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第一財經日報:監視帝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13 08:41

潘寅茹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熱播劇集《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劇歇期間,劇中有關美國政府以反恐之名監控全球的橋段竟被搬下熒屏,在全球範圍內引發軒然大波。

自“9·11”事件后,美國政府一直游走在“遏制恐怖主義”與“侵犯民隱私”的邊界上,這不僅為一些好萊塢大片提供了素材,也令美國社會圍繞憲法展開了激烈爭論。

如今,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走上前台,把“山姆大叔”的監控項目和手段悉數抖摟。叛徒還是英雄?這位“告密者”一方面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嚴厲譴責,自感朝不保夕,另一方面又獲得了美國民的巨大同情,許多網民向白宮請願希望赦免他。

坐落在中國香港尖沙咀彌敦道黃金地段的香港美麗華酒店被認為是斯諾登此前的棲身地。但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致電酒店前台時,工作人員表示拒透露相關信息。與此同時,海外媒體稱其已經退房。

斯諾登日前在某一個秘密地點接受中國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會與美國的引渡要求抗爭到底,希望由香港市民來決定自己的命運。“我非叛徒,亦非英雄。我是一個美國人。”

這位新一代“深喉”的命運,已經與美國政府苦心構建的“監視帝國”緊緊綁在了一起。

新版“深喉”

當地時間5日,英國《衛報》率先曝光美國政府在過去多年間的監視行徑。據其爆料,美國國安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經由一項代號為“稜鏡”(PRISM)的互聯網信息篩選項目直接接觸九大互聯網企業的用戶數據,偵查可疑行為。

這一消息6日得到了美國《華盛頓郵報》的確認。被點名的互聯網企業包括微軟、谷歌、臉譜、蘋果、雅虎等,這些科技巨頭被指向上述兩大情報機構開放伺服器,使奧巴馬政府能夠輕而易舉地監控全球。

就在“稜鏡門”持續發酵之際,當地時間9日,“告密者”自動浮出水面。這位名叫斯諾登的29歲青年通過《衛報》和《華盛頓郵報》自曝身份,承認自己是揭露美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多項秘密情報監視項目的報料者。

斯諾登此前受雇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現為國安局防務承包商博思艾倫公司的一名僱員,該公司當地時間10日以違反公司政策為由解雇了他。[NT:PAGE=$]

據《衛報》報導,早在三周前,斯諾登就已“鐵了心”地要將美國政府的監視行徑公之於。在國安局位於夏威夷的辦公室工作期間,斯諾登複製了打算公開的最后一批檔案,以“治療癲癇病”為藉口告訴管理人員需要離開幾周。離開夏威夷前,斯諾登對家人及女友也是三緘其口。

5月20日,斯諾登只身抵達香港。在三周后接受《衛報》採訪時,斯諾登表示,在此期間只出過三次房門。“這是一家豪華酒店,可以在房間裡吃飯,但現在我也快負擔不起酒店裏的大筆賬單了。”

對於此次“挺身而出”的動機,斯諾登在採訪中表示,“不希望生活在一個一言一行均被記錄”的世界裡,要“保護隱私與最基本的自由不受侵犯”。當被問及是否能採取措施避免遭到政府監控時,斯諾登表示,無論採取何種措施,個人都不可能安全。“他們的能力之大令人震驚。可以在機器中植入漏洞,一旦個人連上網絡,安全機構就能驗證你的機器。”

對於斯諾登選擇中國香港作為落腳點,有美國媒體稱其在打“中國牌”。而斯諾登日前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稱,那些認為他不該選擇香港作為落腳點的人誤解了他的本意。他表示,自己並不是為了躲避司法部門的審查,而是為了揭露美國政府的犯罪行徑。

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可能打算針對斯諾登啟動刑事調查,但目前尚未提出關於引渡的任何要求。盡管中國香港與美國之間存在引渡協議,但分析人士認為,任何嘗試將斯諾登交給美國的做法都將耗時數月,其間也要顧及中國官方的態度。

監視帝國

“稜鏡”秘密情報監視項目初次啟動是在2007年小布什政府時期。當時國會通過《保護美國法案》(Protect America Act),並在一年后通過《外國情報偵察法修正案》(FISA Amendments Act),授權私人公司與情報機構進行合作,以此擴大美國國安局和其他情報機構對可疑間諜和恐怖分子進行監聽的權限,並保護與政府合作進行未獲法院許可監聽的電話公司免於侵犯隱私訴訟。

2008年,微軟是第一個參與“稜鏡”項目的合作方,開始了長達6年的數據收集進程。此間,美國國內關於監管和隱私的爭論不於耳。去年,當國會中出現欲對《外國情報偵察法修正案》進行調整的聲音時,那些“稜鏡”項目的知情人士依舊對該項目守口如瓶。

這項高度機密的項目使得情報分析人員得以直接接觸互聯網用戶的音頻、視頻、照片、電郵、檔案和連接日誌等信息,跟蹤他們的一舉一動以及所有聯繫人。[NT:PAGE=$]

過去6年中,該項目經歷了爆炸式增長,眼下國安局約七分之一的情報報告依賴這一項目提供原始數據。

一直以來,國安局擅長獲取機密信息和破解密碼,也習慣了與其他機構合作從而轉移數據或者消除障礙。但好幾年來,並沒有類似谷歌或者臉譜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被證實參與其中。

臉譜首席安全官沙利文(Joe Sullivan)日前表示:“我們沒有給任何政府機構提供能直接獲取臉譜伺服器數據的渠道。若有人向臉譜提出數據或信息查詢的要求時,我們會仔細檢查相關法律,只在法律適用的範圍內提供數據或信息。”

蘋果發言人道林(Steve Dowling)也表示,從未聽說過“稜鏡”項目。“我們不會向任何政府機構提供直接獲取我們信息的渠道,任何要求必須得到法院的授權。”

“山姆大叔”遭曝光的行徑還包括一項電話記錄監視項目:國安局利用每天收集的數以百萬計的電話記錄創建了一個資料庫,從中可以獲知恐怖分子嫌疑人是否聯繫美國境內人員。

斯諾登此前向《衛報》提供的一份密美國法庭命令顯示,國安局通過美國國內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威瑞森(Verizon)收集數百萬美國客戶的電話記錄,包括美國國內的電話和由國內打往外國的電話。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被披露不加區別地收集國民的通訊記錄。

這份標為“密”的命令由聯邦海外情報監聽法庭(Fisa)在4月25日發布,指示威瑞森“持續”、“每日”向國安局提交“所有詳盡電話記錄”或“電話元數據”的電子副本。命令要求威瑞森將所有客戶所打的每一通電話號碼、接聽者的號碼、電話撥出位置和路由數據、通話長度和頻率,全部交給國安局,但不包括通話內容。

這些資料被歸類為“元數據”或“處理資料”,而不是通訊資料,因此不需要逐一個別授權,從而使得政府可以無限獲取三個月內的資料。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斯諾登稱,關於在美國國內進行的監控,國安局對國會質詢習慣性地說謊,會說“沒有工具來提供答案”。“但實際上我們擁有工具,我也有多張地圖,能顯示哪些地區的人們受到最多的監控。我們從美國國內截獲的數字通信比我們從俄羅斯截獲的信息更多。”他說。

《衛報》也根據斯諾登提供的信息,進一步揭示了美國國安局的監聽手段:國安局研發出一套基於“大數據”的新型情報收集系統,這套名為“無界爆料”(Boundless Informant)的監視系統可監控各國電腦、電信網絡發出的信息量,由此建立“全球信息熱點地圖”。[NT:PAGE=$]

“無界爆料”系統將各國受國安局監聽的密度,依序以紅、橙、黃和綠色標示,以示密度高低。截至今年3月,國安局以30天為周期,僅從美國的網絡系統中就收集到30億條訊息。同期,國安局從全球網絡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訊息,其中伊朗以超過140億條位居第一,巴基斯坦(135億條)和約旦(127億條)緊隨其后。

本報記者在《衛報》網站上獲取的信息顯示,有別於傳統的訊息收集方式,“無界爆料”系統利用大數據獲取信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者通訊記錄等方式,能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

事實上,通過信用卡交易查詢與犯罪行徑的聯繫在美國有很長的歷史。一位《華爾街日報》的匿名人士表示,國安局早就通過信用卡公司獲得交易信息,不過該人士並沒有透露具體涉及哪家信用卡公司。

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早就希望通過相關數據來了解每個人的關係網絡和通訊狀態。“9·11”事件后,美國國會通過《愛國者法案》,其中第215條允許拓寬監聽範圍,授權國安局執行一個大規模收集國內電話、電郵和互聯網記錄的計劃,防止恐怖主義卷土重來。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