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跟風購匯 「買到即賺到」難成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25 08:50

年輕職員張小青(化名),任職於上海黃浦區一家從事玩具出口的貿易公司。今年年初未能說服父母將家中大部分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近段時間看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走貶,她的心情如同百爪撓心。用她的話說,“三個人1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大半年約6%的貶值幅度,一家子等於虧了6萬元人民幣”。然而,執掌家庭財政大權的張小青父親,這半年多來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打新股、定期存款等理財方式,收益率也超過4%。類似於張小青這樣的中等收入人群,跟風購匯正被證實為只是一個“雞肋”式的理財選擇。

跟風型購匯湧現

進入四季度以來,隨著美元指數持續強勢上漲,全球主要非美貨幣與絕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節節敗退。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在錨定一籃子貨幣大體穩定的背景下,出現較大幅度下跌。11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更一舉跌破6.90,創出2008年6月以來的近8年多新低。

對於今年以來尤其是10月至今持續升溫的個人購匯需求,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部分析師丁孟表示,當前一段時期有明顯換匯需求的個人或家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真正懂得海外金融市場和資產分散化配置的專業投資人群;二類是提前根據出國留學、出國旅遊等實際需要,正常購匯或者提前購匯鎖定人民幣可能的貶值風險;三類則主要是近期以來突然湧現的“不懂卻要跟風型”的非理性人群。真正在理性分析測算之後、提前通過購匯實現資產小幅增值的人群,實際上並不多見。

正常合理的購匯需求可以分為三種: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預防性需求。而所謂“預防性需求”,主要就是出於對人民幣資產安全性和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考慮,選擇將部分人民幣資金兌換成外匯。而這種“預防性需求”,對於沒有海外投資能力的中等收入階層而言,實際上所能夠獲得的換匯收益有限。另一方面,考慮到今年以來全球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匯率的下跌因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經過年初至今一段長時間的下跌之後,繼續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未來能否在匯差上取得較大收益,實際上仍未可知。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海一些家庭和商業銀行網點窗口了解到,近期大量換匯的投資者,更多隻是受到社會輿論環境和身邊人群的情緒化影響。而這種“羊群效應”,在2007年和2015年的兩輪A股大牛市沖頂中,在新股民開戶、公募基金申購上,已經多次上演。而之後的事實則證明,這種“一窩蜂追漲”並不可取。

資金收益率依舊為王

記者從商業銀行一線理財經理獲得的相關數據顯示,儘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軟,但在國內持有美元可以獲得的資金收益,仍要大大低於持有人民幣的資金收益。其中,目前6個月到一年期的美元理財產品,年收益率普遍在1%到1.5%左右;同期限的主流人民幣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則在3.5%到4.5%的水平。而在存款方面,國內商業銀行執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均由1.50%的央行基準利率上浮30%至1.95%;而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則大多在0.50%到0.75%左右。而扣除掉國內現匯買賣0.4%到0.5%左右的手續費和差價成本,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的無風險收益率,則要更低。

從持有人民幣和持有美元能夠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資金收益對比來看,美元等外幣資產的無風險收益率,仍要顯著低於人民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利率均處於歷史低位的背景下,即便類似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再進行兩到三次加息,對於個人而言,人民幣仍將具有一定收益率優勢。

此外,從持有外匯的其他投資渠道來看,目前個人資金“出海淘金”可配置的資產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資產、住宅等不動產資產。在金融投資方面,雖然近兩年國內大多數QDII基金都隨著歐美股市的牛市表現而取得較好收益,但由於海外金融市場同樣風高浪急,此前幾年飲得QDII基金“頭啖湯”的個人投資者,卻曾經普遍遭遇較大幅度虧損。而在房地產資產方面,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樓市,雖然在租售比等估值指標上明顯優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但諸如海外置業的各種法律規則、稅收制度普遍十分複雜,主要發達國家整體房地產價格目前也普遍均處於歷史高位,對於大多數非專業的普通家庭而言,顯然並非“買到即賺到”。

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人士指出,人民幣可能出現大幅貶值的言論,其實過分誇大了風險。人民幣匯率未來進一步運行到什麼水平,更多的是“動態均衡”,例如中國和他國同一貿易品的價格對比、兩國無風險利率的利差水平、兩國經濟基本面因素對比等方面博弈。從這一點上看,雖然中短期內人民幣可能還繼續面臨一定貶值壓力,但所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定會跌到7.5或8.0甚至會持續數年長期貶值,只能當作未經嚴謹研究的預測。

考慮到中國經濟自身結構調整、匯率重估等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這輪人民幣匯率下跌,顯然難以成為今後幾年的常態。在美元指數當前已經破百,而且已經運行至數十年曆史高位區間的背景下,如果沒有真正回報穩健且收益率較高的投資理財渠道,選擇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繼續等待大幅度的匯差收益,很可能最終並不能“美夢成真”。(王輝)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