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感測相機:用“黑匣子”備份記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09 10:40

像瀏覽視頻一樣,布迪太太翻看“感測相機”(SenseCam)拍下的數千張照片,感覺記憶“就像洪水般湧了回來”。在使用兩周之后,這位患失憶症的老人,已經能記起80%發生在身邊的事,甚至能記起很多細節。

布迪太太患上失憶症時,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艾登布魯克醫院接受診治。一次偶然機會,她的治療醫生卡庫到微軟劍橋研究院“串門”,發現了一種叫做“感測相機”的小裝置。卡庫將它帶回來,興奮地遞給布迪太太:“把這東西戴上,或許對你的病有用。”

它看起來很簡單,黑色,手掌大小,上面兩個角連一根細繩。布迪太太接過這條黑色的“項鏈”,戴在脖子上,用它全天自動拍照,記下眼前的所有場景,晚上再進行“複習”。

“她成了利用‘感測相機’治療記憶障礙疾病的第一位病人。”微軟劍橋研究院首席硬件工程師史蒂夫·霍吉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戴上它起,這條“項鏈”已經陪布迪太太走過了近10年。

小匣子記錄下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布迪太太原本是一位交際廣泛的婦人,受過高等教育,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但當11年前得了邊緣性腦炎后,她的生活發生了徹底改變。

漸漸地,她大腦裡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區域遭到了破壞,日常生活中的記憶似乎已經存不進大腦。每當她坐在醫院的病床上,努力回想往事時,只感覺腦子裡一片空白。

她記不得自己的朋友們,甚至記不起自己是否結過婚,是不是有孩子。望坐在對面的丈夫,布迪腦子裡也只有模模糊糊的影子。

一開始,包括霍吉斯在內的研究人員們研發“感測相機”時,並沒有想過用它來治療布迪太太這樣的病人。霍吉斯分析這個小黑匣子的誕生,更多的將它歸結於技術發展的結果,它的出現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直到問世一段時間之后,醫生們才發現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小黑匣子成了很多醫生幫助健忘症、阿茲海默症及其它記憶障礙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良藥”。

這個小裝置看起來很簡單,包括一部數碼相機和一個感測器。相機使用的是魚眼鏡頭,視野寬廣,能夠以一定的頻率自動拍照,並將圖像儲存起來。[NT:PAGE=$]

微軟劍橋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員戈登·貝爾在《數字記憶——備份你的人生》一文中介紹說,當“感測相機”的紅外探頭察覺到有人靠近時,便會自動拍下這個人的照片。如果照相機發覺周圍光線的亮度有顯著變化——通常表明主人可能走進或走出了房間,它也會拍一張照片。

而每張照片,對於布迪太太這樣的記憶障礙患者來說,可以作為一種暗示,來喚醒大腦對該事項的記憶。霍吉斯指出,翻看這些照片時,會促使大腦進行一場“體操鍛煉”,這可以增強一種名為“自傳體記憶”的大腦過程,幫助患者回憶起過去發生的事。

有人將它比作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貝殼蛋糕——正是普魯斯特對貝殼蛋糕的味覺回憶,令他寫出了文學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可以讓患者深入到自己的記憶網絡中。

布迪太太帶這個小匣子又回到了過去的生活裡。從旅遊到參加派對,從在商場購物到在廚房切土豆,小匣子記錄了她每天的點點滴滴。晚上把這種特別的相機連接到電腦上,一天記錄下來的圖片會形成一個檔案,像播電影一樣快速播放。一天的故事在5分鐘之內就能看完。

讓醫生驚喜的是,布迪太太不僅能記起圖片裡的事物,還能記起某些感覺。“今天的食物實在太好吃了!”布迪太太有些興奮。當然,她有時也會抱怨:“今天遇到了一個小年輕特別粗魯!”

“這說明這些圖片刺激了海馬體的神經元,將裏面存儲的記憶給‘釋放’出來了。”霍吉斯說。而之前,她一度因為失憶變得孤僻,“就連晚上和丈夫聊聊天都很困難”。

小匣子帶給布迪太太的改變,讓研究人員看到了治療記憶障礙的希望。有人進一步想:如果能夠找到解開相關記憶的少數幾張關鍵圖片,是不是可以 增強患者控制自己回憶的感覺呢?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教授阿南德·戴伊和他的研究生馬修·李開始了這一尋找。不過,兩人很快意識到,記憶這東西 總是飄忽不定,難以確定作為最佳回憶線索的圖片是哪張。

他們向《紐約時報》記者舉例說,對於某個主題,站在穀倉前空地上的一頭驢的照片能令人打開回憶的思緒。而對於另一個主題,一張原本稀鬆平常的的自然景觀照片竟能出乎意料地令人回想起下雪的場景。

它給患者帶來自尊和自信

在佩戴這個特別的“項鏈”之前,布迪太太試記過日記,藉此幫助自己回憶往事。但是她不太喜歡。

因為她得時時留心發生了什麼事,然后記下來。等晚上“複習”的時候,坐在旁邊的丈夫不時給她“上課”:“看,你說過這個!瞧,你做過那個!”布迪太太感覺自己就像個無知的小學生,有時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那是你寫的吧!我怎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NT:PAGE=$]

相比日記,她更愛看小匣子裡的照片。就像濃縮在美劇《生活大爆炸》片頭十幾秒中的宇宙史,她一天的故事也濃縮在幾分鐘的小視頻裡。她覺得很有趣,關鍵是不用反復質問自己“那個到底有沒有發生過”。

艾登布魯克醫院的醫生們作出的對比分析,也說明布迪做了明智的選擇。在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內,通過小匣子恢復記憶的效果要比記日記好一倍多,病人的情緒恢復也比前者更明顯。

“‘感測相機’給我的病人們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讓他們生活得更有質量——自尊的改善以及自信的提高。”艾登布魯克醫院的神經心理學家喬治娜·布朗說。

霍吉斯向記者介紹了另外一位記憶障礙患者——阿茲海默症病人德拉斯。他也是“感測相機”的受益者,雖然效果並沒布迪太太這樣顯著。

一次,他脖子上掛小黑匣子,和妻子到西班牙旅行。他們走,小匣子裏面的相機拍攝。可是當旅行結束后翻看照片時,他怎麼也想不起自己如何到達目的地。

原來,在去往目的地的火車上,德拉斯把小匣子摘掉了。因為,在其他乘客面前掛這個怪模怪樣的小玩意兒,讓他覺得很尷尬。如果妻子不提醒,他實在記不起來還有這事。

另一位阿茲海默症患者也有類似的體驗。“感測相機”並沒有給她的病情帶來太多改變,但她“感覺好多了”, “以前總是很有壓力,現在終於能讓自己放鬆了一些”。

但對於她的家人,這些變化足以讓人欣慰。“她終於能記起我們了,”家人說,“這簡直太神奇了!”

只是,僅僅依靠小黑匣子並不能徹底改變德拉斯們的生活。“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記憶障礙診斷與治療中心的副主任王華麗醫師告訴記者。

全球目前大約有3500萬痴呆患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目前市面上的藥物都只能暫時減輕癥狀,沒有治愈功能。一些製藥巨頭一直嘗 試研發能夠阻止這種疾病發展的療法,但進展並不順利。就在2012年一年裡,輝瑞與強生,以及美國的禮來公司先后放棄了兩種阿茲海默症藥物的研發。

雖然藥物是治療阿茲海默病的基礎,但王華麗表示了對 “感測相機”的歡迎。“我們目前沒有使用過它,”王華麗說,“希望以后有機會和微軟合作,在早期的病人中試用一下,看看它的效果。”

感測相機成為科學研究的一道閘門

感測相機並非布迪太太們的“專利”,很多健康人也成了它的“粉絲”。戈登·貝爾就是它的擁躉。[NT:PAGE=$]

從1998年開始,貝爾通過“我的生命比特”(My Life Bits)計劃數字化地記錄自己的整個生活。他掃描了自己的老照片、研究報 告和筆記,記載參加的會議和打過的電話,將新照片和電子郵件進行歸檔。而現在,小黑匣子一直掛在貝爾的脖子上,整天進行自動拍攝。這些數據將被存入電腦數 據庫裡,以此來撰寫自己的“傳記”。

霍吉斯自己也擁有一個小黑匣子。出差和旅行,帶孩子去郊游,他都會帶它,記錄嬉鬧的孩子,也記錄飛行的昆蟲。“我覺得自己正在變老,一些事開始記不清,”霍吉斯說,“我需要這個記憶小匣子。”

人們可以從市場上買到這部特別的相機。早在2006年,英國威康公司已獲得這項技術的授權許可,生並推廣這一感測相機。2012年年底,該公司的母公司牛津度量集團推出新一代品“自動記錄儀”(Autographer),加入了GPS全球定位系統。

但據霍吉斯介紹,目前中國還無相關品出售。為感測相機提供了人機交互方面的技術支持,並於2011年來中國工作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矢谷浩司,也沒聽說中國有醫生或患者使用過該裝置。

但這並不妨礙這個小匣子變成科學研究的一道閘門。從問世開始,基於該技術的研究已有近百項,大多集中在生物醫學領域。“它在創建可穿戴式記錄系統,以幫助患者對抗失憶、痴呆、腦炎等疾病方面起到重大作用。”矢谷浩司說。

基於感測相機,這位來自日本的研究員研發出一種聲音檢測裝置BodyScope。它可以辨別並記錄人體發出的聲音,比如咀嚼、吞咽、打呵欠等。通過它,病人可以依靠一些聲音來回憶過去。

其他地方的研究小組也在嘗試使用感測相機的技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羅納德·貝克爾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讓患者親人的相應口述音頻與感測相機的圖像結合在一起,調查這種組合的有效性。

如今,感測相機已經進駐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的“我是誰”展廳。“它最根本的功能,就在於進一步保護你我的記憶。”霍吉斯說。

像德拉斯一樣,不少人在佩戴感測相機時會覺得不好意思。而布迪太太戴的那一款,比德拉斯的還要大不少,因為她的是最“原始版”。

就別人如何看待脖頸上掛的小黑匣子,微軟劍橋研究院的研究員們還真的做過一次街頭調查。受訪的路人大多和善地說:“沒關係。”

“感測相機只是在拍一些靜態圖片,沒有錄音。我個人認為,相比到處拍錄像,患者使用這個小裝置算不上侵犯隱私。”霍吉斯談起這個話題時變得嚴肅起來。

“其實,根據今天的技術,這款裝置可以做得更小,小到別人看不出來。但是我們故意把它設計得明顯一些,就是不想隱藏‘它在拍照’這一事實。”霍吉斯說。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