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淘寶村”調查:遭遇天花板 謀產業升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2 08:53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山東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了他就任總理以來第三次由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共同參與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他讚揚馬雲,稱其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並肯定新經濟。李克強指出,須重新認識、高度重視新經濟,並稱,新經濟不僅僅解放了老的生力,更主要是創造了新的生力。隨后,新經濟引起熱議,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商務系教授胡桃認為,所謂新經濟,主要是指借助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及環境,包括電子商務、信息消費以及互聯網金融等。而據業內觀點,新經濟是相對的概念,是區別於以前的以傳統工業支柱業、以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這種新型經濟以高技術業為支柱,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

鑒於此,《每日經濟新聞》擬對一批以信息技術為主、依托於高新技術、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深入調查,試圖揭示新經濟背后的商業模式,挖掘其成長瓶頸,並對其未來走向做出預判與探討。

直到11月12日零時的鐘聲響起,山東省博興縣灣頭村的500余名淘寶店主,才稍稍放鬆了緊繃的神經。剛剛過去的一天,如同一場艱辛的鏖戰,接單、裝貨、發快遞……

在改變城市中工業商品的生與消費之時,電子商務這種線上交易模式,正悄然改變中國的農村。

阿里巴巴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已經發現的14個大型淘寶村中,灣頭村只是其中之一。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認為,電子商務是一個全新的農村振興模式,但這種模式能否走遠,能否複製,還需從“三農”市場化步驟中入手分析。比如,上世紀80年代經歷改革的小崗村,農品有了剩餘,村民不知道怎麼賣、怎麼運,無法溝通的買與賣環節已經不能不破題,信息化與物流應運來到農村。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方瑜認為,淘寶村比小崗村更上一層樓,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真正解決了束縛農品、手工品的桎梏,是對第一業更深層次的“解放”。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簡單的網店複製與盲目的規模擴張后,淘寶村的發展,已到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淘寶網”的誘惑

始於2009年的“雙十一”電商折扣促銷,在黃河三角洲平原的博興灣頭村,製造出春節的“范兒”。

11月12日零時零分,當杭州阿里巴巴總部的大屏幕上,淘寶與天貓“雙十一”成交金額定格在創紀錄的350.19億元時,灣頭村的電商們也普遍有了較平時三、四倍的業績。[NT:PAGE=$]

因忙於網絡線上交易,灣頭村的年輕人在11日前后普遍失眠。11月13日,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交談中,33歲的淘寶店主賈培曉,不時打哈欠。

不過,疲憊換來的卻是營業額的大幅攀升。據賈培曉估計,今年的“雙十一”,他家營業額超過20萬元,是平時交易額的10倍。

灣頭村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這個有4700人、1617戶的村落,網店數量已經達到510家。

大量網商聚集在農村,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的電子商務生態現象,阿里巴巴給其下了一個獨有的稱謂——淘寶村。

今年8月12日,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在山東博興縣灣頭村發布的 “全國各地淘寶村統計分析”的報告指出,我國共有分佈在全國8個省份的14個淘寶村。

在邱澤奇看來,淘寶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業基礎。在灣頭村,這個基礎就是已經存在了300余年的草柳編工藝。

在賈培曉之前,1982年出生的胡偉,於2005年開設了村裏第一家淘寶網店鋪,售賣村裏的草柳編手工藝品。2008年,胡偉店鋪的年銷售額達到了70萬元,但此時因金融危機當地草柳編行業的海外訂單開始下降。看到胡偉賺了錢,很多村民前來取經。

同樣是在2008年,在東營市開網店賣書的賈培曉,決定回家鄉灣頭村從事草柳編工藝品的網絡銷售。自2010年以來,他家的營業額連續翻番。去年,賈培曉在阿里巴巴旗下電子商務平台天貓的店鋪銷售額達到了360萬元,今年他定的目標是銷售額1000萬元。

據阿里巴巴及灣頭村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如今在灣頭村500多戶從事電子商務的店鋪中,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有20~30家,訂單1000筆/月以上的也有三四家,去年該村營業額在1.5億元左右。

從傳統批發到網上店鋪

7月24日,任山東省省長僅一個月后,郭樹清便前往灣頭村調研。吸引郭的因素之一,就是村裏蓬勃發展的與草柳編行業有關的電子商務。

省長調研的第一站就是位於灣頭村北首的大國商行。當日,與大國商行僅一條馬路之隔的天利商行,聚集了博興縣的政府官員。

與大國商行的老闆李大國一樣,天利商行的竇玉雷、賈小霞夫婦,亦是最早把草柳編工藝品商業化的一批人。[NT:PAGE=$]

天利商行老闆娘賈小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2005年臘月二十二開業,第一年就沒掙錢”。而對於當下的利潤,賈小霞,“這是商業秘密,但可以告訴你的是,一年的營業額在300多萬元。”

不過,對於淘寶網店利潤,賈,“一雙20塊錢的草編拖鞋,我也就賺3塊錢,在淘寶上,賣家標價甚至在60、80元。”

隨電子商務在村裏的興起,下的草編工藝品市場開始被線上侵蝕,大客戶及外貿走貨量越來越少。有多年外貿經驗的安志勝雖然一直強調,“網店的利潤高,但我的量大”,但相比於以前淘寶店的訂單只需排隊兩三天,今年“雙十一”過后,已經排到了11月27日。

邱澤奇曾在灣頭村為淘寶村把脈,他表示,淘寶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業基礎,但當地也曾會有鄉鎮企業或農村工廠在相關業上的 “掙扎”,灣頭村更是如此。

2006年前后,年近半百的安桂香在當地一家國營草編工藝品廠倒閉后,開始做批發,面向來自新疆等地的大客戶。而在2010年前后,看準趨勢的安桂香把陣地轉移到網上。

隨電子商務衝擊波的到來,村裏陸續開了五、六百家網上店鋪,從天利商行往南、往東的街道,已經是草編工藝品一條街。

在賈小霞看來,雖然村裏做草編批發的店面不少,但最大的三家卻集中在天利商行所處的十字路口,淘寶店則分散在村裏的各個角落。

與城市網商不同,淘寶村有典型的發展路徑。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報告稱,“它起源於農村,在農村生根發芽,是農村草根網商自發形成,然后慢慢成長起來;而且形成相對完整的業鏈,具有協同發展的特徵。”

在發展模式上,阿里研究中心發現,全國各地的淘寶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於本地的特色業,比如山東博興的灣頭村、河北白溝;一類是從無到有,慢慢發展起來的淘寶村,如江蘇睢寧沙集鎮、江西分宜雙林鎮。

阿里研究中心認為,淘寶村的形成,與本地特色業存在關聯,但特色業並非淘寶村的必要條件。

作為錦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安廣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我這個合作社,目前有500多個農戶,有單子就做,沒單子更多傾向於淘寶店鋪(供貨)。”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博興縣城仍不普遍的刷卡結賬,但在這個距縣城15華里的村落,已經悄然興起。[NT:PAGE=$]

網店簡單複製與盲目擴張

事實上,在數據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東營、濟南等地回到灣頭村,通過電子商務形式,銷售草柳編工藝品。

胡偉發現,自郭樹清省長調研以來,村裏網店數量開始了又一波的增長,“現在拿相機拍照、向網上上傳照片的人增加了很多,如果以前有1000戶,現在得有2000戶。”

然而,店鋪的增多對於淘寶村的發展並不一定是好事。

邱澤奇曾設問:像灣頭這樣的淘寶村能走多遠?他,除了手工藝傳承恐后繼無人外,更應讓人擔心的應是簡單的網店複製與盲目的規模擴張。

在胡偉的記憶中,他2005年在淘寶店賣貨的利潤平均能達到百分之百,而今,利潤率甚至不足20%。

方瑜分析稱,電商模式進駐農村,使農民考慮更多的是“怎麼賣出、怎麼運出”的問題,可以,這一形勢下,農民開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品銷售命運,直接對接市場。

不過,在與市場的對接中,作為供應商的賈小霞則認為,“因為都是通用貨,如果想要賣貨,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

“壓到成本價以下,如何賺錢?”賈培曉擔心,未來博興縣的草編工藝品與低質低價上等號,“到時候大家可是一榮俱榮一毀俱毀了”。

邱澤奇也指出,村民在高利潤下的模仿熱情,一方面可能使同村店與店之間陷入價格戰,另一方面可能使單個村子的淘寶熱波及鎮域乃至縣域,使最本土的品不再具有專有特色。

事實上,以素有中國“淘寶第一村”的浙江義烏市郊青岩劉村為例,隨淘寶網等電子商務逐步走向規範、成熟,來了又去的小賣家已越來越多,當年“淘寶店開一家賺一家”的情形一去不復返。

為此,賈培曉曾到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取經,並想推動建立一個行業協會並發揮作用,比如統一價格、遏制惡性競爭、充當政府和商家中間人的角色等等。

而賈培曉也有苦衷:“現在政府想的是發展壯大業,增加稅收和就業,個人想的是多賺錢,這是兩種主流價值觀,我夾在中間。”[NT:PAGE=$]

作為博興縣錦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員,尹立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准備成立一個草柳編協會,以行業自律的方式,對存在的惡意競爭進行限制。”

然而,賈小霞清晰記得,8月份的時候,有錦秋街道幹部到她那兒調查成立協會事宜,但幾個月過去了,並沒有實質性東西。

營業額“觸頂”、人才匱乏

作為村裏第一個開淘寶店的人,胡偉去年的營業額已達到200萬元,但他認為,這已經是淘寶店的最高點。

在接下來的發展上,胡偉遇到了瓶頸。摩托車修理工出身的他將原因歸納為,“缺乏專業人才,比如專業的圖片設計、店鋪裝修人才。”

與胡的想法類似,賈培曉很注重營銷工作,在他的8名員工中,有一名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負責設計店鋪、美化圖片。作為村裏營業額最大的網商,賈培曉近幾年一直在招納大學生,以提高其網店的質量。不過,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這兒工作最長的也不到一年”。

正如邱澤奇所,農業三化中,除了農品的現代化,還有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在他看來,“最難的還是農民的現代化,但這關係到類似灣頭村這樣被信息化改變的村莊,到底能往前走多遠”。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灣頭村,隨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大軍,文化素養的高低已明顯和店鋪經營的規模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邱澤奇亦指出,在農村市場化的過程中,人口流動加速,農民需要掌握配套技能,也要了解市場規則,更多地參與到市場中,即農民現代化。

而隨本村、甚至外地大學生到灣頭村開網店,賈培曉、孟麗麗的壓力因對手素質的強勢在無形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零庫存是灣頭村電商的普遍特點,對這種存在斷貨危險的模式,灣頭村的網店老闆們卻有難以割捨的依賴。

有電子商務研究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以灣頭村為例,草柳編從業者多為中老年留守人員,就地生、就地上網銷售,才是網商最節約成本的經營方式。在他看來,這在農村電商領域比較普遍,他們不可能把店鋪搬到城市,但受農村基礎設施、農民文化水平的限制,人才匱乏的問題將短期無解。[NT:PAGE=$]

基層政府力推“淘寶城”

作為批發商,賈小霞也開了淘寶店,但她基本上不會專門花時間去管理。她決定走精品路線。在她看來,村裏的網店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但她做的品牌卻在增加品的附加值。

事實上,在灣頭村有同樣想法的並不只有賈小霞一人。2009年,賈培曉和孟麗麗為自己的草柳編商品注冊了商標,甚至有熱心網友幫忙設計了LOGO。

現在,賈培曉把自己的品定義為草柳編行業裏的 “中高端品”,店鋪品的客單價平均達到了300元以上,而其他很多同類店鋪的平均客單價則在百元以下。

當郭樹清省長7月底來到村裏調研的時候,賈培曉是幾個被邀請的座談嘉賓之一。在博興六中的一間教室裏,他大膽地向郭樹清要政策:“政府部門能否牽頭和阿里巴巴洽談一下,通過網絡創建幾個草柳編知名品牌,讓草柳編走得更遠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鷹亦認為,淘寶村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應從技術、品結構與營銷策略等方面推陳出新,找尋更多突破,為新生事物不斷注入更新鮮的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在郭樹清調研后不久,灣頭村所在的錦秋街道迅速研究推進 “中國草柳編文化創意業園”項目,希望以此推動業規模擴大和品升級。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一份項目策劃推進方案中,園區設想一欄中提到:“將傳統文化藝術與實體經營和電子商務這個現代銷售平台實現無縫隙對接”。

對於這個灣頭村民稱作 “淘寶城”的項目,灣頭村的賣家們普遍持一種觀望態度,“搬不搬的意義不大,我們不是沒地方”。

不過,政府參與到草柳編以及電子商務中的動作,灣頭村的買家們也普遍認為:“政府的參與,應該沒啥壞處。”

而在此前,基層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相關金融機構在貸款扶持上較為謹慎。

事實上,對於灣頭村的電商模式,更多被當地政府看作富民業。即使在與省長的座談中,博興金融部門的表態亦較為謹慎。不過,一位當地政府人士甚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8月12日阿里巴巴的“淘寶村”推廣發布會后,博興政府部門開始正視這個因農民自發興起的經濟模式。

此外,在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方瑜的意識中,淘寶村比小崗村更上一層樓,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真正從底線上解決了束縛農品、手工品的桎梏,意味是對第一業一次更深層次的“解放”。

對於未來,在灣頭村開網店的陝西人馬耀飛充滿期待,“慢慢來,這都是時間問題。”

阿里研究中心認為,未來淘寶村數量會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據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農村網民數量達到了1.65億,潛力相當巨大。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