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股市下跌的原因為啥總找不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6 11:01

上證指數從去年的11月29日開始回調,至今已下跌超過5%,同期創業板指數跌幅接近14%,整個市場陷入了巨大的爭議當中。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從數據層面看,並未出現進一步走弱的情況,甚至有觸底反彈的苗頭。

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明顯,上個月大漲5.5%;市場對整個2016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依然保持在6.7%的樂觀水平,去年四季度出口數據也不差;12月信貸增量超預期,規模1.04萬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多增4466億、2454億元,企業部門貸款大幅多增。

外圍市場,跟A股關聯度較高的香港恆生指數近三周上漲接近7%,美股再次創出新高。尤其是人民幣匯率,近三周兌美元持續升值,目前已回到美聯儲加息之前的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股市為啥下跌呢?

股市短期走勢,一個是靠預期,另一個是要看資金成本。在製造預期方面,目前A股可能就只剩下「養老金」入市了。

如果真正要講到股市的預期,能夠持續吸引資金介入的,是要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卻有相反的邏輯。

近期由於大部分人看不懂市場,總得找點理由,因此把股市下跌的責任推給了IPO提速。IPO提速和限售股解禁等,屬於不痛不癢的數據誤區,中國股民有一個很無知的毛病,就是希望IPO永遠暫停。中國股市去年IPO總額還沒有香港多,但定增搞了1.5萬億,幾乎是IPO的十倍。

可以這麼講,中國股市就是一個已經上市了的公司的提款機,沒有上市的,想盡辦法往這個固化的利益階層爬,「套現」和「想不勞而獲」的目的遠遠大於什麼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好企業。跟很多人當官的目的是為了「尋租」道理一致,也跟以前的高考一個邏輯,只要考上了,國家「包分配」。

問題是,這個邏輯明顯是錯的,為什麼還要堅持?印度經濟體量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但印度上市公司的數量是中國的兩倍多,就在這種情況下,也沒見中國股市比印度股市漲得好。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圖,中國的滬指1992年是1200點,現在是3100點,而同期印度股市上漲了10倍。

如何製造預期,是個綜合性問題,在中國市場,對預期的理解非常片面。美國在發展股票市場方面,經驗是最豐富的,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市場跟美國能夠相提並論。當我們還在擔心註冊制,以及加速IPO會抽走市場資金,想盡一切辦法壓制IPO審批速度時,美國各交易所展開雙臂,極力歡迎全球各地的好公司能夠赴美上市。

美國就不怕自己市場的錢被別人賺走嗎?當然不會,因為需求決定供給,每一個新企業的上市,就是一個新的活力因子,不僅會刺激新資金的介入,還會讓整個沉澱資金更有動力留在股票市場。

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中央電視台會專門派記者,直播和花非常大的力氣去報道中國一個互聯網企業去美國上市敲鐘,但很少看到如此報道國內上市企業。

美國股市流程化的創造了一個自我擴大的生態系統,其股市能夠慢牛上百年,這種帶有隆重儀式感、創業精神滲透力,以及完全開放和市場主導的文化塑造,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美國股市就像一個社交平台,不斷的邀請大V入住,一方面大V可以給平台帶來新的粉絲,另一方面會增加老用戶留在平台的動力,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呆在這裡就足夠了。

如果僅僅把IPO看作是直接融資那麼簡單,那就錯大錯特錯了,當你在這個池子裡,買不到新東西的時候,對老東西也不會太注入興趣。

沒有研究明白「預期」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的製造預期,從制度層面講,就還是一個存在嚴重缺陷的市場。那剩下的股市推動因素,就只有消息和資金層面的問題了。一方面需要不斷的製造「真假消息」,一方面則需要更低廉的資金成本,以及監管層授意和開啟窗口指導式的,將全社會資金向股市引導,這就是所謂的政策市概念。

關於「政策市」,不能講太多,但判斷邏輯是有章可循的。2015年5月4日,上證綜指在4400點的時候,我曾在騰訊證券研究院專欄發文《肖磊:判斷牛市頂部必須了解十個問題》,預測大盤會在5000點見頂,結果一個月後大盤在5178點見頂;2015年11月17日,我在騰訊、新浪等專欄,以及微信公眾號「肖磊看市」發文《肖磊:為什麼說4000點遙不可及》,當時大盤從當年9月份最低的2800點反彈至3600點,很多投資者一片樂觀,認為衝上4000點指日可待,但自我發文至今,股市依然停留在3100點;2016年1月5日,我在新浪意見領袖專欄發文《近日80%可能第二次觸發熔斷》,明確指出了熔斷機制的弊端,結果1月7日股市觸發二次熔斷,到1月8日熔斷機制直接取消。

判斷中國股市,大部分時間裡,是一個政治和人性問題,跟經濟和數學問題沒有太大關係。我作為一個大宗商品市場,以及黃金、外匯等國際金融資產研究者,對股市的關注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角度,因此能夠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我總是發現,在國內,每當股市不好的時候,總有人站出來拿IPO說事。為什麼在國際市場當做榮耀和期待的事情,在國內市場會變得令投資者心驚膽戰呢?我想,可能跟審批制有很大的關係,供給和需求完全不由市場主導,審批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保護投資者為藉口,最終卻在傷害投資者。

從歷史來看,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現在有沒有股市還真不好說,鄧小平對中國最大的貢獻,總結起來就是,「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其實論中國股市,確實還處在需要解放思想的階段,思想不解放,就很難有實質性改革,市場就不可能進入到一個正常的良性循環。

中國股市的另一個問題是,沒有人願意聽關於改革方面很好的宏觀分析,陷入了對短期價格走勢的沉迷和追逐,監管者和投資者同樣抱着投機心態行事,為了配合市場意念,就連監管層出席會議,都需要打個紅領帶,證監會對面商場擺個熊大和熊二都接受不了。自上而下都活在迷信般的世界。

最後,說點很實際的,為了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你們的判斷是錯誤,我要指出此次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本次股市回調,起始於去年11月29日,上證指數在突破3300點之後開始回落,持續至今。也正是在11月29日開始,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同業存款利率開始拉升,實際上就是「內部」出現了錢荒。這個因素在當下對股市的影響非常關鍵,前文中我已經講過,股市受制於預期和資金面的影響,在預期沒有太大變化之前,推動股市活躍的資金,往往是短線資金,這部分資金最敏感的就是資金成本問題。資金成本一旦上升,炒作股市的動力立馬熄火,從創業板的下跌看尤為明顯。

未來一段時間,投資者主要關注銀行同業存款利率,如果該利率開始回落,外圍市場並沒有太大變化的話,中國股市短期有結束下跌走勢的可能。如果該利率繼續走高,股市還得下跌。關於整體今年的走勢,未來還會有專門分析。(文/肖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