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評/推銷政策、尋求歷史定位 政府斷送台灣服務業未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4 15:30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但對於簽署後的利弊得失、相關衝擊,政府卻少了完整評估報告,能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如今只剩下「利益最大化、衝擊最小化」、「利大於弊」、「對台灣毫無影響」幾句空話,和政治人物呼籲「逐條審查」的補救措施,當初莽撞的決策,讓人不禁感嘆,政府只為了推銷政策、尋求歷史定位,但很可能帶來的影響,是葬送台灣服務業命脈。

早從2011年開始,政府就正式授權,與大陸就ECFA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開始進行業務溝通,但每當立院詢問相關內容,談判官員總以機密來進行搪塞,對台灣經濟後續影響,也只能交出一份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年的研究結果。

離譜的是,這裡頭的內容,全是在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的情況下所做的推估。拿舊的研究模型,來預估未來的事件發展,這樣的做法讓人搖頭。

儘管立院決議,在下個會期相關部會必需再提交一份更精確的評估報告,但協議已簽,我們不禁要問,能有多少轉圜餘地?這份報告內容是否公正客觀?政府是否可能提出一份報告來否定自己的政策?

服務貿易最大爭議,莫過於政府機關對後續衝擊的漠視,經濟部提出所謂的「育才、留才、攬才」政策,但要如何行動,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在立院面對詢問啞口無言。甚至還翻出舊政策來呼攏立委。

原先,經濟部、陸委會本應整合各機關相關意見,但在立院的表現就可得知,完全沒有做足功課。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在5月30日的內政委員會上,特別詢問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裡頭開放的美容美髮業是由哪個機關負責協調,結果卓士昭一開始宣稱是衛生署,但衛生署官員隨即出面解釋「他們負責的是整型美容,而非美容美髮」,最後現場14個政府單位、36名官員,沒有人知道答案。

此外,服務貿易在開放市場的部份,政府宣稱會與業者進行諮商,但最後得出的結果,幾乎全部都只和公協會進行溝通,但這些單位是否能代表全部利益,代表最基層的心聲?

立委吳育昇上周在國民黨團記者會就批評,政府蒐集的意見不夠周全,即便要花費很多時間,這也是各單位必需去努力的事情。

服務貿易協議影響巨大,不論電子商務、出版社、旅行社、小客車租賃、私人經營演藝場所、美容院、養老院等,都是最貼近民生的產業,政府在沒有充分溝通、評估的情況下,貿然開放陸資進入台灣,當前台灣有高達58%的服務業人口,服務業佔台灣GDP7成以上,莽撞的決策,很可能讓台灣各產業未來的發展,面臨重大危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