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利潤低比較好賺?許小年:你們都誤解電商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19 13:46

近年來零售市場線上線下競合浪潮引發關注,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日前應邀至騰訊演講,他表示零售邏輯不分新舊,不了解商業本質就不會成功;另外也表示,電商雖然市占率不斷提升,但銷售毛利率未必比傳統零售高,這也是電商為何難以賺錢的關鍵。

許小年認為,所謂的「新零售」其實看不到什麼新的內容,搞不好又是一個「壓垮自己的虛幻概念」,就像剛退燒不久的 P2P 和 O2O。如果不了解零售的商業本質、規律,就不會獲得成功。

接著,再思考互聯網如何解決商業本質的「痛點」,它不可能改善本質,只能提升效率。相對於「互聯網+傳統行業」,許小年一向主張「傳統行業+互聯網」。

真正的電商是亞馬遜、京東,eBay 只是「萬達廣場」

提到互聯網+零售,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eBay(淘寶)模式,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 eBay 其實不是互聯網 + 零售,它甚至不是零售公司,它的收入來自租金和傭金,和萬達一樣。

eBay 的商業模式是交易傭金,商家和個人到它的平台上開店賣貨,它出租店鋪給人家用,只不過這個店鋪開在線上而已。

所謂零售是從廠家或批發商那裡買下貨品,再入庫、分揀、配送,賣給消費者,真正的線上零售商是亞馬遜和京東,而這兩家的零售業務到現在還不賺錢。(註:截止 2017 年年末,京東和亞馬遜均已獲利,但已不再是單純的自採自銷模式,皆都開放第三方賣家入駐,採取了零售和收取傭金的混合模式。)
 

消費需求多元,電商、傳統零售都別想「統一天下」

新技術的出現,確實改變了行授業的型態。就像早年鐵路網催生了百貨公司,隨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汽車普及後,就開啟了量販店的可能性。

人家都說沃爾瑪創辦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是零售商業奇才,其實他不過就是在當時做了「簡單的選擇」:從批發商拿貨,批發商和他要十幾個點,他覺得不值,於是自己開車去供應商那裡直接採購,十幾個點省下來,一部分留作自己的利潤,一部分讓給消費者,體現在更低的零售價格上。

電商興起後,量販店受到很大的衝擊,市占率下降,但量販店部會因此消失;就向量販店興起後,百貨公司沒有消失一樣。

追根究柢,就是消費者有著不同層次的多元需求。
 


為什麼電商難賺錢?其實「低成本」是誤解

電商雖然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模式,市占率斷增加,但未必就能顛覆零售業,因為電商的綜合效率不一定比傳統零售商高。

所有的零售都是從採購開始,在這個環節上,電商處於天然劣勢。

巨大的 SKU(庫存量單位)數,意味著「種類多但批量小」,因此難從供應商那裡拿到最優價格,電商的銷售成本因此比傳統零售高。

第二個環節是倉儲,電商和傳統零售的效率差不多,現在的倉庫都機械化、自動化了,員工很少。

電商須根據訂單要求,將零散的商品分撿、包裝再配送,而傳統電商是消費者自行上門購買,自己將購買的商品載回家。

電商的優勢是沒有門店,節省了店租和人工費用,但傳統零售商沒有「最後一公里」的遞送成本,它的最後一公里是消費者自己完成的,而最後一公里佔了配送成本的相當大部分。

數據顯示,大型電商的銷售毛利率比傳統零售低 2 到 5 個百分點,因為在採購環節上缺乏規模經濟效益。兩者在運營方面相差不多,電商的運營成本稍低一些,約低一個百分點,不足以抵消它們在採購環節上的高成本。

亞馬遜最近開始獲利了,但利潤主要來自雲計算 AWS,和它的零售業務沒什麼關係,估計零售業務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零售業轉骨的藥方在哪裡?

中國零售業的現狀是分散、低效。2017 年最大的零售商是京東,銷售額 3000 多億人民幣,市占率不到 2%,而美國沃爾瑪的市占率接近 20%。許小年並未計算淘寶、天貓,前面講過,它們屬於「商業地產」公司而不是零售。

這個數字告訴我們,中國的零售業目前極其分散,而且效率低,中小型零售商技術落後,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再加上電商的衝擊,不少零售商在虧損的邊緣掙扎。零售業的重組與整合勢在必行,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

重組的目的是提高市場集中度,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也就是說,互聯網公司專注技術,線下營運則由傳統零售商去做,互聯網公司不必越俎代庖,線上和線下形成戰略合作的格局。

總結一句話就是:傳統零售業 + 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 + 傳統零售業。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