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京滬高鐵沿線造新城 “經濟走廊”拉動效果存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7-01 09:10

“高鐵一跑,黃金萬兩”,地方政府迷信高鐵機遇,大肆開展造成運動,但高鐵給沿線地方帶來的究竟是“溢出效應”還是“過道效應”,這有待于事實檢驗。

據每日經濟新聞7月1日報道,15:00出發,20:07到達,昨日(6月30日)開出的首列京滬高鐵G1次列車連接起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

京滬高鐵是我國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貫通了“三市四省”,串起了京滬“經濟走廊”。這條總長度1318公里的嶄新運輸線承載著沿線23個城市經濟騰飛的夢想。

但京滬高鐵導演的這場大戲能否取得高“票房”,尚是未知數。

高鐵帶來機遇

京滬高鐵全線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以及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的鐵路通行時間縮短到5小時以內。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歐國立告訴記者,京滬高鐵連接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起點和終點又是兩大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其對經濟發展的正面效應不言而喻。

他稱,京滬就像是一個啞鈴的兩頭,以往是兩頭沉、中間輕,京滬高鐵的開通將增加中間的重量。

除京、滬外,沿線其他22個城市紛紛打起“高鐵牌”,寄望一趟趟列車在往來間給自己留下財富。

京滬高鐵通車后,廊坊到北京和天津都在20分鐘以內,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吸引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企業入駐,總投資高達715.6億元。

安徽省蚌埠市恰是京滬高鐵的中點,到京滬的時間均為3.5小時,且已成為南京、合肥“半小時生活圈”的一員。如今,憑借高鐵“東風”,又將融入“長三角經濟圈”。

如何利用高鐵優勢加速蚌埠的發展?蚌埠市市長周春雨表示,蚌埠要搶抓高鐵機遇,實施“南融北接”,有效集聚資源,推動本市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皖北中心城市。

山東省內京滬高鐵沿線的城市,正在加緊建設與高鐵相關的文化、物流和會展中心等配套設施,5個站點城市高鐵物流樞紐園均已建成,通過與公路、鐵路聯運,運輸效率將提高兩倍以上,一條高鐵串起的“南北經濟帶”正在形成。

歐國立表示,高鐵運輸人流的同時,也能盤活沿線站點的貨運經濟,提高物流效率。

沿線“造城運動”

細數高鐵沿線站點會發現,除北京、上海和廊坊外,其他站點均不是該城市主站,而是新建的車站。“城市發展總是喜歡在增量上做文章,希望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歐國立說。

伴隨高鐵而來的是一場大規模“造城運動”。

無錫錫東新城高鐵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周維科稱,錫東新城向北4小時可到北京,向東30分鐘可到上海,這里將成為新的經濟中心,未來大有可為。

他口中的錫東新城,正是一座因京滬高鐵而興起的城市。整座新城的目標是“一年成名、三年成型、十年成城”。

據介紹,未來的高鐵商務區將以高端商務、物流、服務業及樓宇經濟等為主要業務。商務區兩側的東、西板塊則被規劃成經濟新區。

無錫向北,在高鐵停靠的常州新橋鎮,2009年3000元左右的房價目前已經翻番,逼近7000元。有專家稱,這些新城的房價被推高,很大程度上是房地產商借機炒作,盡管預期確實看漲,但周邊配套設施尚未完善的樓盤不可能有很高的入住率。

有了京滬高鐵的“惠顧”,濟南市將其西部新城定位為 “齊魯新門戶、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根據規劃,西部新城總面積達55平方公里,總投資概算3500億元以上,建成后能容納60萬人。

以高鐵滄州西站為帶動點,滄州市將面積約28平方公里的新城定位為滄州市“行政、文化、會館、教育、體育”中心。

經濟未富,地產先行,這也是新城的共同標志。濟南西站附近的一個樓盤,2006年的一期房源已售完,當時的銷售價格約3000元/平方米。二期房源預計在9月底10月初開盤,開盤價將在8000元左右。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稱,這是一種擴大城市規模的沖動,是政府與地產商合作大搞房地產的沖動。

拉動效果存疑

高鐵一跑,黃金萬兩。但多位專家認為,高鐵及沿線城市的發展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目前很多城市尚不具備造新城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濟南、鎮江等經濟條件本來就很好的城市無疑能從中獲利,但有些城市未必如此。”歐國立說。

他說,隨著京滬高鐵的開通,沿線城市分工將會進一步細化,濟南、南京、徐州等將發展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包括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棗莊、濟寧、蚌埠等將更多發揮其在勞動力、資源方面的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產業。

安徽財經大學副校長周加來擔心的是,京滬高鐵對安徽蚌埠等沿線城市衍生出的“過道效應”。就目前發展情況看,蚌埠市既沒有形成企業總部、分部中心,基礎設施也較落后,連一家五星級酒店都沒有,思想觀念更沒有跟上長三角發展的步伐。

周加來認為,如果沒有更好的政策和服務,沒有必需的硬件設施,不會有多少企業來蚌埠投資。更可能的是,資源和勞動力將更加集聚到京、津、滬和長三角其他城市。

(賈運可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