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01 10:01

日前,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位航天員在天宮1號完成了一系列太空試驗任務,已順利返回地面,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將進入建設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新階段,推動我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

在這次飛行中,王亞平等在天宮1號上講授的生動的太空課,引起我國民特別是青少年對太空探索的強烈興趣,也引發了對“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和“人為什麼要親臨太空”等問題的熱烈討論。

首先,由於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小小星球,目前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就像在海灘上玩沙子的兒童對大海的認識一樣。人類對太空的求知慾望,將是太空探索的永恆動力。無疑,人類也只有通過太空探索,才能最后回答“宇宙是從哪兒來的”、“人類是怎樣生的”等這些長期困惑人類的哲學問題。

其次,太空探索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地球。當前地球面臨氣候變暖、生態破壞、能源枯竭、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等嚴重挑戰,這就迫使我們考慮未來人類是否需要移民到外星球去。將整個人類都移民,現在看起來不現實,即使移民也只可能是少數人,因此,唯一使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辦法,就是解決地球的生態保護和能源的持續利用問題,並開發利用太空資源,來不斷改善人類生活。目前,利用太空的高遠位置,已經在通信、導航、遙感等信息領域,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在開發物質資源和能源方面,也已初露曙光。

最后,在人類開展太空探索的進程中,也必將拋棄以人類為中心的“人定勝天”的理念,努力保護太空的生態,達到“天人合一”的終極目標。

由於人本身進入太空活動,生動地體現了人類突破地球局限的追求,因此,載人航天一開始就被認定是綜合國力的一種鮮明體現,引發了美、蘇長達30年的太空競賽。事實證明,成功的載人航天活動,將大大提高國家威望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這種大國的冷戰思維,也導致載人航天活動的效費比不高和難於持續發展。當前,世界航天活動開始進入一個重大的轉型時期。各國的航天活動除了考慮提高國家威望外,更加注重實效,力求航天發展能夠取得最大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技術的綜合效益。為此,各國都在重點發展航天運載技術和應用衛星技術,積極發展載人航天技術與月球、小行星和火星等的探測技術,並開始探索利用太空太陽能的可能性。

從載人航天的史實來看,人的精細觀察與操作能力,對異常事件的及時應變能力,創造性的判斷、分析和決策能力,使得載人飛行不僅可以提高航天飛行器運行的可靠性,而且可以提高太空操作和維修的效率。但人親自進入太空總要冒很大的風險,付出較高的代價。因此,一切不需要人參與就可以完成的任務,都要用無人航天器去完成,只有那些必須由人去完成的任務,才由航天員去完成。人和自動化系統(機器人)的結合,將是未來太空探索的必由之路。這不僅是為了節約經費,也是出於對航天員生命的珍惜。

航天運輸和航天器的成本居高不下,已成為大規模利用太空資源的瓶頸。在受到經費制約的環境下,世界航天大國一方面正在技術創新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開始將國家行為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美國在地球低軌道開發方面,正在大力扶持私營企業,在技術創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展望未來,航天大國將繼續把太空作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但各國在注意提高本國航天工業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上,為了節省投資、加速發展和減少風險,開始加強民用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太空探索本來就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國際合作必定是大勢所趨。現在西方國家出於偏見,對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封鎖,相信隨我國航天能力的提高,我們一定會衝破這種阻力。

在太空探索方面,人類只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在探索的目標和方法上,太空探索將永無止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