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融資非解決電企虧損良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14 18:03

2月份中央電力企業再次出現全行業虧損,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電力行業的全虧損,要依靠煤電制度改革和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據新華社4月14日報道,電力企業“忙融資”絕非是解決高負債的良策,據《財經國家周刊》報道,國有電力企業的高負債率,是業內“見怪不怪”的現象。

近幾年,隨著電煤價格不斷上漲,而電價漲幅有限,電力行業盈利狀況出現惡化,很多發電企業資金鏈都異常緊張。進入2010年,這一現象正在加劇。日前,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透露,2月份中央電力企業再次出現全行業虧損,資產負債率普遍超過80%。在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前十家企業中,電力企業就占了5家。這意味著,一旦金融政策從緊,電力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面對財務困境,電力企業大都希望通過發債、增發股票等途徑“稀釋”負債率。

以電力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并非難事,金融監管部門多數情況下會放行。然而,我們要追問的是,電力企業財務狀況如此糟糕是怎么造成的?負債一旦高企,是否就需要忙著融資?解決行業虧損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電力企業走到今天這般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電力市場化改革遲緩是個大問題。多年來,政府習慣了“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習慣了將提高的煤價傳導給電價,再通過 “煤電聯動”,把上漲的電價順給市場下游的企業和終端的消費者。而當經濟面臨通脹壓力等問題時,“煤電聯動”出臺遇阻,虧損的壓力只能由電力企業承受。

其次,電力企業財務困境惡性循環,使得企業經營也出現困難。資產負債率攀升,經營業績急跌,只會加大融資難度,進一步凸現其資金短缺的矛盾。

再次,近幾年,發電企業大量兼并收購和投資新能源領域,二者所需要的資金投入量極其龐大。這就使得電力企業的投資長短期目標嚴重失衡,加上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渠道,負債比例也就隨之大面積攀升。

最后,經營效率不高是長期困擾央企經營的難題,而在壟斷的電網公司,這一矛盾更為集中。比如,在有些省份,各縣市局普通職工的工資、福利人均就有20萬元,30萬到50萬元也不鮮見,其管理費用之高令人咋舌。“內耗”如此之大,顯然與國有企業對電力資源的壟斷經營有關。

四重“壓力線”打壓之下,電企經營舉步維艱,并形成連鎖反應,殃及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的橫向兼并、縱向聯營的項目。

近兩年電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股價低迷,這種情況下,要通過再融資破解集團的高負債難題并不具備現實基礎。縱使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再融資的定價必然也會遭遇寒流。

所以,國資委和電力企業高調宣布再融資計劃,更多的只是為了向政府和公眾表態,從而為加速電力體制改革創造條件。退一步說,即使這個錢袋子打開了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解決電力行業的全虧損,降低負債率,最終依然要依靠煤電制度改革和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電力體制改革就不能再拖延。

而回到現實,在電力體制改革尚未全面啟動,通脹形勢嚴峻之際,煤電聯動機制更是難以執行。為今之計,只有通過和煤炭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合同、定期溝通協商等一系列措施,來對沖成本上漲的虧損。

與此同時,電企不妨加大資本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出讓項目股權等方式,吸收其他資本進入,以解燃眉之急。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