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阿里味兒:走出去的阿里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13 08:42

趙楠

6年時間,王皓完成了從阿里出走創業,又回到阿里的輪迴。

王皓是從2003年加入阿里的,是阿里巴巴的前800名員工。在阿里,工號排在前1000的,都稱為阿里的神。

王皓認為音樂分享網站是一個較大的機會。而在當時,音樂在阿里屬於邊緣業務。2007年,王皓從阿里離職創辦蝦米網。在蝦米的5名創始人員中,有4名來自阿里,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從阿里出走的團隊。在2013年初,王皓又選擇以接受投資的方式重新回到阿里的懷抱,成為阿里分拆后25個事業部中的音樂事業部。

從阿里離職到創業,王皓只是其中一個代表。過去幾年,從阿里出走創業的人很多,比如如今做投資的原口碑網創始人李治國、蘑菇街的陳琪、馬伯樂的蔣海炳、丁香園CTO馮大輝、支付寶原首席品設計師白鴉等。

一名從阿里離職創業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阿里出來的創業者更具備適應和變通能力,而百度和騰訊的員工,更習慣依賴平台,出來創業的不適應程度略大一些。

“阿里味兒”

阿里巴巴集團人力資源副總常揚,在阿里的花名叫劉墉,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阿里巴巴,他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叫“味道”。

阿里巴巴在招聘的時候,專門設立了一個職位,叫“聞味官”。聞味官一般由阿里巴巴的老員工來擔任,通常在幾句談當中,他們能了解到一名應聘員工有怎樣的夢想。

阿里巴巴的內網,也被稱為“阿里味兒”。阿里味兒,是一個生各種神帖的地方,也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常逛的地方。馬雲經常在這裏發帖,而馬雲的帖子底下,常見到很多員工在給馬雲扣分,有指責他標點符號錯誤的,有不同意他觀點的,有直接說“前戲太長,快點進入主題”的。劉墉說,這就是阿里的一種直接、開放的氣味。而騰訊的內網帖子下,極少能看到有員工敢給馬化騰扣分的。

這種敢批評,勇於接受批評的文化不僅表現在馬雲身上,更體現在日常的品討論中。劉墉說,最早的阿里巴巴更簡單,有新品上線,內網BBS就開始,說這個點不靠譜,那個點不靠譜。[NT:PAGE=$]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勇於表達個人觀點的精神,它平抑了馬雲在阿里內部的神級符號。雖然,阿里員工的文化認同感較強,但每個員工的思想並沒有受到上層影響,而是極為活躍。這種思活躍維,也激發了阿里的內部創新,並萌動了員工的創業思潮。

在賣給阿里巴巴之前,蝦米也曾引入過盛大的投資。為何沒有最終投靠盛大?“這可能是‘味兒’就不對了。”王皓稱。

日記文化到創新平台

淘寶的創新機制最早始於2005年開始的日記文化。

沈琦是2003年非典時期進入淘寶的,花名雙兒。她表示,2005年,淘寶的每名員工都必須寫一篇成長日記並發表在內網上,后來發現日記中有越來越多的創新點子。2007年,淘寶開始每周進行創新比賽,創新項目以周報的形式體現。2008年,隨淘寶平台的擴大和進一步創新的需要,淘寶開始出台“賽馬機制”。只要你是一名淘寶員工,對任何品有看法或想法,就可以在該機制內向公司要錢要人,成立項目組。聚劃算就是從賽馬機制中脫穎而出的項目。

在淘寶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子柳透露,淘寶的第一個項目代號叫BMW,其意就是要像寶馬一樣擁有強勁動力,還有一些代號包括千島湖等等。而被安排在“小黑屋”的項目則是頂級項目。“小黑屋”指的是馬雲在杭州湖畔花園的住所。1999年春,“十八羅漢”在這裏開始了阿里巴巴的創業之旅。2003年的淘寶網、2007年的淘寶商城、2010年的一淘,也都從這裏開始。

杭州Beta Cafe的運營者也是阿里前員工。他對記者表示,阿里對老員工不錯,大家在阿里賺到了錢,有錢創業;其次,電商近年較熱,阿里的員工又更理解電商,較容易找到資源;此外,阿里中層員工較務實,雖然平台力量大,但每個人的鍛煉也很高,出來創業后適應力較強,比較能夠接地氣,而百度、騰訊的員工因為其公司平台力量大於個人,出來創業不適應的程度較大一些。

蘑菇街市場副總李研珠至今仍然記得在阿里時群居似的工作狀態。即使從阿里離職出來,阿里的員工也經常抱團,彼此交流,這個特點比百度、騰訊的員工要明顯得多。

走出去的阿里人

如果說,王皓是因為創業項目並不是當時阿里的發展重點而出走創業的,那麼,陳琪就略有不同。

在談到為何離開阿里出去創業時,陳琪表示,在內部創業,是在一個整體的大商業系統框架內,必須要求項目負責人去做到與公司整體或不同部門的換位思考,但有時候,因為很難在跨部門中爭取到更多資源,而與其他部門略有衝突。

還有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離職創業者則認為,是自身發展方向、節奏和整個公司進度的不合拍。

阿里內部頻繁的調崗調整,也給一些不適應的員工帶來了更多的出走理由。劉墉表示,僅在去年,阿里巴巴就總共發生過3萬人次的員工調整,包括換部門、換老闆,而阿里巴巴總共員工也就2萬4千多名,這說明平均每人有超過一次的調整。這種大規模的崗位調整被阿里巴巴認為是“擁抱變化”的態度體現。其負面的效果,就是業務的交接和崗位輪轉的磨合度。

當年跟隨王皓一起從阿里巴巴離職創業的蝦米網COO思踐對記者表示,是否選擇離職創業,其本質上只是對阿里文化和價值觀的認知程度的問題。“阿里文化講的是道,阿里集團講的是生態的建立,所以,是否在阿里公司內部做事,只要秉承共同的道,能夠共同促進阿里生態的發展,就是同道中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