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眼鏡! 新雙反台灣稅率高達35.89% 太陽能廠「沒在怕」
鉅亨網記者趙曉慧 台北
各界注目的美國新雙反稅率初判今天凌晨出爐,台灣的稅率高達35.89%,超出原先預期的25%。但台灣廠商普遍認為「沒在怕」,早已透過「32原則」規避課稅,或是將業務從美國轉單至其它國家,認為初判結果會有影響但並不大。
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台灣產製的太陽能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今天(26日)凌晨做出初判,認定存在傾銷行為。
據了解,這一次台灣被課徵反傾銷稅35.89%,在中國崑山有設廠的茂迪(6244-TW) 被課徵的稅率高達44.18%,昱晶(3514-TW)被課徵27.59%。
至於中國太陽能業者,一口氣被課徵165.04%,遠遠高出台灣的35.89%。
對於這一次台灣被課徵35.89%的稅率,高出原本台灣業界預估的20%至25%,部分人士直呼「有點跌破眼鏡」,但早已有因應之道,所以普遍認為,初判結果對台灣會有影響但並不大。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新日光(3576-TW)執行長洪傳獻表示,初判結果難免會有一點影響,但各家公司可以根據「32原則」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避稅。此外,美國只占全球太陽能市場的20%,比例不大,台灣業者可以將業務轉單至日本、歐洲等地區。
所謂的「32原則」,是指兩岸外銷到美國的3項太陽能產品(矽晶圓、太陽能電池、模組),若其中有2項的產地來自兩岸,就要按照特定稅率課徵。台灣業者的因應方式是,在零關稅的第三產地國設廠,再外銷至美國,規避課稅。
台灣被課徵最高稅率的茂迪,對初判結果暫時沒有評論。
美國商務部下重手,對台灣祭出高於預期的35.89%稅率,有不願具名的業者指出,其實稅率的高低並不重要,中國業者這一次被課徵165.04%的高稅率,稅率成本暴增,這對台灣非常有利。
這位業者還說,台灣廠商早已準備透過第三產地國規避課稅,或是轉單至其它國家,但會因此面臨3個月的調整期。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