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那些巨大卻又難得一見的動物:巨烏賊聲名狼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3 10:12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起來看看那些身形巨大卻又難得一見的動物。

大犰狳

有這麼一種動物,大小像一頭豬,渾身覆蓋鱗片,前爪的長度達到20厘米,如果它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視而不見嗎?事實上,大犰狳(Priodontes maximus)就有這樣完美的隱身能力。科學家需要安裝秘密攝像頭才能捕捉到它們的蹤影。

“很少有人能在野外親眼見到大犰狳,”在巴西管理“大犰狳項目”的Arnaud Desbiez,“在我們的野外現場,有個出生並在那裏長大的農場主,他在我們開始這一項目之前都沒有見過大犰狳。”

大犰狳能長到50千克重,體長可達1.5米,是最大的犰狳物種。大犰狳的體型相當於其他犰狳的兩倍,由於腰身較粗,它們無法像其他犰狳一樣蜷成防禦性的球體。相反的,它們會用強大的前爪挖掘洞穴,並只在夜幕的掩護下出來活動。

由於棲息地遭受破壞和捕獵等原因,大犰狳已經成為一個脆弱的物種。不過,當地居民將看到它們視為不祥的兆頭。通過觸髮式相機拍攝的圖片,科學家或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們的生存現狀。

巨烏賊

最聲名狼藉的巨型動物或許潛伏在大海的波濤之下。巨烏賊(Architeuthis)擁有令人驚駭的龐大體型,其外套膜長度可達5米,一對伸長的觸腕使其總長度達到13米。

巨烏賊是掠食動物,長有巨大的喙,能輕易咬下一大塊肉,它們還長大小如同足球的眼睛。不過,作為深海居民(活動深度可達1000米),几乎沒有人見到過巨烏賊活時候的情形。

在海怪傳中,巨大的怪物常常摧毀各種船只,但歷史上卻很少有這樣的遭遇記錄。人們見到的巨烏賊多是在海面或沙灘上,此時它們已經受傷或死亡。直到2012年,科學家才在巨烏賊生存的深海環境拍攝到了它們活動的視頻面。當時,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日本附近海域釋放了一個深潛器,利用一些誘餌,加上很多的運氣,一隻巨烏賊終於出現在鏡頭之前。

非洲巨蛙

非洲巨蛙(Conraua goliath)是世界上最大的青蛙,重量可達3.2千克,堪比人類新生兒。雖然體型巨大,但與其他兩棲類動物一樣,非洲巨蛙很擅長隱蔽自己。皮膚上的綠色斑點可以使它們很好地隱藏在覆蓋苔蘚的岩石之間。

這種巨大的青蛙棲息在非洲西部海岸附近的雨林中,一般在水流較快的河流附近。你或許會覺得,這麼大的青蛙叫起來肯定也很大聲,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與其他大多數青蛙不同,非洲巨蛙並沒有聲囊,它們只能通過吹口哨來吸引異性。

盡管行蹤隱蔽,但非洲巨蛙還是沒有避免瀕危的命運。根據報告,過去三個世代中,非洲巨蛙的數量已經下降了50%。這種青蛙被捕殺作為食物,或者供應寵物市場,特別是美國舉辦的蛙跳比賽。

盡管有些非洲巨蛙被出口進行人工養殖項目,但這些項目目前都還沒有成功。當地的社區正致力於非洲巨蛙的保護,希望能夠遏制不可持續的捕獵趨勢。

大王具足蟲

想象下一隻長得比貓還大的潮蟲,體長達到76厘米,重量為1.7千克。沒錯,這種生物確實存在,它的名字叫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

大王具足蟲屬於甲殼類,與蝦、螃蟹是遠親。它們棲息在深海底部,長到如此巨大的體型也就不出奇了。與陸地上的近親潮蟲一樣,大王具足蟲也具有堅硬的外骨骼,並且可以蜷成球體以保護自己。它們具有7對足,兩對敏感的觸鬚以及巨大的複眼,外表呈淡紫色。

科學家在美國外海深處的海床上發現了它們的身影。在寒冷的深海,它們以鯨類、魚類和魷魚等動物的屍體為食。在海面以下2000米的深處,食物是相當稀缺的資源,因此,盡管大王具足蟲是食腐動物,但在發現食物時也會發起攻擊。它們的攻擊目標包括漁民的拖網,許多情況下它們會被當做誤捕對象拖上海面。2010年,在一艘遠程遙控操作的潛水器上,科學家發現了一隻巨大的大王具足蟲緊緊抓不放。

類似這樣的野外遭遇十分罕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隻個體在世界各地的水族館中展示,它們在日本尤其受歡迎。

巨獺

雖然沒有大象,但南美洲依然可以稱為巨型動物的樂園。這片大陸上擁有最大的犰狳和最大的食蟻獸,以及最大的嚙齒類——水豚。在安第斯山脈東部的河流中還生活巨獺(Pteronura brasiliensis),又稱巴西大水獺。它們的體型是水獺家族中第二大種類的兩倍,體長能達到2米。

巨獺生活在開闊的棲息地中,常組成大家庭的形式,所以比較容易看到。不過,盡管它們能應付凱門、美洲豹等自然界掠食者,卻無法逃脫人類的威脅。據描述,巨獺十分愛好交際,並富有好奇心,這種活潑的性格使它們很容易成為獵人的目標。

獵人捕殺巨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厚厚的毛皮,這導致了災難性的后果。1975年,巨獺毛皮的貿易被禁止,但如今殘存的巨獺依然面臨棲息地不斷減少的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漁民的捕魚活動,以及管理失當的旅遊業也在影響巨獺的生存。

在受到保護的潘塔納爾濕地,巨獺的數量有所恢復,但它們如何應對人類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巨蟹蛛

如果以腿跨度來衡量蜘蛛的體型,最大的蜘蛛能達到30厘米長。這是一種巨蟹蛛,學名為Heteropoda maxima,它們依靠捕食昆蟲為生。

你很難見到這種大蜘蛛,除非你是在寮國的洞穴裏安家——即使在那裏見到它們的概率也很低。這種巨蟹蛛發現於2001年,發現者是德國約翰尼斯·古騰堡-美茵茨大學的Peter Jaegar博士。當時的新聞多以“蜘蛛恐懼症”的噱頭來吸引公注意,而正是過多的關注使這種蜘蛛陷入了困境。Jaegar博士指出,未受控制的寵物貿易導致這種巨蟹蛛處境堪憂。每100隻巨蟹蛛被作為寵物出口,就意味有1000隻甚至更多的巨蟹蛛死去。

Jaegar博士:“2009年,我和我的博士生就在一些容易進入的洞穴中觀察到了巨蟹蛛受到的(寵物貿易帶來的)衝擊,那裏已經沒有成年個體存在。”他指出,這些蜘蛛在離開洞穴之后,存活時間几乎不會超過一年。這種短命的特性或許會最終減少寵物市場對它們的需求。

皇帶魚

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的外形看起來很像巨大的海蛇,它們身體扁平,在水中游動時就像一條寬大的銀色帶子。皇帶魚具有很長的如同船槳的腹鰭,以及一個標誌性的紅色頭冠,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的長度。皇帶魚其實並不是帶魚,而是屬於月魚目,它們可以長到17米,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

盡管體型巨大,但皇帶魚依然十分神秘。與其他海洋巨型生物一樣,皇帶魚棲息在深海。深海物種為何會長得如此巨大?那裏溫度又低,壓力又大,並且缺乏食物,也沒有太多的海水流動。目前科學家對此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由 於皇帶魚生活在深海,人們很難見到它們生活時的狀態。近年來,無人水下潛水器已經拍攝到了自然狀態下的皇帶魚,但很少有人見過健康的皇帶魚實體。只有在受 傷或死亡的時候,皇帶魚才會出現在海面上;而如果有一條皇帶魚被衝到海灘上,常常會被人們撿起來,一群人將它抬起來拍照,以顯示它的巨大體型。

2015年6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卡塔利娜島上,人們發現了一條長5.2米的皇帶魚,這是該島發現的第三條皇帶魚。

陳氏竹節蟲

大多數昆蟲的體型都不會超過你的手掌大小,但還是有一些例外。世界上最長的昆蟲是婆羅洲的一種竹節蟲——陳氏竹節蟲(Phobaeticus chani),以其發現者命名。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長度為0.5米(腿伸展開之后),保存在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關於陳氏竹節蟲的信息很少,因為在野外要發現它們極其困難。雄性陳氏竹節蟲呈棕色,而雌性具有綠色斑點,二者都是纖細單薄,在熱帶雨林裏可以完美地隱藏起來。

為了更好地裝成植物,陳氏竹節蟲的卵外形很像種子,並且具有類似翅膀的伸長部分,或許能幫助其借助風力進行擴散。科學家認為,陳氏竹節蟲生活在森林冠層,這使它們更加不容易被發現。目前科學家獲得的標本屈指可數。

亞歷山大鳥翼鳳蝶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有一種蝴蝶因為體型巨大,甚至被拿來與鳥類作比較。這就是亞歷山大鳥翼鳳蝶(Ornithoptera alexandrae),生活在北部海岸附近的一小片熱帶雨林中。

雄蝶的外形堪稱“壯麗”,在天鵝絨般的黑色翅膀上,覆蓋藍綠色的虹光條紋,腹部呈亮黃色;雌蝶的外形就略為單調,其腹部為乳白色,翅膀呈褐色,具有白色斑紋。不過,雌蝶的體型比雄蝶大了約三分之一,最大的個體翼展可以達到30厘米。

1906年,科學家首次發現這種蝴蝶,隨后它成為收藏家追捧的對象,並導致了嚴重的過度捕殺。由於它們能很快飛出森林冠層,很難捕捉,因此獵人們在霰彈獵槍裏裝上鹽,把它們打下來。

1966年,一項保護該蝴蝶的法律正式頒佈,但非法的採集活動並沒有停止。加上樹木砍伐導致的棲息地破壞,使亞歷山大鳥翼鳳蝶的數量出現急劇下降。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部省以外的地區,已經几乎見不到亞歷山大鳥翼鳳蝶的身影,即使在當地,見到這種蝴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當地的部族和環境保護人士正在為這種美麗蝴蝶的未來而努力。

毛腿漁鴞

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是哪一種?這個問題還存在爭議,但毛腿漁鴞(Bubo blakistoni)毫無疑問是有力的競爭者。它的體重能達到4.6千克,翼展可接近2米。

博物學家Thomas Blakiston在1883年發現了毛腿漁鴞,后來的鳥類學家便以他的名字進行命名。毛腿漁鴞分佈於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朝鮮和日本北部,棲息在河邊的森林中,主要捕食魚類。

毛腿漁鴞會在森林頂層留下巨大的身影,但這一幕如今已經很難見到。由於森林砍伐、過度捕魚和獵人的捕殺,毛腿漁鴞受到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如今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

在 日本北海道,毛腿漁鴞在傳統上被認為是保護土著阿伊努人村莊的精靈。如今,角色已經倒轉過來,當地的環境保護人士利用巢箱內佈置的相機,正密切關注毛腿 漁鴞的生存狀況。也正是有了這些巢箱,毛腿漁鴞的數量衰退趨勢才被遏制。然而,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成熟森林,它們的未來並不明朗。(任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