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不計建設投資 京津高鐵今年持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20 10:56

第一年運營虧損7億,第二年盈虧基本持平……

剛剛過了“兩歲”生日的京津城際高鐵看上去很美。

作為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的第一條時速300公里以上的客運鐵路,京津高鐵2008年8月1日正式運行,其年運營支出成本為18億元。

按照鐵道部今年8月份的統計,2009年8月1日到2010年7月底,京津高鐵平均每天運送旅客6.9萬人,年運送旅客達2518萬人,營收超出17億元。

鐵路部門以運營收入與支出相比計算,預期中國第一條高鐵在其運行的第二年已經接近盈虧平衡點。

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告訴本報,這種不計建設投資的計算方式是一種財務算小賬的方式。

盈虧平衡

近日,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介紹,京津城際高鐵開通兩年來,累計開行列車10.4萬列,運送旅客4100萬人。從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7月底的一周年內,平均每天運送旅客5.5萬人。

“旅客量增長了25.5%。”蘇順虎介紹,上座率也由2008年的66.4%增加到了目前的75.0%,增長率達25.9%。

按目前的日均發送旅客6.9萬人計算,365天是2518萬人。

京津城際高鐵的車廂分為三等,如果按一等車廂69元票價計算,365天運送2518萬人,一年的收入將超出17億,而如果取中間值58元計算,年營收超出14億。

與前一年相比,這的確是有很大的增長。當年京津高鐵共運送旅客達1870萬人,營收11億出頭。

據了解,京津高鐵修建投資達204.2億元,銀行貸款100億,每年還貸利息達6億多,折舊費為5億多,加上設備的維護費、運營中的電費,及人員開資等等,這條高鐵每年的運營總支出大約18億左右。

這意味著,京津高鐵第一年運營方面虧損7億。

依據最初的京津城際高鐵項目建議書預期,京津高鐵的設計年運量約3000萬人次,營業額接近18.4億。投入運營時,就會接近盈虧持平,甚至略有盈余。不過,第一年旅客上座率成了掣肘運營未達理想狀態的主要原因。

財務算小賬

業內人士將鐵道部此種盈虧計算方式稱為“建設投資忽略不計法”。依據目前鐵道部的此種計算方式,只計算了運營中的營收與支出。如果考慮到建設資金的還款等問題,京津高鐵的財務壓力依然很大。

據本報了解,在204億的建設資金中,100億來自貸款,年利息可能是6.3%-6.8%,貸款周期可能是5-10年。

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告訴本報,目前,京津高鐵的運營水平處于眼下這樣一種階段,這種不計建設投資的計算方式幾乎達到了此階段的收支平衡,這是一種財務算小賬的方式。

李軍稱,收益是個不斷疊加的過程,隨著旅客量的不斷增加,未來會實現盈利,當進入這一階段,建設成本就可以歸到大賬里算。而未來是多久,李軍稱,“這需要測算。”

華建管理公司的會計師文清路分析,這種只算支出與營收的算賬方式也可以,但在年運營費用支出達18億的基礎上,年運送旅客量在4000萬人次以上,才能實現“算小賬”中的略有盈余,隨著旅客的增加,將逐漸開啟收回投資的大門。

按年運送旅客4000萬人次、車票的中間值58元計算,年營收達23億多,減去年18億的運營支出成本,盈余大約5億左右。

按年盈余5億延伸,京津高鐵的營收除了可以輕松兌付18億的日常運營支出外,還可以勉強應付逐漸到來的還款周期。

依據京津高鐵建設之初的預期,成本的回收期為16年。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認為,把工人工資、設備維護、折舊、建設時的拆遷費用、建設費用、銀行貸款利息等等費用算在一起,要實現盈虧平衡也許需要20年左右。實現完全盈利也許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