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外匯儲備成了中國央行負債 總理別聽信便捷解決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08 09:44


外匯儲備成了中國央行負債 總理別聽信便捷解決之道
外匯儲備成了中國央行負債 總理別聽信便捷解決之道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坦言,國家的巨額外匯儲備是一個沉重負擔。聽到總理此番評論,恐怕許多中國人都會大感意外。過去四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約10%,也就是說,央行的人民幣負債價值增加的同時,用於償債的美元卻貶值。這筆未經確認的匯兌損失如今已經達到5200億美元左右。但也用不著擔心,解決辦法很簡單:央行可以發鈔。的確,李克強身陷困境。希望他不要聽信別人提出的所謂便捷解決之道。這些做法只會令形勢更加嚴峻。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中國外匯儲備高達4萬億美元,高踞全球之冠,與美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大致相當。

如此巨量外資令全球各國覬覦不已,盼望可從中分得一杯羹;也有國家憂慮重重,認為中國可以輕易收購本國公司,或采購被視為國寶的其他資產。

這樣龐大的儲備難道不是國家實力的體現?難道不值得自豪嗎?

答案是否定的。李克強將之稱為“沉重負擔”是再合適不過。外匯儲備實際上不是儲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人民銀行的負債。好比一個人向一家銀行借貸100萬美元,然后存入另一家銀行,就自稱“百萬富翁”。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央行為了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人為限定的水平,不得不吸納外貿收入和外商投資帶來的巨量外資流入。

央行有兩個選擇:一是允許美元在國內流通,作日常支付之用;或放手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但對中國央行來說,兩種方法都不可行。

那要怎么做才能吸收這筆流入的外匯呢?

很簡單,就是制定法定準備金率。每家銀行必須按規定擷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封存在央行,不再流入國內金融系統。

法定準備金是一種古老的貨幣政策工具,如今擁有先進金融體系的國家已基本廢棄這一做法,例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沒有這項政策。在歐元區,法定準備金率也只有區區1%。

但在中國,法定準備金率已經穩步上調至19.5%的高位,致使央行坐擁21.6萬億元人民幣(27.2萬億港元)資金,可以用來吸納流入的外匯。

我們來看看箇中有哪些反常之處。中國央行稱法定準備金率是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純粹是胡說八道。這筆準備金只是匯率調控基金,毫無貨幣政策效應。這筆準備金並沒有封存在央行,而是回到流通體系,作兌換外幣之用。

此外,銀行系統還要承擔這筆資金所招致的損失。央行為法定準備金支付的利率只有1.62%,遠低於中間業務成本和資金成本。假設差距只有1%,商業銀行要承擔的損失也高達每年2160億元人民幣

但央行也有損失。過去四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約10%,也就是說,央行的人民幣負債價值增加的同時,用於償債的美元卻貶值。這筆未經確認的匯兌損失如今已經達到5200億美元左右。

但也用不著擔心,解決辦法很簡單:央行可以發鈔。

的確,李克強身陷困境。希望他不要聽信別人提出的所謂便捷解決之道。這些做法只會令形勢更加嚴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