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國人驕傲 IDF經國號戰機首飛25週年紀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9 08:12
在美國與大陸1982年簽署「八一七公報」後,我國採購先進戰機受到美國限制,為了取代老舊的F-104與F-5戰機,時任蔣經國總統下令自行研發戰機。在美國廠商協助下,中華民國空軍「自製防禦戰機」(IDF)於1986年進入全程發展階段、1988年12月10日首架原型機出廠、1989年5月28日首度試飛成功。
IDF(為紀念蔣經國又稱經國號戰機,空軍編號為F-CK-1)的外型採單尾翼、雙發動機設計,採用2具美製TFE1042-70渦輪扇發動機,氣動力設計與美製F-16戰機相似,具有升力中心在機身重心之前的「先天不穩定」靈活特性,需要飛控電腦輔助才能靈活控制。進氣口類似美國海軍F/A-18戰機,置於機身兩側翼前緣沿伸板下方;機身壽限為8000小時。
IDF固定武裝為一門固定於機身右側的M-61A1 20公厘機砲,機翼與機腹下共有9個武器掛架,可掛載天劍一型紅外線導引短程空對空飛彈與天劍二型雷達導引短程空對空飛彈與各式對地攻擊武器,最大外掛重量為4000公斤。
由於機身狹小,內載油量僅2111公斤(雙座型再減少211公斤),大幅限制IDF的作戰半徑,緊急攔截作戰半徑僅有130公里、掛載3具油箱為1100公里。空軍原本預計採購200多架IDF戰機,但是隨著1990年代之後陸續購入法國幻象2000-5型、F-16A/B戰機,使得採購量砍半,僅採購131架與6架原型機。
儘管IDF戰機性能不如幻象2000-5與F-16A/B戰機,前總統陳水扁擔任立委時甚至批評IDF為「I Don t Fly」戰機,但是IDF妥善率遠較其他二款外購戰機高,同時可以掛載中科院研發的各種武器,因此在IDF的性能提升計畫中加入發射國產視距外對地武器的能力。
空軍斥資176億元為IDF戰鬥機進行「翔昇專案」性能提升。性能提升後的IDF經國號戰機(空軍稱為F-CK-1C/D型),不但強化機體使用壽限、裝備妥善率,並解決後勤整補困擾,同步改善先進航電、火控與武器射控系統,再加上中科院研製的「萬劍彈聯合遙攻武器」(俗稱萬劍彈),有效提升制空、對地的整體作戰能力。
萬劍彈設計與運用概念與美國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歐洲DWS 39武器散佈子系統(submunition dispensor weapons)類似的視距外攻擊武器,彈體內裝有被稱為子母彈的集束彈藥,專門用於破壞機場的跑道,以癱瘓機場的起降功能。不過,空軍不願曝光萬劍彈的最大射程。
國防部於民國103年1月16日上午於台南空軍基地舉行經國號戰機「翔昇」專案接裝典禮,空軍司令部於IDF首次試飛25週年前夕公布443聯隊訓練照片,展示訓練成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