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證監會一定要轉變監管理念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近期,和訊網就中國經濟形勢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進行了對話,朱寧表示,中國證監會的監管理念、監管目標和監管機構一定要調整,國務院一定不要說股市好不好是證監會的責任,這是一個非常不公平,也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考評機制。
以下為文字實錄:
和訊網:您覺得監管機構應該如何發揮功能?
朱寧:我們恰恰不應該賦予證監會說,這個主席做得好不好,是要看股指漲不漲,這一點不但證監會主席不應該做,央行也不應該做,其實格林斯潘在90年代就曾經被市場認為說是最成功的央行主席,為什么呢?是因為他救市,他每次看到市場表現不好,他就會放松一些貨幣政策來推動股市,結果怎么樣呢,到了金融危機以后,大家覺得說正是因為格林斯潘這種理念導致了全世界的股民都敢說我敢更多的股票,反正一旦不好了,貨幣市場會救市,結果就導致了2000年前幾年那個大牛市和2007-2008年這個大熊市,所以,這一點套用一句俗話,出來混都要還的,你短期造個牛市,今後就會是熊市。所以,這個監管的理念和監管的目標,我們中國的監管機構一定要調整,我們的國務院一定不要說股市好不好是證監會的責任,這是一個非常不公平,也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考評的機制。
問:其實這件事情我覺得政府在里面起到了一些,當然各個環節都有責任,政府也有責任,說到政府的責任,這兩天新華社、人民日報發了很多文章,來唱多股市,大家也都認為政府是不是要來推動一輪牛市,您覺得這次是不是又有點做過頭了?
朱寧:我個人認為任何市場都是非常聰明的,它肯定會希望獲得各種各樣對於市場走勢的資訊,確實我們的中央和我們的政府,我們的證監會傳遞了一些很正面的資訊,但最後還要看大家怎么來解讀這個資訊。我個人覺得未必會出現像過去,比如2005-2007年的牛市或者1997年的牛市,我覺得有兩個很大的區別,第一點我覺得政府在目前的這個執政能力和整個公共管理能力比過去一段時間確實有很大的提升,他意識到如果我通過一個政策和通過一個信號來推高股市,這可能會吸引一些不應該進入股市的人進入了股市。像2005-2007年很多老百姓,他進入股市的時候往往是進入股市最高點的時候,所以創造了那個牛市未必給很多散戶創造了很多財富,這兩者根據我們研究發現,其實2005-2007年很多散戶都是虧錢的,很多人就說,如果你不鼓勵他入市,他可能還不會虧錢,他為了賺更多的錢,反而在2007年高點入市之后虧了很多錢,很多人40多元錢買了中石油,到現在還在手里呢,所以,這一點我們的政府和監管部門已經開始有意識說會非常慎重的做出推薦。
第二,我一直宣稱,在過去幾年里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為代表的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產品,咱們的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這一點原來單向做多市場的機制逐漸得到了改變,原來你不看多怎么辦,你只能說什么也做不了,現在不但我不看多,我看空的話,我可以買看空期貨的這種方式,現在市場的力量開始逐漸平衡。所以,從2009年我們推出股指期貨以后,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年翻一倍,一年漲60-70%的大牛市,我覺得其實是個好事,說明我們整個市場更平衡了,投資者更成熟了,我們也不會積累這么大的一個泡沫或者這么大的一個風險。所以,我個人覺得,我確實也看好會有一個階段性的反彈行情或者一個中期牛市行情,但我個人不覺得會是像過去那種所謂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我個人覺得政府第一未必可能是它的目標,第二,我們現在市場成熟的機制未必會讓投資者那么大的受到政府這種心態的影響。
問:其實我剛才為什么提到政府是不是在這里面應該少一些動作呢,其實上一屆主席的時候都公開推薦過藍籌股,按說作為一個政府的重要官員是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的,就是您個人在觀察中有沒有發現在資本市場,在相對比較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因為其他的金融領域可能更不市場化,這個資本市場是不是還有一些不是很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們正在推進注冊制的改革,這些應該都朝著市場化的方向前進,比如我們正在推的滬港通,將來要推深港通,這些是不是將來都能把原來不夠市場化,太過於行政化的一些積弊給清除掉,您對這個保持樂觀嗎?
朱寧:我個人其實還是比較樂觀的,我們整個看到過去幾年中國資本市場無論對新三板的推動,對滬港通的推動,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動,我個人覺得我們整個大的改革思路是非常好的,這里面確實有三個方面,我是特別的關注。第一,我們監管部門的職能包括監管部門怎么來考核它的工作業績,我覺得大家總覺得說中國股市上不去是證監會的責任,這一點其實在全球的股市市場沒有監管部門被給予這么重大和這么不能承受的一個責任,美國證監會的責任就是要保證整個市場上資訊的披露和沒有違法行為,至於市場是不是漲是不是跌,美國股市漲跌沒有一個人說美國證監會的主席富有責任的,因為這不是證監會的責任,我們資本市場的發展,這可能是咱們證監會的責任,但是資本市場的發展並不是以股指的高低來作為評價的,所以,我們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建立和設立,這一點很好,包括我們資訊的披露,我們違法行為的打擊和查處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恰恰不應該賦予證監會說,這個主席做得好不好,是要看股指漲不漲,這一點不但證監會主席不應該做,央行也不應該做,其實格林斯潘在90年代就曾經被市場認為說是最成功的央行主席,為什么呢?是因為他救市,他每次看到市場表現不好,他就會放松一些貨幣政策來推動股市,結果怎么樣呢,到了金融危機以后,大家覺得說正是因為格林斯潘這種理念導致了全世界的股民都敢說我敢更多的股票,反正一旦不好了,貨幣市場會救市,結果就導致了2000年前幾年那個大牛市和2007-2008年這個大熊市,所以,這一點套用一句俗話,出來混都要還的,你短期造個牛市,今後就會是熊市。所以,這個監管的理念和監管的目標,我們中國的監管機構一定要調整,我們的國務院一定不要說股市好不好是證監會的責任,這是一個非常不公平,也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考評的機制。
第二,我覺得主持人你也提到,可能我們的注冊制包括我們的退市制度,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一個機制只能存活不能死亡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一種剛性兌付。喬布斯前兩年就說,死亡可能有的時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發明,只有有優勝劣汰這個機制才能保證好的企業可以活下來,壞的企業一定會被淘汰掉,這一點我們越是保護壞的企業,越是懲罰那些好的企業,越是懲罰我們的投資者。我們有多少的股民就是覺得證監會覺得這個企業不錯就敢去投資,根本連這個企業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去買股票,這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市場的不負責任。這其實對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都是一個膨脹,而不是一個約束。所以,這一點我們注冊制真的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們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市場都實行注冊制,沒有看到哪個市場因此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出現了問題對於投資者、對於企業、對於券商都是一個教育,他們蒙受了損失之后,下一次就會慎重,這個市場就會成熟起來,在美國1933年之前連證監會都沒有,這個市場也存在了100多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必須要允許投資者允許企業來犯錯誤,和我們小孩成長是一樣的,只有犯了錯誤才能汲取教訓,只有汲取了教訓才能成長和成熟起來。所以,這一點我覺得是我特別關注的,我們怎么能夠幫助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市場、我們的投資者真正能夠成熟,有的時候可能必須要付一些學費,但我覺得這個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只有通過注冊制才能化解我們現在整個新股發行制度里面種種亂象。
和這個有關的,我其實回國這三四年一直在大力推動,我覺得我們的資本市場不只是股票市場,還有非常重要的債券市場,有了債券市場之后,既是對股市的一個分流,也是對股市的一個約束和激勵,如果我們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可以通過發行高收益債的方式,能夠獲得比較直接融資的方式,能夠從投資者那邊獲得資金的話,第一,他們就沒有那么強烈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樣一個激勵。第二,它可以說我可以有一個非常好的融資渠道,我不需要依賴所謂的民間融資,也不需要依賴銀行這種融資,這樣也化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與此同時,看看我們的投資者,他也不需要說每年希望股市上漲30-40%,如果我能比較穩當的獲得10-15%的高收益投資的債券收益的話,他們可以非常好的把自己的財富進行一個理財,所以這個我覺得真是一石多鳥的一個非常好的改革措施,當然這個過程中,我知道可能我們面臨一個五龍治海,有很多監管機構大家不能統一,這時候我覺得無論是哪一家牽頭,能有一個統一的對於債券市場發展的一個規劃,一個協調,一個監管,這對於我們所說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我覺得可能甚至比三板、四板、國際板都要重要,因為這個從整個企業和家庭的角度,無論投資還是從融資的角度,都是一個把大家的利益完全很好的捆綁在一起的一個角度。
問:我問一句題外話,因為我聽到有一種說法,其實債券市場在整個東方發展的都不是很理想,無論是香港、台灣還是日本,大家后來就在反思這個問題,是不是種族的問題,東方人是不是不喜歡做債券,不知道您研究過這個有趣的現象沒有?
朱寧:我覺得是這樣,在整個亞洲市場除了日本之外基本上債券市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主持人這一點說得非常對,至於是什么原因,這里面我們講,因為我是研究行為金融的,我們可以講很多文化和整個社會的傳統有一定的責任,我覺得可能和法律制度的創建也有一定的責任,實行是大陸法系還是實行英美法系,但這里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確實是和整個社會的誠信態度包括咱們剛才提到的和破產機制聯系在一起,因為有債券就必須要聯系到如果出現了債券的違約之后,在破產情況下會怎么來清償。這個破產法率可能在全亞洲也沒有,即使有法律,包括國內也是一樣,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和很好的執行,這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可能從債券市場發展角度來講,它對於東方人的這種相對希望一日致富的這種投機心理不是很匹配,我們都希望去澳門,我們都希望去拉斯維加斯,希望去股市,希望今天買了之后明天就能翻番,而債市是很難給你帶來這種機會的,所以這里面可能牽扯到這些方面。
還有一點,除了日本之外,這些市場主要仍然是散戶投資者而不是機構投資者,中國的機構投資者發展比較快,我們的保險公司,我們的年金計劃,固定收益和債券產品是特別好的給保險公司和年金這種相對有比較穩定的資金需求的這種機構投資者,所以,我覺得我們債券市場發展也必須要和整個機構投資者的隊伍逐漸壯大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覺得確實整個債券市場發展從監管層到市場參與主體到產品,仍然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
問:上面咱們談到幾個話題其實都和投資者的行為,您也是研究行為學的,有特別直接的關係,您在《投資者的敵人》里面提到說,投資者之所以要推高制造一些泡沫,往往和他的無知是有很大關係的,無知者無畏,我想問,現在道指和標普都創了歷史新高,似乎都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霾,他們是因為無知造成的嗎?如果是因為無知造成的,那中國的股市相反走了七年的熊市,是不是證明中國的投資者更聰明,或者在這個過程中和它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兩個發展方向呢?
朱寧:最近很多投資者也在問我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看美國股市的走勢,我覺得它有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這一點和國內的情況相對不太一樣,一個推動力是我們所謂的量化寬鬆的退出政策,很大的一個直接結果是把美元的利率推升,要把美國比較安全的國際投資市場的吸引力在全球投資者心目中來提高,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里,美國的股市一定程度上是通過美國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這是全球經濟復甦來實現的。
另外一點程度上,它是通過整個量化寬鬆退出的過程中,整個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的這么一個趨勢,類似這個趨勢我們在九十年代初也看到過,為什么從美國1992-1997年金融危機之間也走出了非常大的一輪牛市,也是因為整個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美國最近的牛市是一個資金推動的市場。
納指可能相對有點不一樣,因為我在后天的論壇里參與一個叫做又來一次的論壇,美國全球的投資者全球的創業者也在討論說是不是互聯網泡沫又來了一次,這里面我的導師,去年諾獎的得主席勒教授也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就說,他覺得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快要創出新高了,是不是也出現了泡沫,這里面我覺得隨著資金的推動,也隨著整個互聯網技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線上線下的合作,我們物聯網的技術,社交網絡,我覺得確實這里面可能相對於道指來講,我覺得可能虛高或者泡沫的成分會更多一些,因為每次都是伴隨新興事務出現才會創造出一個新的泡沫,但這次我們必將看到從1999-2000年到現在已經又經過了15年,經過了15年,納指如果翻番的話,也還算是一個比較合情合理的增長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如果從這一兩年來講,我們可以說是一個泡沫,所以相對比較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來講,我們也可以說,過去每年也就是3%、4%、5%的增長速度,所以從復利的角度可以理解。
國內是另外一個情況,其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這么好,為什么股市總上不去,我個人的一個解釋,第一,我們的股指其實越來越不能反應我們整個股市的發展,我們創業板的指數還是屢創新高的。第二,這也反映了我們剛才提到的新股發行制度或者沒有退市制度這種前提下,其實整個股市仍然在創造財富,但由於公司治理不好,由於資訊披露不好,由於有一些大股東通過一些方式能夠把上市公司掏空來讓公共股東替自己買單的方式,創造的財富沒有通過股市市場反映出來,這是中國股市一個非常大的顧忌,它不是沒有創造財富,它創造了財富,但這個財富沒有落到公眾股東手里。
問:最後一個小問題,所有這些無論是中國市場也好,因為將來有了滬港通,其實現在很多老百姓都去買美股了,也有很多渠道可以買到美股,在這樣一個全球大背景下,在烏克蘭中東,又回到我們第一個話題上,有這么多變數的情況下,如果讓您給投資者提幾點忠告的話,您最會告訴他們什么?
朱寧:我覺得往往都會提三點,在我《投資人敵人》那本書里我也提到說,一定要多元化,既有資產類別的多元化,比如說我們的股市、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我們的信托理財計劃,比如說我們的大宗商品和黃金,一定要在資產類別里面進行多元化。同時要在不同的地域和幣種之間進行多元化,國內的股市、國際的股市,日本雖然這么差,但可以看到過去一年股市表現非常好的,美國的股市創出新高。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必須要進行一個時點上的多元化,不要一錘子買賣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要分批分期進行投資,我們在國內進行投資,發現那些進行基金定投的投資者是進行基金投資獲得最高收益的投資者,所以在時間上要有一個平滑多元的投資,所以多元化我覺得仍然是整個金融投資里面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一定要把自己的投資需求想清楚,我究竟是不是要追求每年20-25%的高利貸,同時要承擔很多風險,還是我可以買一些比較穩定的8-10%的收益,雖然沒有那么高的收益,但相對比較安全。我們很多投資者在長期投資的時候都忽略了風險對於你的投資的結果,可能比收益高兩個點高五個點更要重要,你突然一下把本金虧了50%,你幾乎怎么都不能追上那些從來不虧錢的投資者,我們投資者往往意識不到風險或者這個回撤或者這個虧損對於自己投資長期可能帶來的風險,總是想我今天多賺一點,多賺一點,他沒有想到說少虧一點有的時候比多賺一點的價值要大得多得多,我們從一個長期復利的角度,你的收益越是平穩,你就越可能盡快讓自己的財富翻番,很多我們的散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第三,我覺得我經常會跟投資者交流說,一定要克服自己貪婪恐懼和無知這方面的缺點,一定要對投資和金融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們記得2007、2008年的時候很多散戶買qdii的基金,很多人買完根本不知道這些基金是投海外市場的,包括在2007年的時候我們有權證市場,很多散戶買進去以后根本不知道權證是什么,根本不知道權證還有到期的一天,也不知道權證到期之后價格就回到零了,所以從這些意義上來講,我希望投資者有機會能夠看一下我這本書《投資者的敵人》,能夠對金融、對風險、對投資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知道有一些產品可能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這一點投資者教育,投資者理念和投資者自身素養的提升是沒有任何一個人來幫助投資者來做,投資者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也希望他們在提升水平之后獲得更好的收益,同時也減少自己投資的風險。
問:好,我們祝愿朱寧教授的《投資者的敵人》能夠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幫助。謝謝朱寧教授接受我們的訪問。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