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紐約時報:歐美復甦之路迥異 優劣尚待歷史檢驗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10-02-05 01:35

當全球亟欲從經濟衰退的泥淖中重新站立之際,各國採取了迥異的途徑,與美國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不同,歐洲選擇了一條穩健但短期內必須忍受痛苦的復甦之路。

《紐約時報》周四報導指出,為提升就業率與降低生產成本,美國公司傾向大舉裁員,或將生產基地遷徙到成本較低的地區,但是歐洲企業卻透過提升原有工廠的生產效能來達成。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資深經濟學家Gilles Moëc說,美國公司在調整生產力以維護利潤的作法上反應速度較快。當美國與歐洲企業同樣遭受利潤不佳的威脅時,歐洲公司較願意接受短期內利潤與生產力下滑的狀況。

但是專家認為,歐洲國家在科技創新上依然表現得可圈可點,而綠能相關技術表現更是傑出。

歐洲產業與科技的復甦與發展,主要由幾家龍頭公司帶動;但是美國創新與就業機會的帶動者卻是諸多新進的小型企業。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t University)國際經濟教授Luc Soete說,儘管許多大型歐洲企業曾一度被視為技術不如美國,但現在已成功將綠能科技轉換為主要成長動能。

去年正當全球經濟處於谷底時,西門子位於柏林的工廠卻招募了500名員工,並開始生產新型燃氣渦輪機。該產品是西門子有是以來效能最高的渦輪機,但是碳排放量卻大幅減少。

該公司研發主管Barbara Kux說,這正是西門子綠能技術的最佳展現。

Kux表示,這是一種永續發展策略,可藉此將有經驗、有專業知識的員工留下,提升員工的向心力,讓他們覺得是公司的一份子而不是只圖混口飯吃。

與此同時,歐洲的復甦策略在美國引起一連串討論,少數學者開始主張美國也該此採取類似手法。

研究機構Manhattan Institute資深成員Jim Manzi警告,若依此發展,美國可能踏上與歐洲類似的社會福利途徑,將集體凝聚力的重要性置於個人創新之上。

儘管歐洲整體失業率與美國的10 %相去不遠,但是北部與中部歐洲國家卻和緩許多。舉例來說,荷蘭的失業率為4 %,奧地利則是5.4 %。

[NT:PAGE=$]

德國去年經濟成長率減少5%,但失業率卻反而較兩年前下滑;而美國去年經濟衰退2.4%但失業率卻倍增到10 %。

Commerzbank銀行首席經濟學家Jorg Kramer形容,德國在如此惡劣的經濟情況下依然沒讓失業率失控「算是經濟奇蹟」。

Kramer表示,除了政府釋出的短期就業機會外,另一項挽救德國失業率的因素,是因為企業不裁員而讓員工縮短工時;德國勞工生產力因此減少2.5 %。此外,歐洲企業也容許讓低利潤的情況持續一陣子。

美國職業工會不如歐洲強勢,工作契約也較具彈性,因此美國企業大多以裁員方式大幅降低成本、保護利潤。

根據湯姆森路透資料統計,德國最近1季企業獲利率,已從2008年第1季的6.26%銳減至0.58%;同時期法國從6.5%下滑至1.2%;而美國則是從7.8%降至3.6%。

如此迥異的選擇,將導致不同後果。《紐約時報》指出,倘若經濟從此邁向復甦之路,歐洲企業接下來將迅速成長,而美國企業仍必須重新填補員工。

但是倘若經濟出現二次衰退,美國企業較精簡的體質反而較能度過難關。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