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李克強訪瑞士 中瑞九輪談判 自貿區合作成焦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4 10:30


結束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訪問後,中國總理李克強首訪今起進入「歐洲時間」,他將相繼到訪瑞士與德國。其中,經貿議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瑞士是中國新任總理首次外訪的第3站,中瑞自貿區合作將成焦點,雙方將簽署涉及經貿、金融、教育、文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一系列合作文件。

中新網報導,瑞士是李克強就任總理後訪問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備受關注。分析稱,這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對中瑞關係的重視,此行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兩國關係再上新臺階。


據介紹,訪問期間,李克強將與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副主席伯克哈爾特及聯邦委員施奈德·阿曼會談,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推動中瑞關係再上新臺階。此外,雙方將簽署涉及經貿、金融、教育、文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一系列合作文件。

瑞士是中國在歐洲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也是最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與中國啟動自貿區談判的歐洲國家之一。目前,中國已成為瑞士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外資來源國。

「近年來,中瑞自貿區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九輪磋商,目前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達成廣泛共識,希望早日達成一個互利雙贏、高品質的協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表示,李克強總理訪瑞期間,雙方經貿部門將進一步就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這為中瑞兩國共同致力於世界繁榮樹立了典範」,分析人士指出,尤其在當前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這體現了中瑞兩國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貿易往來的決心。

分析稱,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將是中瑞兩國關係發展的一個良好信號,一個積極成果,將為兩國的經貿和政治關係注入活力。

結束對瑞士的訪問之後,李克強將啟程前往此訪最後一站德國。德國成為中國新任總理首訪的歐盟大國,備受矚目。

「中德關係在許多方面走在中歐關係的前面」,宋濤表示,中德兩國領導人互訪和接觸頻率最高,雙方對話交流機制也是最多、最富有成效。(接下頁)

[NT:PAGE=$]

今年3月,李克強當選中國總理後,德國總理默克爾成為第一個與其通話的外國領導人。通話中,李克強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寄望新時期中德關係。對於李克強訪德,宋濤也表示,相信此訪能夠為兩國領導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和個人關係,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德關係不斷發展。

分析認為,中德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李克強此次訪德釋放出重要積極的信號。

作為歐盟經濟「發動機」之一,目前,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第一大、全球第六大貿易夥伴,也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外資和技術引進來源國以及重要的投資目的國。

此次訪德期間,李克強除了會見德國總統高克並與默克爾舉行會談之外,中德雙方還將簽署一系列涵蓋製造業、投資、財經、城鎮化等領域的合作協議。分析認為,除上述領域外,雙方在銀行和保險領域也有進一步合作的廣闊空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德國實體工業發展良好,尤其是研發能力和製造業發展均衡。當前中國正面臨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加快推進城鎮化的任務,德國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德在許多領域的合作也值得進一步深化。

根據行程,李克強在德期間,兩國總理還將共同宣佈中德語言年開幕。除了兩國作家、年輕導演間交流等文活動之外,中德語言年將為兩國青年相互了解、感知對方語言和文化提供重要契機。

其實,觀察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履新以來的外交動向,不難發現,中歐高層互動頻密。僅今年4月以來,已經有北歐的芬蘭總統、冰島總理,西歐的法國總統,南歐的希臘總理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等多位歐洲高層領導人密集訪華。

「李克強此次訪問德國,不僅著眼於中德關係,更希望推進中歐關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指出,中德關係的發展,將對中歐關係起到拉動作用。

他指出,尤其在歐債危機背景下,歐洲發展遇到一些問題,中歐雙方更需加強經濟合作。因此,李克強此次訪德更多是出於經貿方面考慮,積極務實合作成分比較多。

分析稱,在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0週年、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15週年的重要時間節點,這些訪問給不斷升溫的中歐關係又添了一把火。

而對既非歐元區國家、也非歐盟國家瑞士的訪問,也被一些學者解讀為中國對歐發展全方位關係的努力。「中國與瑞士的關係發展良好,但相比之下,瑞士國內輿論與民眾對中國了解不多,因而此訪不僅能加深兩國間了解,更體現出中國發展對歐關係的全面性。」曲星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強訪歐之際,中歐圍繞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正在上演,這也讓此訪中的經貿議題備受外界關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分析稱,歐洲在債務危機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更加突出,李克強總理此訪一方面會增加中歐友好,另一方面也會做好歐方工作,為中國在歐洲投資和貿易掃清障礙,打破貿易壁壘,以尋求更好的合作機會,實現互利共贏。

分析稱,李克強總理首訪就選擇了歐洲,充分體現了中方對發展中歐關係的重視和真誠,相信此訪將成為近期中歐共同合奏的美麗樂曲中的一個強音,中歐關係再上層樓值得期待。(接下頁)

[NT:PAGE=$]

此外,據香港文匯網引述《新京報》報導,李克強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題為《為什麼選擇瑞士》的署名文章,闡釋3點出訪理由:

理由1--推動中瑞自貿區進程

2010年我訪問瑞士時,雙方一致同意加快建立自貿區的準備工作。三年多來,兩國的相關部門一直緊鑼密鼓地推進談判,進行了九輪並最終結束了談判。邁出這一步,瑞士將成為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中首個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國家,其意義非同一般。

達成一個高水平的中瑞自貿協定,會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全面升級,給兩國消費者和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有利於世界貿易振興和經濟復甦。

理由2--加強雙方金融領域合作

瑞士長於金融,管理經驗豐富,被稱為銀行密度最高的國家。與瑞方加強金融監管、宏觀政策和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等方面的合作,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中國正在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包括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完善金融監管機制等,這將為兩國金融企業互動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理由3--增進兩國互信與理解

中瑞關係和務實合作能夠達到什麼高度,既取決於能否抓住新的機遇,更取決於能否提高雙方互信和理解的層次。瑞士是首批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工業性合資企業就是與瑞士合作成立的,瑞士又在歐洲國家中較早承認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些都構成了彼此信任的基礎。中瑞合作要走得更好更遠,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希望這次訪問能深化瞭解和互信,播下更多友好的種子。

去年,中瑞貿易達到263億美元,其中瑞士對華出口228億美元,如果平均到每個瑞士人就是2800美元。今後5年,中國將進口10兆美元左右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

現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還未消散,各國需要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不搞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尤其是不能動輒就用「雙反」措施,還要避免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產生的負面溢出效應。

如果有人還受到中瑞間一些差異和分歧的困擾,我想大可不必。由於歷史文化背景和發展階段的不同,中瑞間存在一些差異在所難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方能優勢互補。

據「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的介紹,目前,中國正與五大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6個自貿區。

其中,已經簽署並實施10個自貿協定,包括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自貿協定,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等。正在商建的自貿區有6個,分別是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澳大利亞、挪威、瑞士、南部非洲關稅同盟、韓國自貿區。

同時,中國已經完成了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聯合研究和日韓自貿區官產學聯合研究。 (接下頁)

[NT:PAGE=$]

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正在商談中。曾在瑞士居住10年的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系副教授許鐵兵介紹,雖然目前中瑞自由貿易協定還有些細節沒有解決,但是基本已經談妥。中國想通過和瑞士合作,讓瑞士在歐洲起到一個示範和樣板的作用。

許鐵兵說:「如果協議最終簽訂,就意味著瑞士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區的國家。這對於中國,也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許鐵兵說,雖然中國已經和冰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中瑞自由貿易協定的意義相對而言更加非同凡響。由於冰島並沒有具體的支柱產業,中國和冰島的自由貿易協定主要涉及兩大方面:允許中國加大對冰島的投資和捕魚。

中國和瑞士建設自由貿易區,對雙方來說都是雙贏。許鐵兵表示,瑞士的銀行和金融業在中國獲得開業許可方面會獲得更大的便利,而對中國而言,通過大公司設立分公司或建立合資公司的方法,會讓中國企業更有效地進入歐洲市場。

許鐵兵介紹,目前歐盟國家對中國仍有所限制,但通過瑞士,可以繞過或者有效地降低和淡化這種貿易門檻,促進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市場,打開歐洲市場的大門。

正在談判的自貿區:

1.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包括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塔爾、巴林6國)

2.中國-澳大利亞

3.中國-挪威

4.中國-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包括南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萊索托和斯威士蘭5國)

5.中國-瑞士

6.中國-韓國

正在研究的自貿區:

1.中國-印度

2.中日韓

已簽協議的自貿區:

1.中國與港澳

2.中國-東盟(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有10個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

3.中國-巴基斯坦

4.中國-智利

5.中國-新西蘭

6.中國-新加坡

7.中國-秘魯

8.亞太貿易協定(成員國為中國、孟加拉、印度、老撾、韓國和斯里蘭卡)

9.中國-哥斯達黎加

10.中國-冰島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網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