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要素紅利逆轉是未來最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22 08:15

未來十年,中國要素結構面臨重大趨勢性轉變,隨著我國要素紅利期滿,傳統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沖擊,要素結構整體升級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從未來趨勢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導致的勞動力供給的變化、由政策和人口結構導致的儲蓄率變化,以及由勞動力再配置格局導致的全要素生產率都會出現變化。

一直以來“人口紅利”都被認為是造就“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然而隨著人口結構轉變的完成,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的“人口紅利”開始衰減。

2011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十年來首次下降。

其次,隨著我國勞動力大規模再配置的進程趨于尾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也將趨于減速。據此判斷,第二產業很難再出現大的擴張,勞動力轉移的速度將會出現下降,并且更多地轉向第三產業。

再次是中國老齡化程度,中國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齡率為8.9%,但2050年左右大概為30%,中國老齡化的程度開始在加強。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將進入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階段,這預示著現代工業部門已不能再用“不變工資制”來吸收“無限供給”的勞動力,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動下逐步回補,工業部門的利潤有可能越變越薄,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減少,中國GDP潛在增長率將出現趨勢性下降。

除“人口紅利”外,“資源紅利”衰減后經濟增長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也不容忽視。

傳統模式增長已到極限并倒逼中國增長動力“換擋”。從中長期看,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嚴重打擊了發達國家的支出能力,導致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全球總需求出現明顯下降,出現了需求不足和供給過剩的結構性沖突。

特別是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系格局日趨穩定、匯率升值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未來出口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主要源泉難以維持,并將步入遞減區域,中國依靠增加勞動力投入、加快資本形成以及“要素驅動型”模式已到盡頭,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亟待實現重大轉換。

未來十年,加快要素結構升級,通過人力資本提升、技術提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因此,現在最好的延續方式就是拉動內需,一邊升級產業結構,一邊挖掘要素紅利的潛在空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