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手扛木雕龍船邊走邊敲邊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25 14:22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林夢建 實習生 沈衛衛

本版攝影 實習生 陳一桁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龍舟說唱是在廣府文化土壤裡生長的一株民間文藝奇葩,以廣州方言為基礎,至今已有260多年曆史。在上世紀,廣州西關一帶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就有不 少龍舟說唱藝人。這種說唱藝術,可長篇敘事也可即興說唱一些慶典、節令的歌,頗受大歡迎。由於種種原因,自上世紀60年代以后,龍舟說唱逐漸式微。

2003年,廣州市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白薇及相聲演員吳家耀、說書演員崔大綸等在順德尋訪,終於在杏壇鎮的北秀村發掘到幾近消亡的“龍舟說唱”,並 在當地龍伯家裏找回一根“龍舟杖”。在2005年的廣州民俗文化節上,吳家耀和崔大綸手執龍舟杖表演,龍舟說唱重現世間。

尋訪順德

龍舟說唱重現世間

根據中山大學教授葉春生所著的《嶺南俗文學簡史》,龍舟說唱“生於明代末年或更早,是粵方言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歌之一。”而其來源則有多種說 法,有說是由順德龍江一破落戶子弟通過改變木魚歌腔調始創而來;也有說是由人們在端午節賽龍舟時向龍王爺所唱消災納福的頌詞演變而來。

上個世紀上半葉開始,在廣州西關一帶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就有不少龍舟民間藝人扛一艘木雕小龍船,一手勾木桿上的小銅環所牽引的繩子,牽動小龍船上扒龍 舟的小木人,另一手則敲擊掛在胸前的小鼓小鑼伴奏,有聲有色地說唱,別具特色。這種說唱藝術,可長篇敘事,也可即興說唱一些慶典、節令的歌,頗受大歡 迎。

后來,龍舟說唱被粵劇粵曲吸收,龍舟成為廣東曲藝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曲牌。著名粵劇藝術家文覺非曾在上世紀60年代創作過龍舟說唱 《倒卷珠簾》。龍舟歌也出現過“龍舟棋”、“龍舟德”、“龍舟寧”、“龍舟會”等一批在唱腔、鼓點各具特色的民間名藝人。但從上世紀60年代以后,龍舟說 唱逐漸式微,世所難見。

2003年,廣州市荔枝灣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白薇及相聲演員吳家耀、說書演員崔大綸等在佛山地區尤其是順德尋訪, 終於在杏壇鎮的北秀村發掘到幾近消亡的“龍舟說唱”,並在當地龍伯家裏找回一根“龍舟杖”。回到廣州后,他們仿製了一把龍舟杖,並於2005年廣州民俗文 化節上手執龍舟杖表演,龍舟說唱重現世間。[NT:PAGE=$]

說唱四寶

民族裝龍舟鑼鼓棒

現年73歲的崔大綸是荔灣區少年宮的退休老師,原本是一名民間說書老師。2004年退休后,崔大綸作為龍舟說唱代表參加廣東省首屆民歌大賽,獲得優秀組 織、特殊和演出銅三個獎項。因為有說書和曲藝演唱的基礎,崔大綸經過多年磨礪,如今龍舟說唱技藝日趨成熟,並且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

“龍舟說唱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易記易上口,而且通俗易懂,老幼皆宜。它不用化妝和道具,全憑一張嘴,可以教育很多人,感染自己再感染別人。”在介紹龍舟 說唱的特點時,崔大綸不忘唱上幾句他所創作的龍舟說唱曲目。“卜卜卜鐺,卜卜卜鐺,這就是開場。鑼鼓響,唱龍舟,泮塘五秀,實在一流……結尾也是卜卜卜 鐺,卜卜卜鐺……”

崔老師介紹,以前民間藝人表演時,會手持一具木雕小龍船作為道具,胸前掛一副小鑼小鼓,邊敲邊唱。龍舟說唱有四件寶 即四件行頭,有了這“四件寶”才能表演。“第一寶是服裝,就是民族裝,第二寶是龍舟鑼,第三寶是龍舟鼓,第四寶是龍舟棒,這樣才能表演。打龍舟鼓的時候, 一種是打鼓邊,第二種是打鼓心,第三種是打鑼邊,第四種是打鑼心,第五種是鑼心和鼓心一起打。”

潛心創作

與時俱進佳作連連

崔大綸告訴記者,他和他的孿生哥哥崔大經都致力於傳承嶺南民間文藝,兩人於2005年合編了一本《多姿文藝頌中華》的書,書中收錄了他們過去創作的 200多個文藝作品,包括粵曲小調、三句半、龍舟、快板等,其中龍舟說唱占了16個。“我做了41年老師,教育是我的天職。一個好的故事可以教育很多年輕 人,龍舟說唱能很巧妙地將故事與曲藝相結合,把它唱出來,大家就更容易接受了。”

崔大綸在選取創作題材時盡量貼近社會,多宣傳新的方針 政策和身邊的好人好事。他新創作的龍舟曲目,選材包括廣州西關特“泮塘五秀”、“誠於信、厚於德、敏於行”的新廣東精神,還有政府大力推行的“垃圾分 類”,將民俗時政等巧妙融入說唱,傳唱宣傳效果明顯。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崔大綸緊跟時勢,先后創作了《黨“十八大”指航向,小康生活幸福長》和《實現中國 夢》等龍舟說唱曲目,他把這些曲目傳唱開后,獲得市民的讚賞。

“平常要多學習,多看書看報看電視,保持消息靈通。我的經驗是一有靈感,立即要寫下來。然后把初稿慢慢梳理,細細琢磨后再寫出新的作品,這樣才能結合形勢。”當問及他的創作心得時,崔大綸告訴記者,有時他去看病,排隊的人比較多,看完病回來后他就創作了新的曲目。[NT:PAGE=$]

崔大綸說,現在已經很難買到龍舟說唱的道具。他告訴記者,他在佛山拿到龍舟頭的設計圖紙,自己成功仿製出原汁原味的龍舟頭這個重要道具。在他的家中,還 保留一些龍舟道具,這些道具都是用平時的一些廢棄紙盒做成的,上面的圖案都是他一筆一筆出來的。“用這些廢紙盒做道具很環保,花花綠綠的,小朋友也喜 歡。我自己看也高興,不浪費嘛。”崔大綸說。

致力傳承

學校辦班傳唱曲目

龍舟說唱的傳承是崔大綸一直記掛的心事,由於老一輩藝人逐漸故去,能夠表演者已鳳毛麟角。崔大綸告訴記者,龍舟說唱表演者大多隻是為了養家糊口而在街頭 賣藝,新的繼承者已不再自然生。以順德杏壇為例,從2003年開始當地文化站對願意學龍舟說唱的年輕人獎勵500元,但幾年過去一直無人問津。

即便如此,崔大綸仍努力推廣龍舟說唱,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視。2006年,龍舟說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名錄。正當崔大綸為龍舟說唱傳承發 愁時,越秀區海珠中路小學校長李文萍希望開設“龍舟說唱興趣班”,兩人一拍即合。2011年10月,崔大綸在海珠中路小學率先開設“龍舟說唱班”,其后又 在荔灣區龍溪小學開設了第二個興趣班,義務教小學生龍舟說唱。“龍舟說唱班”的學生共60多人,分成兩個班,主要招收三到六年級的學生。

如今,崔大綸每個學期都會自編一本“龍舟說唱教材”,每周五的下午會花兩個小時的時間教學生們說唱。在他的熱情倡導下,2011年11月,詩書街溫良裡成立了“龍舟說唱亭”,崔大綸每月一次帶領小學生免費為街坊進行表演。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