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成本壓力下的信用分化仍將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 姚德平
資本逐利和產業政策調整導致化工行業產能擴張嚴重,產能過剩及下游需求放緩導致企業盈利整體下滑。成本控制是化工類企業盈利的關鍵因素,但資源稟賦差異成為目前企業信用分化的主要原因。盡管國內主要的化工生產基地逐步西移,但主要的消費市場還在東部,西部產品成本上的優勢被長途運費部分削弱,而東部產品靠近市場,在部分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上依然具有優勢。化工類企業積極擴張西部生產基地,雖然可以降低產品成本,但在產能大規模釋放之后,將會對市場形成新的沖擊。同時,遠離消費市場,交通條件相對落后,以及對環境的集中影響都將制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源價格改革的深入或將促進化工產業版面優化。一年來,化工類發債企業的盈利惡化明顯,短期內,行業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低迷是阻礙化工企業盈利能力改善的主要因素。面對成本壓力,沒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僅靠自身控制成本恐無法扭轉盈利不足的頹勢,有資源優勢的化工企業成本優勢較為明顯,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預計隨著調整的深入,化工類企業的信用分化仍將持續。
資本逐利及產業政策調整導致化工行業產能擴張嚴重,企業盈利整體下滑。過去十年,國內化工行業中絕大部分產品的產能產量出現了大幅增長,燒堿、PVC、尿素、PTA等大宗產品的增長尤為明顯。以燒堿為例,2003年,國內的燒堿產量只有約940萬噸。到了2013年,燒堿產量猛增至2854萬噸,產能更是高達3850萬噸。產能大幅擴張的背后,有資本逐利的原因,也有政府政策的驅動。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率先要求增加資源就地轉化能力,使煤、電的50%實現就地轉化。煤炭開采的高利潤以及基礎化工的低門檻促使企業紛紛進入西部買礦建廠。金融危機后的刺激政策更是導致目前產能過剩矛盾的重要推手。2011年底發布的《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煤化工與發電、石油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間的整合,建設煤化電熱一體化項目,鼓勵各種燃料、化工原材料、熱力和電力一體化生產。媒體訊息稱,各地上報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建設的大型煤化工項目達到104個,經初步測算,總投資超過2萬億元。在需求增長、政策刺激的共同作用下,隨著生產裝置的不斷建成投產,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逐漸顯現。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盈利狀況也明顯分化。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3年,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利潤總額先降后升,徘徊在4000億元左右,但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卻從2011年的333.78億元擴大到2013年的728.31億元。
成本控制是化工類企業盈利的關鍵因素,但資源稟賦差異成為目前氮肥企業信用分化的主要原因。化工行業的上游原料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下游則是化工、紡織、冶金、建筑、造紙等。行業的上游供應商較為集中,企業在采購上處於相對弱勢,而下游需求多樣,客戶較為分散,化工行業內部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在面對下游市場方面,企業基本上處在自由競爭的狀態。在兩頭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加強成本管理成為關係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表1 簡要尿素成本測算(元/噸、元/度、元)
項目
|
消耗量
|
單價
|
合計
|
項目
|
消耗量
|
單價
|
合計
|
|
煤
|
1.25
|
1000.00
|
1250.00
|
液氨
|
0.58
|
2095.20
|
1215.22
|
|
電
|
1280.00
|
0.30
|
384.00
|
電
|
200.00
|
0.30
|
60.00
|
|
蒸汽
|
162.00
|
1.60
|
259.20
|
蒸汽
|
140.00
|
1.60
|
224.00
|
|
水
|
8.00
|
4.00
|
32.00
|
水
|
3.00
|
4.00
|
12.00
|
|
人工折舊攤銷及其他
|
1.00
|
170.00
|
170.00
|
人工折舊攤銷及其他
|
1.00
|
295.00
|
295.00
|
|
尿素成本合計
|
|
|
1806.22
|
|||||
合成氨成本合計
|
|
|
2095.20
|
|
然而,在目前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僅靠加強成本管理,對於壓低產品成本的作用相對較弱。以煤頭尿素為例,每噸尿素需要消耗約0.73噸的無煙煤以及942度電。如表1所示,在煤電能耗下降10%的情況下,尿素的成本僅下降100.77元。若該尿素企業擁有煤炭資源,且有自備電廠,按照無煙煤700元/噸、電價0.3元/度的價格計算,其尿素成本將降至1588.72元/噸,每噸尿素的成本將下降217.50元。通過這種簡單的對比可以發現,在煤炭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擁有煤炭資源的尿素企業相較於沒有資源的企業存在較強的成本優勢,而這種差距並非僅靠加強能耗管理就可以縮短。擁有資源稟賦優勢的能源類企業通常也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通暢的融資渠道,也更容易被地方政府接受,這類企業紛紛向化工行業延伸,從而使得當前化工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的化工類企業顯然也意識到了差距產生的原因,也紛紛向西部能源基地靠攏。此外,若煤價波動不大,電價變動將成為影響成本的主要原因。
成本壓力推動化工行業西進,能源價格改革或將促進基礎化工產業版面優化。資源稟賦帶來的成本優勢導致化工類企業紛紛向西部的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加大投資力度。由於經濟發展不均衡,盡管國內主要的化工生產基地逐步西移,但主要的消費市場還在東部,西部產品成本上的優勢被長途運費部分削弱,而東部憑借市場優勢在部分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上依然存在優勢。造成這種格局的原因之一就是電力價格的差異,如果討論中的電價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從而實現直供電,則產業版面或將得到優化。燒堿和PVC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表2 簡要燒堿及PVC成本測算(元/噸、元/度、元/公里、公里、元)
項目
|
消耗量
|
單價
|
金額
|
項目
|
消耗量
|
單價
|
金額
|
|
鹽
|
1.50
|
300.00
|
450.00
|
石灰石
|
0.90
|
170.00
|
153.00
|
|
電
|
2500.00
|
0.50
|
1250.00
|
焦炭
|
0.60
|
1480.00
|
888.00
|
|
人工折舊攤銷及其他
|
1.00
|
125.00
|
125.00
|
電
|
3450.00
|
0.30
|
1035.00
|
|
燒堿成本合計
|
|
|
1825.00
|
電石人工折舊攤銷助劑等
|
1.00
|
592.00
|
592.00
|
|
運輸成本
|
50.00
|
1.00
|
50.00
|
單位電石成本
|
|
|
2668.00
|
|
東部燒堿成本合計
|
|
|
1875.00
|
|||||
項目
|
消耗量
|
單價
|
金額
|
|||||
電石
|
1.50
|
3270.00
|
4905.00
|
電石
|
1.50
|
2668.00
|
4002.00
|
|
氯氣
|
0.60
|
655.00
|
393.00
|
氯氣
|
0.60
|
300.00
|
180.00
|
|
電
|
500.00
|
0.50
|
250.00
|
電
|
500.00
|
0.30
|
150.00
|
|
人工折舊攤銷助劑及其他
|
1.00
|
1275.00
|
1275.00
|
人工折舊攤銷助劑及其他
|
1.00
|
1000.00
|
1000.00
|
|
運輸成本
|
50.00
|
1.00
|
50.00
|
運輸成本
|
500.00
|
1.00
|
500.00
|
|
東部PVC成本合計
|
|
|
6873.00
|
西部PVC成本合計
|
|
|
5832.00
|
從表2可以看出,東部企業如果生產PVC,則基本上喪失了與西部企業競爭的實力,但東部企業的燒堿產品依然可以獲利。目前,國內東部地區生產PVC的企業非常少,長三角地區更是沒有PVC生產企業,但憑借靠近市場的優勢東部存在許多燒堿生產的企業。影響這種產業版面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能源價格。從表2可以算出,從制燒堿和氯氣開始,每生產1噸PVC,需要消耗約7400度電。沒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按0.5元/度計算)與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按0.3元/度計算)相比僅電價差異將導致每噸PVC成本要高出1480元/噸。如果電價改革順利實施,企業直供電成行,企業可以通過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則對於東部企業而言,PVC產品的成本或將大幅下降,同時西部企業可以通過直接出售電力而獲利,從而減少PVC的生產。
在經濟增速下降、下游需求疲軟、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的大背景下,化工類企業積極擴張西部生產基地,雖然可以降低產品成本,但在產能大規模釋放之后,將會對市場形成新的沖擊,同時,遠離消費市場,交通條件相對落后,以及對環境的集中影響都將制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能源價格改革能夠順利推進,這種集中西進的狀況及其帶來的后果或者有所改善。由於這種改革牽涉到的利益眾多,目前進展依然緩慢,其實際效果也存在變數。
化工類發債企業的盈利惡化明顯,信用分化仍將持續。隨著行業調整的持續,化工類企業的盈利狀況明顯惡化。據聯合資信統計,公布了業績的化工類企業中(不含化纖),2012年利潤為負的企業占比為12.12%(全部樣本量為132家),而2013年1至9月,利潤為負的企業占比為20.49%(全部樣本量為122家)。這其中,涉及氯堿、尿素以及PTA的企業虧損尤其明顯。2014年4月8日,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兩家二級子公司因停產、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導致部分貸款本息出現逾期。2014年4月29日,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受國內宏觀調控致下游行業房地產及塑料制品需求不足、出口乏力以及國內基礎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2013 年公司凈利潤為-6.94 億元,虧損額占公司 2013 年經審計的合並凈資產的 13.88%。2014年4月30日,廈門翔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年報顯示,2013年公司的利潤總額為-6.42億元。
短期內,行業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低迷是阻礙化工企業盈利能力改善的主要因素。面對成本壓力,沒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僅靠自身控制成本恐無法扭轉盈利不足的頹勢,有資源優勢的化工企業成本優勢較為明顯,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預計隨著調整的深入,化工類企業的信用分化仍將持續。長期來看,沒有資源優勢的化工企業若維持現有產品結構則存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與有資源或能源優勢的企業合作或被其兼並整合或是擺脫窘境的一種方法。若能源價格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化工行業的產業版面或將優化。要提升化工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唯有延伸產品的價值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通過差異化來加強企業盈利能力,從而擺脫同質化競爭的困境。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