更使美團超過京東,成為僅次於阿里的中國第二大電商平台。

在美團常聽到一句話:“有家的地方,就有美團。”曾經整天在行業和大趨勢層面指手腳、經常自嘲“職業忽悠”的我,內心很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感覺。在美團,你能夠對社會的某些方面做出真實的改變。

王興和穆榮均交給我的任務,是在美團打造一支線上鐵軍:一流的技術團隊,有一流的品牌和一流的技術文化。

美團重視技術我是知道的,2013年我找他們聊天,發現美團是國內技術本身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少數案例之一,據此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美團的奧秘:與王興聊技術的力量》。那時他們自己總結千團大戰的成功經驗,技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決策支持和效率提升所起的作用上都是決定性的。“團購大戰最激烈的時候,在對手每天燒錢數百萬打廣告的時候,美團卻在IT系統研發和招聘工程師上投入巨資。”

重視技術當然首先要歸因於美團核心領導層几乎全都是寫過代碼的技術出身,更關鍵的是,他們認識到了事情的本質:互聯網平台企業其實是在為一個一個行業打造供應鏈,並向消費者和商家同時提供服務,本質的確是技術公司。

但老實,一開始我對他們邀我加盟的理由還是有些意外的。美團成立才五年,還在超高速發展,按道理根本無心也無力顧及到這些層面,畢竟短期內不會很快見效,中期也未必會對業務生直接效益。

但是他們很誠懇地告訴我,要打造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這些反而是更重要的事情。

美團的研發團隊隨業務的高速發展也在快速擴大,從幾年前的十幾人增加到現在的千人以上,很快還會成為幾千人的大組織。王興他們非常擔心,這會稀釋和淡化原有團隊彌足珍貴的傳統,而規模的擴大,原有的東西也面臨挑戰,需要進化。

我對此當然高度認同。這幾年我們行業最值得被記住的話,其實是Elon Musk在開放Tesla所有專利的時候所的:“確立技術領先的不是專利,而在於一個公司是否有能力吸引和激勵最優秀的工程師。”

吸引人才當然可以靠一時特殊的薪酬待遇,但要持續吸引、留住並真正發揮他們的才能,既要靠業務的不斷髮展,也要靠文化、團隊這些方面的建設。之前一些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在業務趨緩、人員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文化和團隊建設跟不上,就容易滋生對人不對事、公司政治、山頭主義、脫離實際的KPI以及與之相關的諸多怪現象,最后人才流失,競爭力下降。

不久之后,穆榮均自己從技術副總裁的角色,轉而擔任美團的CPO(首席人力官),這已經明了一切。

美團在這麼早期就有基業長青的意識,我非常欽佩。這將是它未來成為卓越甚至偉大公司最重要的保證,我對能為之作出自己的貢獻而感到高興。

而且美團在技術方面的願景與我一直以來建設技術社區的個人志向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現在我可以在一個公司的範圍內更腳踏實地、目的性更強、沒有雜念地做各種事情了。

進入美團之后的這些天,我好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不時有新奇的發現。

美團工程師的地位很高。第一天我去領電腦的時候,管設備的阿姨看到我的院長頭銜,一針見血地指出你不是寫代碼的,然后塞了台Dell給我。而美團的所有研發都是“Mac+高清大屏+價格不菲的人體工學椅”標配三件套。所以在公司樓道裏,你能一眼看到很多意氣風髮夾Mac Pro進出的攻城獅,飄逸的拿Mac Air的品喵,還有抱一台黑PC的我……

美團非常濃厚的工具文化更讓人眼界大開:

Wiki是我的大愛,我高興地發現美團全員包括公司管理層、銷售、人事都在使用Wiki作為知識共享系統,很多事情,只要搜索Wiki,都會有大量驚喜的答案在等你;

內部使用的即時通信系統大象,很多功能已經秒殺微信,並與各內部系統無縫整合,大大提高協同效率;

美團技術學院開發的技術交流平台,任何工程師有東西想分享,只需預訂會議室,填寫分享簡介,其他同學報名即可,這樣的分享每天都有幾次在同時進行;

美團圖書館項目則用一個平台,將所有人想分享的圖書連接起來,再通過借書和還書將人連接起來;

……

還有一點是我逢人就會的,美團的發展實在是太快啦。我入職那天去人事簽合同,看到要簽的合同落了有幾尺那麼高。然后領椅子的時候排了很長很長的隊。往工位上一落座,周圍一大片同學前來打招呼,都劉老師好,我們是看你的書長大的,我們也都剛來,還沒轉正呢……

好玩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大多是媒體圈或者某些媒體的熱心讀者)還以為美團整天麻煩纏身、日子過不下去了呢,對我加入美團狠狠地表示了關心。其實這都是因為美團自己太低調,媒體上又有太多競爭對手吃不到葡萄葡萄酸的黑文字。

在美團,周圍滿眼都是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年輕面孔,不時能看到內部系統又傳來各處戰而勝之的喜訊、不斷刷新紀錄的令人鼓舞的數據。這種感覺真好。

進入美團內部的所見所感,讓我越來越有信心,美團將是下一代BAT最有競爭力的候選者之一。

美團內網上,有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人是美團最重要的品

做有積累的事情

這對我是很大的鼓舞,也意味挑戰。我的美團之旅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會繼續和大家分享我的發現。敬請期待。

讓我們一起見證偉大的誕生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