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青島漁民撈出四米長龍骨專家辨認為勒氏皇帶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29 12:12

城陽區河套街道辦事處羅家營漁民楊立廣於118海里7海區(東海與黃海交界處)打撈上來的,昨日經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靜辨認,確定這副骨骸就是深海魚類勒氏皇帶魚的骨頭。昨日下午,劉靜來到現場,對勒氏皇帶魚的骨骸進行勘察,並取走了一小塊身體組織帶回科研所進行DNA分析。

確認是勒氏皇帶魚魚骨

昨日下午,記者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劉靜一起來到了城陽區河套街道辦事處羅家營村,剛剛揭開蓋魚骨的紅布,劉靜就十分肯定地說這副魚骨就是勒氏皇帶魚的骨頭。

“勒氏皇帶魚是硬骨魚,雖然叫帶魚,但是我們所吃的帶魚是鱸形目,這種皇帶魚是月魚目。勒氏皇帶魚的體長過長,所以需要非常強壯的脊椎骨來 進行擺動,以便向前游動。”劉靜摸勒氏皇帶魚的骨頭,開始進行仔細檢查。“現在看來,這條勒氏皇帶魚的死亡時間應該在一年以內,它應該有胸腔,這裏應該 有肋骨……”劉靜翻動了一下魚骨,找到了勒氏皇帶魚胸腔和尾部的分界點,記者看到,勒氏皇帶魚的胸腔一直延續到身體的后半段,腹部的軟骨在這裏合二為一, 但是由於死亡時間過長,海水對魚骨的侵蝕加上其他魚類的噬咬,勒氏皇帶魚的肋骨已經全部脫落。

完整的骨骼標本很罕見

劉靜告訴記者,國內的皇帶魚浸制標本也就兩三個,更為稀少的是勒氏皇帶魚的骨骼標本。“勒氏皇帶魚生活在200-800米的深海,其標本非常稀少。”記者了解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也有一具勒氏皇帶魚的浸制標本,捕撈於東海海域,但是由於捕撈上來之后魚的身體組織有部分缺少,所以並不是一具完整的浸制標本。

“這副勒氏皇帶魚的骨骼還算是比較完整的,我剛剛檢查了一下,發現它少了下頜骨、肋骨,尾部的椎骨也少了幾節。 ”劉靜說,勒氏皇帶魚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再生能力特彆強,就像深海當中的壁虎,尾巴斷了還可以再生,國內對勒氏皇帶魚的科研文獻並沒有記載骨骼的節數,這樣一具相對完整的標本還是很有科研價值的。

將填補國內科研空白

在現場,劉靜採集了一小塊勒氏皇帶魚魚骨上面的軟骨,裝進了採集器皿當中。“現在國際上對皇帶魚的研究有兩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皇帶魚和勒氏皇帶魚其實就是一種魚,而我國、日本和韓國的一些魚類專家則認為它們是同屬的兩種魚,我 們將會作出DNA圖譜,然后尋找皇帶魚的圖譜進行對比分析,來考證皇帶魚和勒氏皇帶魚是否是一種魚。”

記者隨后跟劉靜來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標本館,在一個碩大的器皿當中見到了盤成一團的勒氏皇帶魚標本,這個標本的魚眼有成人的拳頭大小,頭部也如打撈上來的骨骸一樣,呈稍扁平狀。“這具標本是幾年前我們採集回來的,這條魚也是從東海海域打撈上來的。”

據了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有意將這具勒氏皇帶魚的骨骸製作成標本,供授課、科研使用。記者隨后致電楊立廣,他表示自己可以考慮將魚骨以合理的價格賣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記者 張勃 實習生 王小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