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推動城市化 拆除「城中村」 民工無處安家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距離上海金融中心20分鐘的車程,幾十個民工準備放棄他們在船櫃的家,這個在中國房屋短缺脈絡下的特殊解決方案,面臨落錘破碎機。

中國新領導班子上任後,作為加快城市化腳步的一環,廉價擁擠的街坊,遭遇拆除的命運。中國計畫在基礎建設上投入40兆人民幣,包括興建房屋,未來10年,推估會有4億人轉變為城市居民。


清出所謂「城中村」,政府要這些人搬家,卻未提供充足替代住所。地方政府將這些土地賣給建設公司,建設公司大興土木,蓋起大片公寓。

問題是中國政府要如何實現這個遠大目標。

北京Landesa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資深律師Li Ping表示:「一方面,法律不允許以前具農民身份的人擴建房屋給民工住;另方面,地方政府又缺乏財力興建民工負擔得起得房子。」

根據官方調查數據,大約有1.3億遷徙人員住在狹窄隔間的房間,這些房間由城中村的村民出租。

依據城市規劃者與學者的看法,政府興建房屋的政策,以及夷平城中村,導致房屋短缺,抑制了幾十年來令龐大城市遷徙成為可能的民間租屋市場。(接下頁)

這個困境對那些已經在城市狹小邊緣空間生活的人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譬如住在上海改裝船櫃的民工。

來自安徽、在船櫃外經營小型便利商店的Li Yanxin指出:「他們不能只是要我搬家,我有這麼多產品,至少價值幾萬人民幣。」他的利潤來自貨櫃村的低房租,這也讓他有了支付小孩學費的能力。

為了拆除這些住所,地方政府官員投入了不少精力,通常宣布為非法住所,宣稱這些是分配給村民的非農業土地,不可作為商業用途。一旦變更為「城市」土地,賣出獲利龐大。

出租老舊貨櫃屋的Zhang Baofa表示:「不是每個人都住得起高樓,特別是那些做資源回收的人。這些土地劃歸農村土地,我借了這片土地,買貨櫃,出租貨櫃屋,我曉得是否違法。」

地方政府官員宣稱幾天內要拆除這些住所,網上流傳貨櫃村的照片,令政府官員臉面無光。上周四,在經營了4年後,他們卻說Li的便利商店未登記。

中國的城市看不到其他開發中國家顯而易見的貧民窟,在北京辛庄,便聚集了大約340萬名遷徙人員。

高高灰灰的圍牆,一塊塊綠色草坪,將辛庄1萬名居民隱藏在高級公寓之間。3隻小雞在公廁旁的臭水溝覓食。12平方公尺的房間,一家3口,每月500元人民幣。(接下頁)

「正常公寓更舒適,但1個月房租大約2000元人民幣。對這類住在此地的人來說,房租太貴了。他們盡量省錢。我們來填補這個最低價格的市場,」房東Dong Gang說。房東以前的農舍,如今是兩層樓鋼筋水泥結構,隔成30個房間。

Dong原本就住在辛庄,出租房間給遷徙人員已經有20年了。複雜的都市劃分規定,意味Dong擴建不能超出老家的範圍,擋下了可以改善居住品質的投資。

「這兩年北京一直在拆除擁擠的租屋住所─不僅造成房租變貴,更迫使許多人離開」,北京理工大學遷徙問題專家胡星斗表示。

未來2年內,預期北京會允許遷徙者可以承租房屋,但並非購買市政府興建的房子。縱然如此,許多遷徙者依然不符合承租條件,政府興建的房屋數量經常少於被迫搬家者的人數。

「將來這類房子會變少,因為幾乎所有城市目前都有拆除城中村的政策」,根據《China’s Urban Billion》一書作者Tom Miller的評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