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拯救歐元災難 火箭筒真能一勞永逸?《明鏡》:實行後將後患無窮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2012-08-03 17:26

火箭筒不只做為可攜式反坦克武器,近來它成為結束歐元危機、一勞永逸的金融超級武器代名詞。

意大利、法國等國提出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ESM)應當透過銀行執照配以「無限制的火力」的建議後,火箭筒的爭論頓時升溫。具體而言,ESM 將能從歐洲央行出借無限量的資金,用以扶持正受到危機侵襲的歐元區成員國。

鑒於歐元危機爆發以來已有數十億歐元整裝救援,無限制信貸額的提議相當冒險。「ESM 一旦被賦予銀行執照,便代表著印鈔機的啟動,亦即通貨膨脹與債務無底洞。」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ic Party,FDP)秘書 Patrick Döring 接受《明鏡周刊》採訪表示,「因此 FDP無法也將不會允許發出銀行執照。」

回溯歐元危機的根本問題:西班牙和意大利諸如此類的國家慘遭債務與惡化的經濟前景折磨,要借到錢,他們得提供更高的利率以誘投資人購買債券。只是如此一來,增加債務負擔與未來的不確定性,該付給投資人的風險溢價也就繼續攀高。

2 年半過去了,歐元區國家設法脫離惡性循環。他們首先催生援救計畫諸如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以及 ESM,目的都為提供希臘、葡萄牙等國貸款,直到它們能夠再次獨立重回市場借錢為止。為了遏止下一波緊急紓困需求,歐洲央行也已著手採取好幾次行動,包括向低迷的歐元國家買大量債券,以緩解利率壓力。此外,央行也出借超過 1 兆歐元予歐洲銀行,冀望能夠敦促這些金融機構運用資金時,至少挪出一部分來購買政府債券。

儘管付出努力,卻未獲得相等回報。最近利率成本劇烈上升,尤其西班牙。許多投資人憂心倘若其它歐元區國家都發出求救訊號,紓困基金最終可能變成滄海一粟。根據債券基金公司 Bantleon 估算,光是西班牙及意大利提出救助要求,就要 1 兆歐元左右。但是目前歐元紓困基金僅有 7500 億規模。

威嚇策略

火箭筒解決方案的支持者認為,只要紓困基金黏附一個明確數字,就無法緩解歐元區國家的壓力。無論是出自誠摯的信念或純粹的投機,這個想法總是一再使投資人相信紓困基金是不足以應付危機的,從而再次推升利率成本。只有織造一面無限範圍的安全網,才有辦法止住猜疑。

最近,瑞士國家銀行證明這種威嚇戰略收效甚深。危機爆發後,瑞士法郎急遽升值,央行承諾捍衛瑞郎,以無限量外匯購買來穩住升幅。他們的威嚇策略確實奏效。(接下頁)

[NT:PAGE=$]

賦予 ESM 更多迴旋餘地,也就意味解除歐洲央行的枷鎖。央行行長的工作應當侷限在價格穩定上,不過在歐元區救災過程中,ECB 已經進入法律的灰色地帶,威脅其獨立性;因此購置政府公債的工作移轉到 ESM 身上是有意義的。

然而,由於 ESM 須提交新的公債購買予 ECB 作為額外貸款的抵押,因此新推出的計畫並不真的囿限 ECB 的責任。換句話說,ESM 只不過是國家融資與 ECB 之間的媒介而已。

通膨恐慌

這不是唯一反對火箭筒的理由。無限的金錢與強制的低利,升高通貨膨脹威脅。即使大力鼓吹火箭筒方案的法國,其央行行長 Christian Noyer 也承認,大規模的債券購買有其風險。「大量資產購買不是沒有風險,」他去年 12 月表示,「就算如此或許有助消除短期利率上升的壓力,但中期來講,這也可將影響物價和金融穩定。」

ECB 一邊忙著購入先前承諾的債券,一邊急尋對抗通膨的方法。ECB 給予銀行誘因,提高銀行於 ECB 的存款,因此資金淨額並未上升。德國經濟學家 Peter Bofinger 指出,如果銀行大量出借貸款,通膨威脅才會開始顯現。不過以目前烏雲密布的經濟景況而言,不太可能發生貸款激增的現象。

除了擔憂通膨,反對部署火箭筒還有另一個強而有力的論點:ESM 無限度的支持可能導致歐元區國家忽略改革的必要。即便有人假定利率上揚的背後投機與恐慌作祟,然而,受到影響的國家無庸置疑也有浮濫的政府開支、稅收過低以及競爭力侵蝕等問題。金融市場正在迫使這些國家改變現況。

火箭筒支持者聲稱,就算壓力解除,受援國家依然能夠進行改革。不過就過去歐盟歷史來看,除非身負壓力,否則成員國只會無動於衷。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