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鄭風田:魚米之鄉大旱需要反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5-25 08:39

“魚米之鄉”爆發大旱,暴露出了中國水利建設的諸多問題。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指出,水利建設的相對滯后,農業水利設施蓄水、灌溉能力減弱,有水無法解“干渴”,成為抗旱難、減災難新的重要因素。

綜合媒體5月25日報道,湖北,這個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譽的水鄉澤國,正承受著一場與自身稟賦極不相稱的干旱巨痛。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指出,目前中國由于整體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都帶病作業,各地相關部門怕這些病壩病河出事,基本上都把心思放在了“排水”上。這種“重排輕儲”的治水思路釀成了今天的問題,一二個月少下雨就會出現大問題。

事件背景:連續6個多月降水持續異常偏少,導致歷史罕見的冬春連旱。湖北,這個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譽的水鄉澤國,正承受著一場與自身稟賦極不相稱的干旱巨痛。水利建設的相對滯后,農業水利設施蓄水、灌溉能力減弱,有水無法解“干渴”,成為抗旱難、減災難新的重要因素。

來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報告稱,截至16日,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除神農架林區外,全省83個縣市區均有旱情,受旱農田面積1664萬畝,有50.2萬人、15.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在干旱面前,曾經的“魚米之鄉”變成了一片焦渴的土地,出現50多萬人畜飲水問題,這個格局真的出乎意料。

面對大旱,除了感嘆愈來愈跟人類過不去的極端氣候變化之外,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綜觀“魚米之鄉”的這次大旱,至少暴露出以下三大問題:

其一是“重排輕儲”的治水思路必須要改。湖北、江西等地正常年份由于雨水偏多,過去的治水思路主要集中在排澇,也就是說把有限的資金主要用在了如何在下雨時趕緊把水排走,不要形成洪澇。這種治水思路對付雨水多時很有效,但卻相對忽視了雨水季節平衡問題。如果在雨季時把雨水都給排放走,萬一出現幾個月不下雨,則會形成嚴重的干旱局面。目前中國由于整體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都帶病作業,各地相關部門怕這些病壩病河出事,基本上都把心思放在了“排水”上。這種“重排輕儲”的治水思路釀成了今天的問題,一二個月少下雨就會出現大問題。

其二是大旱也暴露出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的困局。目前中國農村大部分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都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修建的,而近三十多年來相應的投入一直欠賬,水利建設制度缺失,使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而目前的低糧價政策使農民種糧的比較利益太低,農民十分不愿意進行水利設施投資,也難以投資。過去被取消的“兩工”制度也使農民即使在農閑時也難以組織勞動力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整修。這些原因導致中國不少地區農田水利早已不堪重負,無法承擔更大一點的干旱風險。在風調雨順時設施還能湊著用,但一遇到大旱就無能為力了。

其三是“大壩綜合癥”與水權分配問題。三峽大壩建立之后長江上下游的水資源分配、大壩公司的發電效益與下游居民的用水權益矛盾如何解決是一個大問題。記得去年在內蒙調研時,當地群眾講到這樣一件事:內蒙本是少雨的地區,水資源極為重要。在內蒙東部地區原來有一條河流,基本上也可以解決上下游居民的用水問題,但自從幾年前上游修建大壩和水庫之后,下游群眾就很難用到水了。上游水庫不放水,下游用水要用錢買,下游群眾當然不干,祖祖輩輩大家都共用這條河的水,現在你一攔,搞起了“要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的招式,很難服人。這種上下游水權利用處理不好的情況,很容易引發大的社會矛盾。因為一條河流本來屬于上下游共有共用,大壩修建之后,如果放水不及時或者不放水,實質上等于剝奪了下游居民的用水權。這種矛盾有時無法調和,目前國際上對河流建大壩問題進行反思。

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建議:

其一是治水思路應該從過去的“重排輕儲”過渡到“排儲結合”。尤其是中國南部降雨量豐富的地區,“儲水”意識相當淡薄,應該建立起“排儲結合”的均衡治水思想。

其二是要加快“以工代賑”,解決目前農村小農水利建設困境。為了徹底解決中國目前“少雨就旱,多雨就澇”的惡性局面,建議國家拔出專門建設經費,讓農民修建貯水用水的溝塘渠堰。比如一個100人的村莊,給他2萬元修建資金,以工代賑,讓他們把自己村莊的貯水設施都修建好。

其三是出臺相關法規,解決好水壩上下游的水資源利用問題。國家應該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解決目前大壩上下游水資源分配問題。尤其是在干旱時應該以下游居民利益為重,加大開閘放水的力度。

(吳志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