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風雪大台灣寒流多 都是北方系統搗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31 10:10
歐美地區今年冬天接連出現大風雪,台灣地區也是寒流一波波。對此,氣象局表示:今年與去年類似,去年是受到北極震盪影響,今年則是「大西洋震盪」接棒,兩者在大氣的表現上雷同度高達八、九成。都是造成中高緯度的地區出現較寒冷的天氣。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台灣地區的「寒潮」,也就是攝氏10度以下,出現寒流的次數似乎也會增加。今年冬天目前累計已經出現三次寒流。但因為每次停留時間短,氣溫回升迅速,因此,觀察12月份的平均溫度並未偏低。(彭群弼報導)
歐洲及美洲接連出現大風雪,各地航班大亂的現象,從聖誕節之前延續至今,似乎要伴隨跨年。天氣是否出現異常?
對此,氣象局指出,去年冬天出現的「北極震盪」,今年冬天則是出現有如雙胞胎,相似度達到八九成的「北大西洋震盪」。兩者都會導致中高緯度地區的天氣呈現低溫寒冷,甚至有大風雪。
所謂的北極震盪,是在形容北緯20度以上的地區的大氣表現,如果極區的氣壓比較低,中高緯度的氣壓比較高,受靠近北極的西風噴流影響,天氣系統比較屬東西向的移動(AO值為正),冷空氣南下數量少,中高緯度天氣相對比較不冷。但如果相反:北極氣壓高,寒冷空氣就比較容易南下到中高緯度地區,導致天氣偏冷。(AO值為負)
至於北大西洋震盪,則是指北太西洋的亞速爾高壓與冰島低壓之間的消長,如果冰島低壓比較低,亞速爾比較高,歐洲天氣夏季涼爽,冬季溫暖潮濕(NAO值為正),如果相反,歐洲冬季寒冷,南歐、地中海及北非會多雨。(NAO值為負)
兩種大氣環境的變動,科學界的了解仍相當有限,但發現有年際變化,也就是每十幾年會循環出現一次,1970年代,當時的指標顯示冬季偏冷,八零及九零年代則是指標呈現相反,但近幾年,似乎又回到1970年代的狀態。
至於對台灣地區的天氣影響,根據一項發表於2008年的研究顯示,當北大西洋震盪出現時(NAO為負),西伯利亞高壓有增強趨勢,台灣地區冬天出現寒潮數量會增加。今年12月份,已經出現三次寒流,似乎也在呼應此一現象。不過,北大西洋震盪與西伯利亞高壓之間的關連,仍待科學界釐清。今年冬天已經出現三次寒流,但因為每次停留時間短,氣溫回升迅速,因此,觀察12月份的平均溫度並未偏低。2005年台灣地區出現三月雪,當時也有「大西洋震盪」的現象發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