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歐元區值得為擴張政策冒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23 15:26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稱,歐元區的政策會不會促成強勁復甦?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鑒於2013年歐元區產出占世界總產出的17%(以市場價計算),這個否定答案對全世界都有意義。

制定歐元區經濟規則的是德國。這一規則包含三個部分:結構改革、財政紀律、寬鬆貨幣政策。迄今為止,這一套政策一直未能創造足夠的需求:2014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實際需求比2008年第一季度少5%。


法國和意大利都受到鼓勵要加快“結構改革”,以重啟本國經濟增長,鑒於這兩國的重要性,這也就相當於重啟歐元區經濟增長。這兩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占歐元區的38%,而德國一個國家占28%。在法意兩國,被鼓勵實施的改革計劃都包括放開勞動力市場。法意兩國都被鼓勵效仿德國在2003年至2005年之間推出的“哈爾茨改革”(hartz reforms),人們往往將德國近期相對不錯的勞動力市場表現歸功於該項改革。

然而,哈爾茨改革沒有實現的一點是創造活躍的總需求。從2004年第二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德國實際內需增長了11.2%,相當於1%的復合年化增長率。情況原本還可能更糟。這很難算是“經濟火車頭”應有的表現。

檢視德國各部門的收支平衡情況,即政府、私人部門和外資的收支差距,就能更明顯地看出這一點。德國私人部門對本世紀頭幾年哈爾茨改革的反應是,大幅增加財務盈余,即支出大大少於收入。由於政府財政赤字也縮水了,資本外流飆升。這是顯著和突出的。簡而言之,私人部門對勞動力市場改革和財政緊縮的反應是變得越來越節約,從而積攢下數量巨大(但往往質量低下)的海外資產。

在提高私人部門內需方面,改革收效甚微。相反,德國變得嚴重依賴外需。類似的,財政緊縮未能讓私人支出變得更強勁。指望類似的勞動力市場改革能在法國和意大利提升需求,很可能將被證明是過於樂觀。

這不是說哈爾茨改革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盡管增長非常疲弱,但德國實現了低失業率。英國盡管在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長仍然疲弱,但失業率也較低。在這兩個例子里,勞動力市場改革都通過實際收入的停滯甚至下降,將大規模的負面沖擊分散至整個人口。這種調整的特征之一就是低生產率。在德國工業中,生產率自2007年起就沒有再提高過。英國的生產率表現也一直不理想。但德國7月失業率為4.9%,英國僅6%,而法國為10.4%。

結果是,勞動力市場改革對促進需求毫無作用、或作用很小。在德國的例子中,很大一部分需求來自國外。這對整個歐元區意味著什么?在理論上,一個可能性是歐元區將尋求創造與德國一樣高的經常賬戶盈余與gdp比率。這意味著歐元區的經常賬戶盈余必須從2013年的3000億美元增至9000億美元。

這種狀況絕不可能持續:世界其余地區無法吸收歐元區這樣大的經常賬戶盈余,歐元的升值也很可能使之挫敗。能夠對結構改革形成合理補充的措施是,在歐元區內部創造額外需求。無論如何,這樣的措施對克服超低通脹以及通縮可能性造成的困難都是必需的。德國僅1.2%的核心通脹率太低,無法讓調整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

鑒於常規貨幣政策已到達極限,我們只能選擇非常規貨幣政策或擴張性財政政策——這兩種政策在德國看來都是下策。

然而,部分緣於其避險地的地位,德國還能夠以極為優惠的利率借款。30年期德國國債眼下的收益率為1.8%。如果假設歐洲央行(ecb)能夠實現其通脹目標,這意味著長期實際利率為零。借款成本低得可忽略不計,必然會改變人們對財政赤字成本的看法。德國應該以這樣的利率對其債務進行再融資,並增加借債為額外的公共投資提供資金。拋開利率關注赤字和債務是不合理的。同樣,關注法國的赤字水平是否超標也是荒謬的。就連法國的10年期債券收益率都為1.1%。各個市場都在尖叫:多借錢!

歐元區面臨的巨大難題不在於創造制度,而在於促進調整、恢復增長。我們不能期望歐元區人民能永遠保持耐心。事實上,經濟停滯持續下去會帶來哪些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德國稱歐元區國家必須進行大量長期改革,這話沒錯。但德國認為改革本身就能創造強勁的增長,這是錯誤的。在這一點上,德國本身在改革方面的經驗就能一舉證明:改革本身無法做到這一點。

另外,依賴於越來越大的順差也是不合理的。能夠在德國一個國家身上起作用(是否起了作用還有爭議)的政策,無法在一個逾三倍於德國的經濟體身上起作用。

歐元區必須在加大改革和增加需求之間實現平衡。在這個過程中,它必須認識到持續的停滯對穩定是個巨大的威脅。歐元區應該冒險采取擴張政策。眼下擴張是條更安全的道路。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