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介入烏克蘭問題是一重大戰略失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4 10:27
烏克蘭危機
中國的低調被稱為是一種“精心盤算的”戰略,現實主義——追求自身權力和安全的最大化,可以解釋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疏遠立場。但專欄作家邱林撰文認為,如果中國不珍惜其在烏克蘭的影響力仍然“不作為”,中國多年來的努力將付諸東流。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提到烏克蘭,媒體們總是喜歡連篇累牘地報導其與俄羅斯持續不斷的地緣衝突,烏克蘭政府軍與蒙面武裝分子戰斗的故事,總是更加吸引人們眼球。
但也注意到,當烏克蘭局勢成為轉為國際熱點問題時,美、英、法、德、俄等國外長穿梭斡旋、領導人紛紛表態支援與反對時,中國卻異常地安靜。
在烏克蘭局勢動盪的這半年中,中國媒體只程式性地報導了烏克蘭事態進展,連中國外交部都沒有立場性發言。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不作為”,已引起國際政界人士或著名學者的不同看法。
美國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教授沈大偉認為,中國是“不完全大國”。中國或許擁有充足的有形和無形力量,卻選擇不介入,出於諸多理由:原則、不關心、專注國內事務,或者有個宏大計劃,等待有利時機再現身。
中國的低調被稱為是一種“精心盤算的”戰略,現實主義——追求自身權力和安全的最大化,可以解釋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疏遠立場。
的確,在國內輿論場,會發現一些專家中國對介入烏克蘭問題持否定的觀點。
中國前駐聯合國及駐歐盟代表團團長丁原洪稱,中國不要把自己的影響力估計過大了。連美國都解決不了,比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問題,介入管什么用?即使中國給烏克蘭送錢,但中國能解決烏克蘭的長期問題嗎?
按丁原洪說法,中國並不是烏克蘭利益的攸關方,中國介入進去也解決不了問題,也沒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他這種看法,在國內具有很大的市場。問題是,現在以及將來,中國都對烏克蘭問題采取不沾邊的做法,只能帶來消極的影響——導致中國在國際事務以及熱點問題上沒有多少話語權。
如果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從地緣政治上來講,下一步烏克蘭形勢會有比較大的變化——烏克蘭東部地區不管是自治,還是獨立,烏克蘭都要發展經濟,老百姓都要生存。否則,這個國家就會真正走向崩潰。
[NT:PAGE=$] 對中國而言,烏克蘭至少有兩大價值。
一是在物流上,烏克蘭是西歐一道通往中國巨大市場的大門,而中國正希望通過“鋼鐵絲綢之路”擴大鐵路貨運出口。烏克蘭的農田有助於保障中國的糧食進口,中烏已制定了龐大農田租賃計劃。
二是在軍事上。過去中烏軍事關係密切,烏克蘭幫助中國制造戰斗機發動機,以及軍用氣墊船等,此外,雙方還根據戰略伙伴協議在其他項目上合作。
出於諸如此類的原因,早在2013年底承諾投資80億美元之前,中國就向烏克蘭提供了約100億美元的貸款。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中國作為合作伙伴的重要性,烏克蘭無論是在武器裝備銷售,還是聯合研制方面,以及軍事技術交流上,雙方都有所增加。
烏克蘭已把中國當作自己產品的銷售市場,特別是以前俄羅斯與烏克蘭聯合研制生產的產品。
目前烏克蘭的經濟困局,歐盟和美國都無能力或者因為涉及自身利益而不愿解決。近日,盡管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美國國會飽含感情的演講讓全場掌聲不斷,但他向美國提出的經濟和武器援助請求卻未得到滿足。
奧巴馬與其會面時表示,美國亦向烏克蘭提供了4600萬美元的軍事安全援助,多為偵查和防護設備,而給予的經濟援助卻非常少。
雖然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拿出了一點錢,但加在一起還不夠烏克蘭償還2014年的外債。
現在看來,唯獨中國有這個經濟實力,況且本來中國也意圖在烏克蘭發展經濟。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是中國外交“西進”的重要一環。一旦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前哨的北約準成員,中國外交“西進”的前景必將變得很不明朗。
事實上,中國介入烏克蘭問題,不是僅對中國一方有利,而且對歐美一方有利,至少讓他們對中國是“不完全大國”的說法沒有市場。
再說,一個民意對中國更善意的烏克蘭,比一個充滿憤怒甚至敵意的烏克蘭,更符合中國的利益。說白了,這件事正在沖擊著中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本身。
由於烏克蘭局勢的發展,歐洲戰略格局正處於變動中,未來如何與烏克蘭相處,將是關係中國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關鍵問題。
下一步,中國究竟想在這里得到什么?答案也許有好幾個,但如果中國不珍惜其在烏克蘭的影響力,仍然采取不介入的做法,等於自動放棄其自身利益,那么,中國多年來的努力將付諸東流。倘若真是那樣,將是中國的戰略失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