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書摘〉下手前,要想的第一件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8 07:20

經常有人問我:「月風,我有個房子想賣,你幫我看一下,這個屋子賣不賣得掉?提高價格有人買嗎?」

「你的房子有什麼優勢?」

「有啊,這個房子靠捷運站,附近有市場……」

停!

買屋要靠捷運站、靠學校、靠公園、靠大學……這些大家都懂。可是,當同一個商圈也有別人在賣屋時,你如果確定,自己的房子可以最快賣掉?

答案是:在買屋的時候,就要選自備款最少的案子。如何能讓下一個買方用最少的自備款跟你買房子,這才是重點。

每次下手買屋前,我會將所有的「自有成本」再加上我想要的利潤,算出下一個買方的買價,預想這個價格能不能成交?

當我拿出計算機點來點去時,我不是在計算我的成本,而是在算下一個買方的成本,算下一個買方要花多少錢,算買方能不能拿出OO萬的自備款?

如果勝算不高,我就不會下手。

買房子的時候,我一定會把下一個買方的頭期款算在裡面。

買賣經驗多了之後,我得到一個結果:最爛的房子(市價最低的房子,例如老舊公寓、華廈)跟最好的房子(豪宅、店面)都可以買,中間型的房子絕對不能投資。

中間型的房子,指的是新蓋或新古(沒人住過卻擺很久)的「非店面型透天」、無商圈的店面、及單價較高,但非當地指標區域的豪宅或電梯大樓。原因在於,中間型的房子,在銀行估價時,跟最爛的房子差不了多少,可是總價卻高很多,高出來的數字,全部是自備款,到時要賣出,也比較不好賣。

節錄自《我在房市賺一億》(月風著,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