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金融界《走進上市公司》專訪海潤光伏CEO楊懷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06 12:19

「本期導讀」太陽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了無比重大的作用,太陽能也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種能源無不與之密切相關。時至今日,在能源危機的陰影下,太陽能開發利用又給人類未來帶來寶貴希望。但在商業世界里,這一希望背后也曾卷起讓世人驚嘆的硝煙。作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中國光伏業的發展歷經巨變,其中的企業也幾度起落沉浮。在經歷了“暴炒”、“暴富”、“暴跌”、“價格戰”、“雙反戰”等傷筋動骨的沖擊之后,中國光伏業的前景可否明晰?企業又是如何在低谷中夯實蓄勢?本期“走進上市公司”專訪中國光伏產業的拓荒者、先后參與創辦了4家光伏上市企業:尚德、中電、晶澳和海潤光伏(行情,問診)的海潤光伏首席執行官楊懷進先生,請他來帶我們了解同在應變、求變的光伏產業和海潤光伏。

采訪:蔣超 金融界網站主持人

嘉賓:楊懷進 海潤光伏首席執行官

分節一? 楊懷進:海潤光伏將加大東部分散式電站建設

「背景片花」8月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分散式光伏發電示范應用的現場會,意在系統性破解當前制約分散式市場的關鍵難題。去年年底以來,不管是獨資還是合資,海潤在分散式光伏電站業務的開拓方面一直在加碼,不久前就分別在浙江省湖州市、天津市、河北省邯鄲市設立公司,主要從事分散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業務。

金融界:各位網友好,歡迎來到《走進上市公司》欄目,今天做客金融界網站的是海潤光伏首席執行官楊懷進先生。歡迎您,楊總。

楊懷進:謝謝。各位網友好。我也很榮幸上金融界網站的這個訪談節目,我很樂意和大家交流。

金融界:是的,今天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代投資者向您了解一些他們想知道的內容。海潤光伏不久前分別在浙江省湖州市、天津市、河北省邯鄲市設立公司,主要從事分散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業務。其實我們的感受是,去年年底以來,海潤在分散式光伏電站業務的開拓方面一直在加碼。可否結合海潤目前這方面的業績談一下公司在分散式電站方面的戰略規劃?

楊懷進:基於我們國家產業版面及地貌特征等特殊的原因,地面電站實際上只適合在西部和北部地區的荒漠地區來建設,這些地區輸電和自用電能力實際上還是相對不足的。我們國家光伏裝機量從一年多前的一個GW(金融界網站注:1GW=100萬千瓦)都不到忽然做成10個GW的規模,一方面對輸電考驗很大,另一方面國家實際上也意識到,東部地區需要減排,所以在加大力度推東部地區的分散式發電建設,這個方向非常對,我們非常支援,所以這方面的準備工作我們在去年就開始做了。今年國家能源局在這方面推廣的力度可以說更加大,整個的指標也是比較大的,一開始就提出在東部做8個GW的目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遇。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整個東部地區已經成立了11家項目公司,還要成立10家項目公司,也就是說,已經準備好的有21個園區的分散式發電站落地項目。整個今年來說,對外目標是新建200兆瓦的分散式裝機量,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可以是更高的。正好公司目前正在做增發的工作,資金到位后,我想新建裝機量的數字應該是會加大。

金融界:嗯,也就是說在東部的分散式電站上我們在加大力度鋪開。那您覺得預計收益會達成怎樣的情況?

楊懷進:分散式電站收益還是蠻好的,有一些甚至於比地面電站還好。比如西部地區的地面電站發電一度定價是九毛多,而東部地區分散式發電如果是自發自用的話,有的地區甚至能達到一度電一塊二左右的定價水平。其實收益是蠻好的。

金融界:其實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對分散式發電都在加大投入。您認為未來分散式光伏電站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楊懷進: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國內,光伏發電都是從地方電站開始的,地面的荒漠或非農用地資源還是少,所以最終還是要做到屋頂上來。所謂的分散式實際上就是屋頂,小的就是家庭屋頂,大的就是工業廠房屋頂,所以我認為未來隨著應用技術的提高,分散式裝機量的絕對規模還是會越來越大。

金融界: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海潤光伏在地面電站和分散式發電的占比將如何分配?

楊懷進:我們並沒有固定的比例要如何來分配,但從客觀上的數字來說,。如果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這兩方面數量都可能會增加,而分散式電站增加的比例會更大。只要項目本身條件是成熟的,對我們來講就可以做。未來的比例上,我認為分散式電站會達到60%以上,而地面電站會小於40%。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也是走向分散式發電為主的企業比較多。

 

分節二 楊懷進:現在最希望能把1.5GW電池產能全都轉換成電站項目

「背景片花」海潤光伏是我國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企業之一,提供全球化太陽能光伏垂直一體化的生產和服務。近年來,海潤光伏啟動產業轉型,業務鏈從上游向下游延伸,已由從事硅棒、矽片、電池片、組件的高階研發、生產和銷售延伸到太陽能電站的投資及運營。

金融界:我們知道去年海潤光伏實現了220兆瓦規模的地面電站並網,在這方面海潤有什么優勢呢?

楊懷進:所謂的這個優勢,實際上還是要看公司的準備工作做得怎么樣。我從2008年開始就認為光伏行業的特性是新能源行業,因為光伏畢竟是能源,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工業品制造,說老實話,簡單的工業品誰都會做,利潤也很高,你不可能禁止別人進入,作為產品制造業來說,那它就必然會走向飽和,所以我們自己必須要思考:制造業飽和之后,應該往哪里去?必然是往下游走。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制造業企業來說,必然要意識到這個轉型。從2008年開始,我就覺得應該開始做電站項目。從海潤來看,我們是從2011年開始轉型的,開始在國內國外做地面電站的準備工作。可以這么說,海潤是在國外做地面電站做的比較早而且比較多的幾家公司之一,國內市場也是如此,我們從2011年開始就開始開發地面電站,去年開發了總共220兆瓦,這其中自己開發了70兆瓦,交給我們的合作伙伴順風光電是150兆瓦,還有其它的電站項目呢,也是在建設當中,我們在其中也積累了不少電站開發的經驗,培養了一支專業團隊,在這些方面,我還是很滿意的。

金融界:從設備生產出來之后,必然要從上游到下游去,那么未來海潤是怎么版面設備制造和建設電站這塊的業務呢?

楊懷進:我覺得比較簡單,我們現在是1.5個GW的電池產能,我們也希望1.5個GW全部都用到下游的應用當中,比如地面電站,分散式電站,以及小系統啊,我們希望把這個基礎的產品轉換成真正能發電的產品,這是我們的目標。至於未來,如果能把1.5個GW電池產能全都轉換成電站項目,或者是應用項目的話,我認為那個時候,我們還是想繼續擴大電站建設的業務模式。也就是說,生產制造不是我們現在需要重點考慮的,我們只需要把現在生產制造的質量做好,客戶運作的好,成本進一步降低,其他的精力我們要全部用在電站項目上。

分節三   楊懷進:電站建設“價格戰”難避免海潤要做最實在的學生

「背景片花」利好政策刺激出的光伏業潛能,讓更多的企業希望分得一杯羹,低價搶市場的現象開始屢見不鮮。而國家在鼓勵新能源發展的同時,同樣強調了其有序性。《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曾提出“市場為主,重點扶持”的原則,表態“重點支援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骨干優勢企業發展,淘汰劣質企業”。

金融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也進入了建設電站的行業當中,那么你認為未來電站建設是否會出現像光伏組件之前出現過的“價格戰”?

楊懷進:我覺得這個趨勢一定是有的,因為這不是一個神秘的商業模式,你也無法阻止別人來做一樣的事情,對吧?但是我認為雖然做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做,但是每個人的方式方法不同,還有取得的效果不一定一樣,就如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同樣的課本,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時,為什么有人學的好、有人學的差?我希望我們是一個老老實實,實實在在的學生,能在最後考試的時候考的好。這是我的想法。

[NT:PAGE=$] 金融界:老實的學生不一定考試最好啊?

楊懷進:我指的老實是實干,聽老師話,還要實干,默默的干著,而不是用虛浮的、浮躁的心態來學習。就好比我們做海外電站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我們:你們能做海外電站項目,別人就不能做海外電站項目了嗎?我的回答是:別人當然能做。但是最後的事實是什么呢?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海外電站項目在意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美國、日本、英國等我們都做了電站項目,到現在為止,我們所有建設的電站項目,在法務、技術、財務這三個方面,都做的比較好。沒有一個電站項目變成了爛尾工程,沒有一個電站項目違規違法,也沒有任何一個電站項目沒有按時並網。因為我們在海外的電站項目是得到了國開行的支援,所以國開行也很高興。同樣,國內也有很多公司在海外建設電站,但也有很多的出了問題。是不是說這里面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呢?我覺得也沒有很多神秘的東西,我認為,還是心態和方式方法的問題,在海外建設電站項目,我們同樣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在我看來,國際市場是我們的未來,為什么?因為國內市場大家都在做,大家都在搞關係啊,都去拿路條,都去做,但是走出國門之外,需要的因素就更加多了。再者,從市場規模來說,國內的市場規模雖然很大很大,但是比起國際市場,尤其是未來的國際市場來說,中國的市場是“長江”和“黃河”,而國際市場是“海洋”,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特別重視國際市場。我講的就是:別人也能做,我們也能做,但是,各人做的效果不一樣,就相當於我們在國外做了這么多的電站項目,沒有犯過錯誤一樣,這才能讓我們靜下來再做更多的海外和國內的電站項目,在這些層面,我們實際上是很小心的。因為對於海潤這樣的上市公司而言,對於這樣一個規模的公司而言,我們到目前全部建成的電站項目是500多兆瓦,但是跟我們未來的目標相比,還是規模很小的一個數字,雖然國開行給我們20多億元的貸款,但我們在海外建設電站項目時,我們很害怕,為什么?因為才20多億元資金,我們未來希望是幾百億元的資金去搞電站項目,所以我們不希望在最開始只有20多億元資金的時候就犯錯誤,然后回頭跟銀行講:對不起,我們犯了錯誤了,希望能有機會再改正。這是不可以的,這會影響我們在銀行的信譽,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就非常小心,無論是在法務、財務、技術幾個方面的盡職調查還是整個項目的決策咨詢都是非常嚴格的,所以我們才能在海外電站項目上取得一些成績。

分節四  楊懷進:國際市場大如海洋中國光伏行業不必害怕美歐“雙反”

「背景片花」2014年7月2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結果,初步認定從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進口的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其中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165.04%,台灣地區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44.18%。本次裁定僅為初裁,是否做出終裁還需視2014年底和2015年初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決定。

金融界:我們看到美國和歐盟利用“雙反”來遏制中國光伏在海外的步伐,那么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是面臨著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

楊懷進: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比較關心這個,那么我想講的就是說,歐盟對中國的“雙反”,大家都比較謹慎,對整個產業會造成影響,但是對一個企業來說,未必會造成影響。我先說對整個產業的影響。雖然會對整個產業造成影響,但是我們也不必害怕。為什么?因為歐盟是比較早的光伏應用市場,過去幾乎90%的市場是在歐盟,但是現在呢,歐盟的市場只占到了28%,中國的市場已經提升到了30%,美國市場14%,東亞市場占到27%,其它市場占1%,所以歐盟在市場中的占比已經在逐步縮小,而東亞和其他一些新興市場的比例在提高。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轉移?就是因為中國制造。因為中國制造,所以歐盟在最早使用光伏的時候,它的組件價格在4美金、3美金以上,而現在呢,同等的組件價格變成了0.6-0.7美金,所以,其它地區就開始使用了。歐盟最開始使用光伏是出於環保的目的,所以他們當時是第一大市場,但隨著光伏產品的價格下降之后,其它地區的剛性需求就出現了。好比很多貧困國家,他們都是用柴油發電,柴油使用量是非常大的,而柴油發電的成本每度高達0.37-0.47美金,有些地區甚至還要更高。這些地區就都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剛性需求的市場。對於我們來講,在某些光照好的地區,每度電收費0.15美金就已經很好。所以對於未來的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我們非常有信心。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吊在歐盟和美國這棵樹上的,不需要這么考慮。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說,國際市場是一片海洋,太大了。

金融界:要拓展這么大的市場,海潤的計劃和規則是什么?

楊懷進:首先,從人員上來講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版面。海潤雖然是一個A股的上市公司,但是海潤的產品是國際化的產品,海潤的管理團隊是一個國際化的管理團隊。海潤的高管團隊來自11個不同的國籍,都是在這個行業里做了很多年的,行業經驗很豐富,海潤的高管國際化的經驗也很豐富,建設這樣一支隊伍並不是簡單的一躇而就。此外,用什么來跟跟國際接軌、跟老外打交道?這很重要。不是簡單的說我們有物美價廉的產品,就國際國內擺個攤子等著別人來買。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的積累。所以,有的時候大家經常去喊比較虛的口號,而海潤光伏還是有我們自己的企業文化的,說的通俗點,我們有“做人善良正直、做事務實精進”的這樣的企業文化理念一直在訓導大家,我們的管理層都要專門學習《弟子規》。我本人和我們的管理團隊在國外談事情的時候,我們很注重的是在價值觀上和理念上能和他們接上軌,只有這樣,我認為我們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國際經濟之中去。我認為這個很重要。2011年,我們談下了第一個國際合作伙伴美國bp太陽能,說實話,我們那個時候也不是上市公司(金融界網站注:海潤光伏是2012年2月借殼st申龍上市的),但是他們能認可這個團隊、認可公司的文化理念、認可我們做事情的風格方式;第二個國際合作伙伴是德國肖特,肖特也是一家有30多年歷史的國際化的歐洲老牌公司,他們集團也認可我們,我們感到很高興。

分節五  楊懷進:當初吹捧光伏時我很難為情 行業正處於修復中

「背景片花」過去幾年,在光伏產業這個亂象橫生的舞臺上,企業家、投行、政府三方,在行業興時同臺競唱、互相吹捧,在行業淡時則你唱罷我登場,各倒苦水、互相指責。造成的結果便是今天的行業巨虧,多晶硅領域大量企業停產。

金融界:您剛才提的價值觀我非常贊同,對以賺錢為目的企業來說有偏差,但企業信譽是長久時生存下去最根本要素,通過您的一番介紹,我對海潤經營理念文化有了一定了解,那我們接下來說一說光伏行業的情況。很多人一談到光伏行業就想到的詞是“暴利”、“燒錢”、“過剩”這些個關鍵詞。您怎么看國內光伏產業?

楊懷進:我很愿意闡述這方面事情,我是行業早期參與者和見證者,我認為自己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這個行業當初被大家吹捧時,我難為情,慚愧,因為我不認為值得大家那么吹捧。當時吹捧的是什么?吹捧的是盈利能力,那后來大家又非常厭惡這個行業。為什么?因為虧錢了。從我角度來講,我看這個行業只有一根主線:這個行業是有非常大發展前景的新能源行業,這個行業一直是朝氣蓬勃可以向上發展的行業。我認為即使經過十多年發展后的今天,即使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產出有了幾萬倍的增長,我仍然認為它還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就像我們手機的586電腦階段,發展空間非常大。為什么早期那樣的被吹捧?很簡單,因為這個行業是冷門,沒有被看好,尤其是沒有被正統的所謂冷靜的企業家看好,很多人糊里糊涂進入這個行業,而誰也沒想到,德國突然出臺政策使用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新能源,使得這個冷門行業一夜之間暴熱。

金融界:您最開始把太陽能光伏帶進中國時,是很艱難的過程。

楊懷進:從我個人來講,我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怎么用光就可以發電?太不不可思議了,而且並不是實驗室的,是可以應用的,我認為這個是有前景的,當然,也不意味著我有先見之明,后來發展到這么大的規模,這也是超乎我的想象。2003年,德國出臺政策后,2004年,這個行業立即火起來,2005年是有尚德上市這個大事件,尚德上市后,一下子所有人眼睛都亮了,大家看到這個行業這么掙錢啊,所以很多人撲進來做,大家都掙了很多錢。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此后歐債危機出現,這個時候矛盾加劇,一方面大家產能拼命擴,盲目擴,銀行和政府都在支援,另一方面,歐洲處於歐債危機,德國削減補貼,西班牙和捷克需求驟停,意大利市場沒那么大,所以供需市場發生變化,供大於求,盈利沒有了,競爭加劇,價格向下,企業都虧本了,那上市公司虧本的話,股民很顯然也一樣虧本了。對於虧本這件事情,大家是很厭惡的,誰會說‘行業非常美好,雖然讓我虧本了,我還是非常高興’,不會的,他們會忘記行業美好,只記得讓這個行業讓自己虧本了。所以,很多人在講行業復甦,但怎么叫復甦、回暖?這個行業一直是在增長,需求也一直很高,只是供需矛盾問題,以前一百個搶十碗飯,現在是五十個人搶十碗飯吃,就是這么一個矛盾。我認為行業本身非常美好,只不過行業內部的秩序能否跟上步伐。

所以,對於過去特別鐘愛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好,而對於去年、前年低谷時特別厭惡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那也是冤枉這個行業了,這個行業這么好。現在行業回暖了,我希望大家能夠冷靜對待這個行業,這樣才能健康發展。在過去幾年當中,政府和行業都是相互誤導的,像踢足球或撞墻一樣,是加速度的互動,不好時候互相責怪,包括企業對國家政策依賴也是一樣,有時候政府也是被行業誤導的。我就希望慢慢回到良性、理性狀態就好了。不管怎么講,行業進入競爭是必然的,每個行業都是如此。這個行業目前供需矛盾處於修復緩和中,這時候要突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如有正確的理念、文化、好的團隊很重要,它需是清醒、能把握方向、有執行力、有使命感和遠見的、能夠走出去的團隊,我認為這樣的企業發展當然是不一樣的。我說這些並不意味著海潤就已具有這些要素,但我們再向這個方向努力,我認為如果我們具備這些要素,我們會成功的。

[NT:PAGE=$] 金融界:您給這個行業的定位呢?

楊懷進:非常美好,而且未來發展空間非常之巨大。

金融界:不是一個暴利行業?

楊懷進:不應該是暴利行業,它就是一個正常行業。

金融界:我看過您之前采訪時候舉例,‘我們是農民在鋤地,天上下金塊了,我們很高興,沒下金塊我們很著急,但其實我們應該種地,等待收成。’這是您對光伏的看法。

楊懷進:是的,我認為光伏行業應該是一個有平等利潤的行業,不應該是暴利行業。過去曾經非常暴利,然后前幾年受懲罰了。我希望這個懲罰盡快結束,讓這個行業從新回到健康、正常的軌道中來。

金融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他們可能會特別關心,這個行業何時進入相對穩定時期,您認為新能源什么時候走上這個階段?

楊懷進:從投資者角度來說,假如我是大的基金,一定會設定一大筆資金在新能源,設定給誰?要給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我並不指望說是等行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需求大增,又出現此前供不應求情況時我才再來設定投資,我認為這是不可能出現的,我想看到的是,這個行業中哪個企業有競爭力。從投資者來講,投資時看兩個方面,一個是事,一個是人。事是要看行業怎么,行業發展如何,那從行業來說,這個行業發展前景很好,國內國內都很好。

金融界:抱歉我插一句,但是投資者會考慮時間成本問題,這個行業未來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這會是什么時候呢?

楊懷進:這里我要解釋一下。第二就要看這個企業做的事情如何,過去的發展軌跡是否健康。這兩方面考察完了,接下來就要看這個企業的團隊,要看這個團隊是否有理念、責任感、遠見、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特征,如果具備這些條件,那這個企業是好的投資對象。第二個,大家可能發現,這幾年大的經濟形勢並不好,除了體現行業供需矛盾外,還體現在資金短缺。光伏行業資本密集是缺錢行業,這個矛盾很突出,人們發現光伏行業企業很缺資金的,包括我們也是一樣的,所以這樣的大形勢下,如果這個企業資金問題能解決,它又有項目,行業又好,那我認為它的發展空間是會非常大。所以我如果作為投資者,我就要看哪家公司有好的團隊,又有資金實力,那這個公司就值得投的。

另一方面像你講的,有一些投資者等不及,就只要看一年兩年時間,那也沒問題,只要有資金,現在不缺項目,國內外項目都不缺,所以,只要有資金,公司是立竿見影能夠盈利的,而且有非常好的盈利。

分節六  楊懷進:定增獲批后海潤會進一步推進發展模式轉變

「背景片花」在國內需求的復甦和新興市場的增量雙重作用下,國內光伏轉暖跡象持續。海潤光伏預計公司2014年上半年度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至1000萬元。而在此之前的回暖信號是,中國證監會核准海潤光伏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93億股新股,募集資金總額約38億元。

金融界:我們看到海潤持續兩年懸而未解的定增方案也是剛剛獲批,在這個時間段,定增方案的獲批對海潤及整個行業有什么影響?

楊懷進:定增獲批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意味著資本市場及監管機構對光伏行業的認可,因為過去這個行業出現了很多問題,他們也比較謹慎,這次批準我們這樣一家民營企業的38億元的定增方案,第一,對行業來講也是樹立了信心,就是說資本市場認可這個行業了。第二,對企業來說,毫無疑問非常高興。我過去一直講,我自己夸我們有一只騎兵團,我們有兵也有馬,缺的是糧草和軍火,糧草和軍火是什么?就是資金。我們一邊要維護生產,另一方面要做企業轉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所以我們轉型做電站項目。在沒有獲得資金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應付銀行抽貸、還貸,所以我們面臨三方面的任務。通過應對這些事情,才會讓我感覺我們這個團隊是能戰斗的團隊。現在我們增發獲得成功,我們的糧草軍火有了,毫無疑問,那這支隊伍就可以絕塵而去、就可以去打仗了,這是我的一個比喻。我也對我們投資者講了,當一個團隊拿到錢,要看他會不會頭腦發熱亂花錢,亂投資,假如是這樣的風格,那我覺得這個團隊不會有大出息,但你看如果風格不是這個,那會有出息的。

金融界:公司也表示2014全年業績預計有較大改善與好轉,剛才從很多細節講了公司未來發展版面,錢、隊伍、大行業趨勢等,講了計劃和優勢,最後您總結下,接下來準備通過怎樣戰略實現公司發展?

楊懷進:實際上戰略這兒並沒有改變過的或者說新的,依然用公司已公布的戰略,即要把整個重心向下游去,我們這個轉變實際上已經完成,這個轉型的動作已經轉過來了,但是做的規模仍然是小的,因為受制於資金。一旦有資金后,第一,我們希望把國內現有的電站資源盡可能擴大,把分散式發電項目做大。第二,把國外地面電站投入的資源加大,尤其是把發展中國家的地面電站做起來。第三,還要把小系統應用做起來,即不發達國家、貧困地區的剛性需求市場開發出來,如果這樣做的話,一年的需求量是要超過2GW到3GW的,現在我們總的產能是1.5GW,現在這個量並不大,也都分散的用掉了。所以從戰略上來講,這是模式的轉變,而且要在轉變中進一步加大加強團隊和公司理念建設。

分節七  楊懷進:很多企業家沒有把控好機會如煙花成灰很可惜

「背景片花」楊懷進是中國光伏行業傳奇人士,他先后參與創辦了4家光伏上市企業:尚德、中電、晶澳和海潤光伏。從2000年底懷揣著光伏夢想回國創業的拓荒者,到如今把大的守望和堅持融合在溫和中的精神領袖,他寵辱不驚,目光凝視處,始終是光伏產業的發展。

金融界:很多人說一個公司領導人風格決定企業風格,您是中國光伏產業見證者,也曾帶領三家公司海外上市,海潤光伏又在A股上市,在業界來講是個傳奇,對每個人來講這都是非常大的成就了,但是您還是不斷往前走。您最終目標是什么,未來達到什么樣的境界?

楊懷進:在外界看來,我是一個成功的人,但我自己不認為是,別人可能會說你是不是謙虛低調?不是的,他們沒有看到事務本質。我做光伏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做一個正確的事情,並不是以企業規模衡量自己。做事情要做的正確才行,不正確的話,企業規模越大越糟糕。另外一個方面,作為一個做事情的人來講,永遠都沒有什么驕傲的地方,所以當很多人說我很低調時,我是真的覺得我沒有什么可以去低調,因為我並不覺得有特別的地方。我們企業現在是接近150億元的資產規模,我覺得即使公司做到1萬億的資產時,你也不會發現我有什么改變,因為我們依然是在做事情,沒有什么好驕傲的,我做的都是細節上的小事,不值得稱道的,我自己認為把事情做的更踏實完整更重要。

金融界:是否有想把海潤光伏做到世界前幾名?

楊懷進:有許多事情是自然而然過程,我們自己要不斷超越自己,那慢慢就走到前面去了,我是這么想的。像很多歐美公司開始時都志在做第一,但最後都垮掉了,很多中國大公司也沒做好,所以我認為做事情重要的是方向正確,戰略戰術也正確,這之后再加大力度,那這樣收到的效果就會覺得比較滿意。

金融界:您非常重視過程。

楊懷進:過程正確的話,結果不會太差。

金融界:今天非常感謝您來到金融界網站,就投資者關心的很多問題您都做出了詳盡的解答。有什么心里話想對投資者講?

楊懷進:如果我把自己也置身於投資者來看的話,我覺得還是兩個關注點:事情與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有這么大的經濟體,不乏機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出了這么多富翁。但是我認為我們沒有把控好。我也在反思,怎么做企業家?並非你叫董事長或總經理你就是企業家。企業家需要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什么?責任感和胸懷都很重要,此外對社會要有貢獻,不是僅僅簡單的讓做企業的人自己發財,解決衣食住行並且更有錢,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能有胸懷、有責任心來做企業,拿我認為一定能把握好機會,同時把機會發揚光大,這樣才能做百年老店,才能真正實現有序和做可持續發展,否則,我過去也講過,那就像把機會當放煙花,成功的時候很漂亮,但是轉瞬變成灰掉地上了,企業就失敗了,這樣很可惜。這是我內心的感受,也是我在見證過很多事情后,所覺得可惜的。

金融界:好的。今天非常感謝您做客金融界,也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見。

楊懷進: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