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網路支付興起,澆了NFC一盆冷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1 10:01
精實新聞 2013-05-21 09:20:37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NFC(近場通訊)並非是行動支付的唯一代名詞,隨著通訊用APP與智慧手機產業的成熟,網路服務公司可以在幾乎硬體零成本的環境下,就能夠提供高金額的行動付款、電子錢包的服務。而NFC搭配讀取機的建置模式,比較適合小額扣款的公共運輸交通閘口。
(一)硬體、主導權障礙高,NFC推廣緩慢:
就硬體來看,NFC必須在手機機身內建NFC晶片,另一端還需有讀卡機的設置,這些分別由手機、電信商與系統商共同努力。3G/4G網路條件逐漸成熟,手機用戶只要免費下載二維條碼APP,用戶可以在幾乎零成本條件行動付款。
過去產業環境,最希望由具手機界示範作用最高的iPhone內建NFC,主要原因就是NFC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並不高。目前雖然有日益普及的趨勢,但是未來一年,中低階智慧手機的比重拉高後,NFC的滲透率仍不算高。
NFC本身就有零組件硬體成本,而且要有讀取設備的搭配與伺服器系統的交換,才能完成整套支付流程。
不僅在硬體上有待努力,多方力量爭取NFC主導權也是發展緩慢的原因。銀行與信用卡機構、電信商、手機廠與大眾運輸機構多頭馬車,各家都想爭取主導權,推廣力量難以集中,仍是目前普遍的現象。
(二)透過網路的行動支付,金額限制逐步放寬:
相對智慧手機上的行動支付,若透過網路的支付,商家只要在海報、街邊的液晶螢幕上讀取「QR Code」二維條碼,加上背後金流的機制,就能夠完成交易。目前行動網路的成長風險,主要在法規對行動支付的金額上限限制,還有用戶帳號被盜、手機病毒等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法令放鬆,並且加強安全認證的登入,應不難克服。
簡單來說,網路支付也是一種「遠程」的付款,而NFC因為要有近距離的讀取,視為一種「近場」的付款行為。
在「一遠、一近」的比較後,網路支付的應面機會將再擴大,近距離的NFC比較適合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的門票讀取。
(三)電子商務網路平台推動,網路支付潛在商機大:
手機網路支付不斷的成長,最大的推手就是從PC桌面電腦網頁消費,轉向到了中小尺吋手機網頁瀏覽的趨勢。對此,最有興趣的網路平台,就是大陸的阿里巴巴(Alibaba;1688.com)、騰訊(Tencent)等網路平台。
如果以中國大陸現有的市占率分布,更可以看出網路支付(互網網支付)的占有率優勢。目前中國大陸網路、電子化支付的前三名,分別是支付寶、中國銀聯、財付通,市占率依序是58%、12%、9%。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取得至少一半以上的市場,成為網路支付的絕對龍頭廠商。
而騰訊旗下的WeChat(微信)APP持續擴大用戶基礎,日本的LINE也有相近的發展,未來免費通訊APP投入電子商務與消費平台,將是必然的發展,信用卡公司在手機支付的空間不排除再被壓縮。
網路應用這樣的發展走向,給予台灣的電信、金融產業有一個很大的警訊,同時電子錢包的概念,已經跟十年前的日本電信手機支付經驗環境不同。
特別是NFC的產業供應鏈過長,從金流、手機、局端、讀卡機等方面都要著手推動,才有效果。同時,電信、信用卡公司若不對NFC產業展開實質補貼,將很難再獲得成長。
電信廠商與其要求手機製造廠內建NFC機制,還不如研發一款手機支付APP、潛在效用更大且更廣。因此,一旦消費者的網路服務、網路支付習性被養成,首先衝擊的將是NFC產業鏈。
國內電信服務商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一頭熱的投入NFC,是沒有收集到市場完整資訊與變化,未來投資效益不如預期的風險性已高,是我們要密切注意的。
NFC讀取的概念,比較合適在流量極大的大眾運輸閘口,這方面的金流是由交通運輸產業所掌握,電信與金融單位能夠獲益不多,所以,運輸公司投資NFC產業算是較為合理的發展;而電信公司以補貼方式投資NFC,不排除未來是為人作嫁,建議電信公司要多方掌握網路應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