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深陷“剁手黨"?什麼原因讓你購物成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1 11:59


文章來源:科通社

文/張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科)


還記得電影《購物狂》中的女主角芳芳嗎?她因無法控制購物欲,一度使經濟陷於困境,連番失業,怎麼改也改不了。雙十一搶購狂潮再度來襲,隨處都能聽見,你熬夜了嗎?你搶了嗎?不過,很多人在事后都后悔自己因為“手賤”犯下衝動消費的錯誤,因此以“剁手”來表決心不再亂買,可結果還是是變本加厲的買買買。是什麼原因讓“剁手黨”們無法自拔呢?

聽過“強迫性購物”?

不知從何時起,11月成了剁手黨的狂歡節。短信、郵件、微信、廣告傳單、網頁彈出廣告,商家們几乎在任何一個你能看到的地方鋪天蓋地地傳遞購物的誘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就是每次打開購物網站本來只是要去買一頂帽子或一箱牛奶,但最后常常手賤不小心點開了旁邊促銷的廣告,然后購物車裏就多出來許多本來不打算買的東西。

在心理學上,“剁手黨”這一表現可稱為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強迫性購物是一種功能紊亂的消費行為,這類人群失去了對購物行為的控制,持續過度地購物。在日常生活中,強迫性購物者一方面拼命地想購物,另一方面又為自己衝動的購物行為感到后悔失望,從而更強烈地繼續購物。一般他們在購物前會有很不快樂的緊張壓力,購物時這種壓力會得到瞬間發泄,心情會變得舒暢、輕鬆和愉悅,但事后又會感到苦惱和后悔。他們在購物上的開支往往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和預算,給自己和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強迫性購物者大多數承受情緒障礙的折磨,他們渴望減少無法控制的購物行為的頻率。

在美國精神病治療協會的診斷手冊DSM-IV-TR中,將強迫性購物歸結為“衝動控制障礙”(Disorders of Impulse Control)的一種。雖然對這一癥狀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可歸納出以下特徵:

●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在購物時,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購買的必要性;

●習慣通過購物的方式去安慰自己、獎勵自己,以獲得滿足;

●與購物情境相關的刺激就很容易生無法控制的購買慾望;

●在自己的真實花銷上跟親人朋友撒謊;

●很多購買的東西几乎都沒有用過;

●每次買完以后內心都有后悔、內疚等痛苦的體驗,但依然還是無法停止購物行為;

●因購物問題造成人際關係、社會生活方面的不良影響。

其中,強迫性購物必須具備三個核心特徵:無法抵抗的購買衝動個人對購物行為失去控制,無法停下來持續性的購物行為已經對人際關係、社會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嚴重損害。

哪些人容易成為“剁手黨”?

女性是主要受害者

多項關於強迫性購物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女性是強迫性購物的主要受害者。根據今年發表在Addiction雜誌上的一則對涉及32000人的研究數據的分析,發現強迫性購物行為的一般患病率約為5%,即20個人裏就可能有一個購物狂;在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間差異不顯著,但以女性較為高發。

為什麼“買買買”的女性居多?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由於女性血清素受體較男性更多,製造的血清素總量又不足,分泌去甲腎上腺素相對較少,因此,她們需要借助購物這一外部刺激來感到快樂。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購物的慾望外,女性對於美食特別是甜食的慾望更高,抑鬱症也更為高發。另一方面,相比於男性,女性對逛街、購物和社會交往有更加積極的態度,而且女性的身份在傳統上也與購物有較強聯繫。因此,女性的強迫性購物傾向更強也就不足為奇了。

年輕人無法抵抗廣告刺激

當前,還沒有針對強迫性購物的年齡差異的系統研究。但許多跡象表明,年輕人更易受強迫購物影響。大多數這方面研究比較了強迫性購物者和普通購物者的年齡。

在法國、德國和美國,強迫購物者的平均年齡比普通購物者低8-11歲。這可能與他們無法抵抗廣告刺激的誘惑,缺乏控制消費習慣的能力有關;同時青少年時期需要建立自己的獨立性,消費行為意味獨立的經濟能力,像成年人一樣擁有各種各樣的物質。

家庭因素造就的購物者

研究表明,物質依賴或強迫性行為易受到家庭其他成員的行為影響。如果家庭成員中存在酒癮、毒癮、貪食或厭食症、抑鬱等問題,其他成員出現強迫性購物的概率就會升高。這種影響到底是由遺傳造成還是由學習造成,還不是很清楚。

但可以確認的是,父母的強迫性購物傾向與子女的強迫性購物傾向之間存在很高的正相關。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熱愛購物的家庭常常通過錢或禮物來獎賞孩子的行為,而那些因工作太忙而無暇顧及孩子的父母,常用物質代替補償孩子的情感支持。強迫性購物者很可能從小就習得了這種替代性的安慰。

“買買買”背后的心理原因

強迫性購物似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行為。很多數據都顯示,強迫性購物者常常伴有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酒精依賴、抑鬱、強迫症等問題。這明,購物跟進食、飲酒、強迫行為、情緒低落一樣,都是表面的癥狀,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沒有被處理。

在過去,人們對成癮有兩個常見的認識。一個是認為毒品、酒精或者那些讓人上癮的物質本身是邪惡的,它們讓人失去理智,無法擺脫。而購物也一樣,很多人會認為是因為商家的各種“引誘”和“轟炸”,以及整個社會消費主義風氣橫行,導致人們“買買買”;另一個認識會認為是那些上癮的人本身意志不夠堅定或者過於貪婪,經不起誘惑,因此很多成癮治療都帶有懲性的意味,切斷成癮者獲得那些成癮物質的來源,甚至將他們隔離起來進行教育。

而科學家曾經用老鼠做過一個關於成癮的研究,這個實驗打破了我們以往對成癮的認識。實驗中,科學家將一隻老鼠關在籠子裏,放了兩瓶水,一瓶水裏邊有可卡因,一瓶是普通的清水。老鼠喝了一點清水,也喝了一點有可卡因的水,然后覺得可卡因的水好像讓它感覺更好,於是它就不斷地去喝帶有可卡因的水,一段時間之后它因藥物過量而死亡。這個證據跟人們以往的認識相一致。

但是幾十年后有個加拿大的科學家設計了另外一個實驗,同樣也是用這種老鼠,用這樣的籠子,只不過籠子裏不只是一隻老鼠,而是一大群老鼠,而且他還在籠子裏為老鼠設計了一個游樂園,有各種各樣老鼠喜歡玩的東西在裏面。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老鼠在裏面一起玩得很歡樂,几乎沒有老鼠會去喝帶有有可卡因的水。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人成癮?

當我們把老鼠世界改變為人類世界,當人們處於社會關係之中,並且有各種娛樂生活可供選擇時,原來讓我們成癮的東西似乎就失去了魔力。

所以新的觀點認為,並不是藥物或行為本身蘊含的東西讓人成癮,而是這個人所處的環境讓人成癮。孤獨、無價值感、不被認可、抑鬱等等,都會讓人通過成癮性的物質和行為去尋求安慰。強迫性購物也是如此。

如何避免對購物的依賴?

因此,對於強迫性購物這一現象,我們需要去了解購物者本身的處境和內心世界。通過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對購物的依賴。以下是幾種需要關注的心理狀況。

他們是否缺乏被認可?

強迫性購物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對自我價值和身份的追求。那些自尊水平較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己距離“理想自我”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同,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事與願違。因此,可以嘗試為他們創造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環境,及時地肯定他們的成長和貢獻,讓他們慢慢提升自我的價值感,感受到來自他人和社會的認可。

他們是否孤獨不快樂?

孤獨是成癮行為的有力催化劑。關係是人類畢生追求的東西,當人們無法通過跟其他人建立關係來獲得滿足時,便只能轉向物質,與物質建立關係。所以強迫性購物在那些深居簡出、很少跟人打交道的“御宅族”的身上十分常見,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也常常通過購物來填滿孤獨感。因此對於強迫性購物者, 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幫助他們融入群體,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他們是否焦慮擔憂?

在壓力和應激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焦慮、緊張甚至憤怒的情緒無法通過恰當的渠道得以表達,人們有時便會通過買東西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釋放壓力,安慰自己。但購物的暫時緩解作用消退后,那些情緒並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而原來讓人焦慮的來源也依然無法逃避,於是有部分人就陷入了購物狂熱與焦慮自責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對於這部分強迫性購物者,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對負性情緒的識別和處理能力,通過運動、與朋友的傾訴等積極的方式緩解自己的焦慮;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去面對和處理眼前的壓力事件。

如果你自己有過度購物的問題怎麼辦?

以上幫助他人的建議同樣也適用於自己,你需要接受自己的問題,然后嘗試去發現購物背后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自己真正在逃避或不願面對的究竟是什麼?另外,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例如避免獨自購物;不使用信用卡、支付寶等便捷支付的工具;使用購物清單;延長將東西放入購物車和支付之間的時間等等。(編輯/陳永傑)

參考文獻:

1。段新煥等,強迫購物症研究綜述,《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7 ,21(2),P135-138

2。老鼠實驗的例子引自TED演講《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addiction is wrong》,https://www.ted.com/talks/johann_hari_everything_you_think_you_know_about_addiction_is_wrong?language=en

3。“剁手黨為何無法停下買買買|你是哪一種購物狂?”微信公號KnowYourself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