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國土部:仍有大規模土地批而未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2009-12-02 10:25

11月30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最新的二次土地調查底圖上顯示的問題,仍然出現了一些大規模的土地批而未用的情況。

此前,國土部曾再三下發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將批而未用土地的情況進行上報。今年還組織了國土督察局專門對批而未用土地進行了一次專項督察。

徐紹史表示,對於土地二次調查中遇到的地方政府批而未用土地的實際情況,國土部將從嚴出台政策。除了按照程序和認定的批而未用土地以外,國土部將對地方的批而未用土地情況進行查處。

「二調」之難

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自1984年開始,1997年結束,歷時13年完成。

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向記者回憶說,2005年時,國務院一位領導視察國土部,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提保守18億畝耕地,現在全國土地利用狀況到底怎麼樣,能否有個底數?

2006年12月,國務院發出了土地二次調查的通知,並且規定了時限:2009年要完成全國土地調查,2010年開始,每年調查一次,更新數據庫。

從目前土地二次調查進展情況來看,農地確權調查剛剛收尾,全國二次調查接近尾聲,但是仍未全部完成。

黑龍江省副省長於莎燕在會上表示,地方政府手中有很多閒置土地,這些土地如果如實上報,會影響其次年新增建設用地的用地指標。而對於耕地來說,地方政府手中耕地數字也和國土部掌握的不一致,如果地方政府上報真實的耕地數字,如果比原來多了,會增加其耕地保護任務;如果比原來少了,則會被懲罰。

為此,國土部在今年上半年,專門發文對土地二次調查中涉及到的耕地和建設用地數量變更問題做出了寬大規定:如實申報,既往不咎。

在城市土地調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是二次調查的重點和難點。這些土地也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小金庫」。而如果不能徹底摸清這部分土地數量和規模,就無法瞭解到城市土地資源的潛力,對制定「十二五」規劃等很多重大事情影響甚大。

為此,國土部一面再三下發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將批而未用土地的情況進行上報。今年還組織了國土督察局專門對批而未用土地進行了一次專項督察。

11月30日,徐紹史表示,最新的二次土地調查底圖上顯示的問題,仍然出現了一些大規模的土地批而未用的情況。

每逢出現這種情況,國土部都會將底圖和調查數據打回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進行覆核。而覆核又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即是到實地去檢查,也是戶外考核。

記者瞭解到,當前土地二次調查當中,最主要的問題當屬於經費保障問題。尤其是農村土地確權發證的經費問題。

徐紹史表示,目前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率在90%以上,發證140萬本,只有66%。對於農村土地確權發證的經費保障問題,徐紹史表示,暫時由地方財政先預支一下,國土部正在協調有關部委解決此事。

「以圖管地」

徐紹史說,全國土地二次調查完成後,今後完全可以運用衛星和計算機技術,代替傳統的監測和監管手段,使整個土地調查法制化、制度化、常態化。

目前,國土部門對土地的數據掌握,經常需要開展專項調研等方式來取得。這種獲得數據不但準確性不強,不能作為長期土地調控參考的需要,其合法性和制度性也不健全。

11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視察了全國土地二次調查信息中心,並在國土部召開了全國土地二次調查的聯席工作會議。

徐紹史說,目前土地資源已經作為要素參與到宏觀調控當中。政府必須清楚手中土地要素的真實情況,與此同時,要建立互聯互通的平台,使土地 要素與其他要素一起,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力量。

為此,徐紹史表示,對於土地二次調查中遇到的地方政府批而未用土地的實際情況,國土部將從嚴出台政策。除了按照程序和認定的批而未用土地以外,國土部將對地方的批而未用土地情況進行查處。

徐紹史認為,全國土地二次調查完成以後,其調查成果形成的全國一張圖的土地資源管理模式,將給中國土地管理工作帶來挑戰,原有的國體資源管理體制可能不再適合。

徐紹史進一步透露說,國土部日前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來研究二次土地調查完成之後,其形成的新的土地監管平台如何利用的問題。

原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國土部法律中心顧問楊重光對記者表示說,目前國土部法律中心已經在運行主要城市土地市場監測系統。同時,國土部還有地價監測系統。

上述兩個系統都是對國土的某一個方面進行監測,而對於土地的總體變化情況,卻沒有一個平台。

目前,國土部已經成了調控與監測司,其所調查的數據和情況作為國土部制定土地調控政策的重要參考。而二次土地調查之後,利用這個新的土地監測平台,國土部調控司可以實時監控全國土地利用變化情況,並瞭解到每個產業和城市房地產用地的變化,從而及時微調。

徐紹史表示,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搞土地二次調查,就是為了摸清全國國土資源家底,同時打造一個「以圖管地」的監管平台。今後,國土監管體制將從以往依靠人力完成的調查、監測,向依靠衛星、航拍等現代化監測手段下的監管體制轉變。

這一轉變甚至可以終結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間就土地指標、閒置土地等問題的「躲貓貓」遊戲,也可以動態監測到各地的用地情況變化,是「十二五」規劃編製和土地市場監管的重要有效手段。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