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醫療安全高峰論壇發布上海宣言:聚焦醫患糾紛調解全新機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7 15:40

2016年10月14日,由上海市浦東衛生發展研究院主辦、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承辦的「醫療安全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來自各級政府行管部門、醫患糾紛解決相關部門以及醫療機構、學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等共計200余人出席此次論壇。

此次論壇內容聚焦在如何創新管理機制,打造醫療機構風險管理新方式與如何利用保險工具,構建醫療機構多渠道風險分擔機制。

醫患糾紛、醫療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對於每位救死扶傷的醫生而言,2016年的國慶節是沉重的。10月3日,患者家屬陳建利手持一把鋒利的砍刀伸向了正在值班的醫生李寶華,李寶華醫生身中27刀不幸身亡,又一起殺醫慘案發生。

慘案起因在於陳建利的孩子出生時有先天畸形並伴有白血病和重症肺炎於出生後第二天離世,而李寶華是參與這次搶救的醫生。

孩子不幸離世後,陳建利多次和醫院協商賠償事宜,但都未能達成一致,矛盾由此產生。在之後的十個月時間里,陳建利多次來醫院鬧事,並砸壞過桌椅,並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過,但矛盾始終沒有化解。終於,在10月3日上午,陳建利攜帶凶器來到醫院,制造了驚天慘案。

醫患之間的關系為何會化為鋒利的鋼刀?醫患矛盾難道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李寶華其實只是醫患糾紛中被暴力所害的長長名單中的一個,廣東省人民醫院陳仲偉醫生、湖南邵東縣人民醫院王俊醫生、哈醫大一院實習醫生王浩......還有觸目驚心的「徐州殺醫案」、「天津殺醫案」、「東莞殺醫案」、「溫嶺殺醫案」、「四川綿陽報復燒醫案」,凶犯都被依法判處死刑。

輕則惡語相向,大打出手,重則絕情索命,醫患糾紛已經成為社會矛盾中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

如何使剪不斷,理還亂的醫患糾紛、醫療安全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首先就應該健全醫患糾紛解決機制,暢通患者維權渠道,解決糾紛的程序要合理,過程要透明,結果要公正,充分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完善醫患糾紛調解機制建設有效助力服務水平提升

引入醫療責任險無疑是完善醫患糾紛解決機制最好的手段之一。

醫患糾紛的解決和醫療責任保險的配合非常復雜,需要從頂層設計、綜合治理和第三方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只有在解決專業問題的同時,兼顧醫、患、保三方之間的信任和利益平衡問題,達到解決社會問題與滿足個體訴求的平衡,才能持續發展。

我國醫療責任保險的起步並不晚,至今已有近10年。但由於我國在健康領域、醫療領域的保險工作缺乏有效方法,又受醫療機構參差不齊、床位數量不等以及各地經濟發展等制約,我國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面臨的困難要更多,雖然發展很快,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傳統的醫療責任商業保險由各保險公司設計保險產品,確定保險費率,負責保險銷售與理賠。但在運行過程中,一方面因為現有保險產品無法完全轉移醫療機構風險,且保險服務嚴重缺失,引入保險並不能有效解決糾紛,醫療機構不願投保;而另一方面,由於訴訟案件多,賠付率高,保險公司也不願承保,雙方都不滿意。

2008年,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泰)在山西省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建立起人民調解機制和醫療責任保險統保相結合的醫患糾紛防范體系,實現了還醫院寧靜、還醫患公平、還社會和諧的功效,成為有效解決醫患糾紛的全新模式。

2011年,江泰在寧夏全區范圍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體系,實行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醫療責任保險分擔的「三調解一保險」的醫患糾紛處置工作機制,妥善處理醫患糾紛。其中尤其突出調賠結合,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處機制。2013年11月,劉延東副總理作出批示,對寧夏自治區醫患糾紛調處工作給予肯定。全新的機制也扭轉了醫療責任保險持續虧損的局面。在江泰的專業協助下,寧夏醫責險年賠付率從2012年的112.63%持續下降到2015年的28.99%。

海南也形成了海南特點的醫患糾紛調解服務模式。一是率先在全國實現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全覆蓋。在全省18個市縣共設5個調解委員會和14個工作站。二是率先在全國實現醫療責任險全覆蓋。目前,所有縣級以上醫院、鄉鎮衛生院,部分社區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民營醫院、部隊醫院和診所都購買了海南省醫療責任保險。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為切入點,搭建了醫方、患方、第三方醫療專家、媒體、律師五方參與的溝通平台。2012年受到時任副總理李克強的肯定和批示。

醫安保計劃深入破題醫患糾紛

江泰華東分公司總經理江群女士特別為與會嘉賓介紹了此次會議熱議的「上海地區綜合醫療風險安心保障計劃」(以下簡稱為醫安保)。

江群將「醫安保」稱為「醫責險3.0版本」。她表示「醫安保」來自於江泰多年來在寧夏、海南等典型地區取得的成功運營經驗和數據積累,並結合上海實際情況,為本市醫療機構度身定制。通過風險覆蓋式的立體產品體系,從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供應商等多個維度建立醫療行業全產業鏈的風險分擔機制,為行業各個環節提供合理化解風險的保險手段,滿足醫療機構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

「醫安保」旨在利用保險平台,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完美結合,利用調賠結合機制、全面服務理念、風險管理手段,充分發揮以醫責險為主要形式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在醫患糾紛化解、醫療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與時俱進的創新醫療風險社會管理機制。

「醫安保」目前雖處於試點階段,但仍有包括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7家具有代表性的醫療機構選擇了投保該保險計劃。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共受理並協助接待投訴及糾紛案件212件,累計接待260人次,成功化解糾紛170件,並參與醫院重大案例專家討論、重大手術術前行政談話等,成為醫療機構醫務處和糾紛接待辦的有力幫手。對於發生的糾紛問題,提供了30余例專業評估意見,並代為辦結保險索賠案件15件,結案金額871,104.92元,自醫療機構提出索賠至賠款支付到位平均時間為6天,所有案件保險公司均按照調解協議金額全額賠付。此外,在服務過程中還為試點醫院開展心理及調解技能培訓二十余次,並依約為各醫療機構提供月度服務報告,為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和現存流程問題提供的改善建議,全方位的服務得到了試點機構的一致認可及歡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作為「醫安保」計劃最早開展全面合作的試點醫院,自2015年9月起,由江泰華東分公司派駐現場工作人員開展服務。2016年前9個月,該醫院未發生一起糾紛賠付,而在「醫安保」計劃試點前,該院每年因為醫患糾紛賠付的金額都在200萬元規模左右。前後變化之大,也引起了行管部門的高度關注。通過深入調研,行管部門對於「醫安保」計劃,尤其是其中關於糾紛隱患排查、風險早期介入、重大糾紛化解、醫務社工介入、培訓規范引導等做法表示高度的贊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馮煜處長也就「早期介入對降低和解決醫患糾紛的探討」與現場嘉賓進行了分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作為「醫安保」計劃中另一重要試點醫院,雖開展合作僅半年,也已取得明顯成效。使得該院醫患糾紛處置的力量得以加強,原有的醫務安全管理人員能有更多的時間回歸到核心的醫療質量控制工作中,進一步提升了醫患糾紛接待工作的規范化,進一步優化了醫患糾紛的處置決策流程。該院對於醫安保計劃的「多渠道風險分擔機制」也極為贊同,該機制可以讓醫師、患者以及醫療機構的供應商都加入到風險資金池中,提增了對醫療風險的抗衡能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孫湛處長與在場嘉賓分享了半年多來中山醫院在以保險為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務的一些經驗,他表示這段時間的探索使得中山醫院堅定的認為:以保險為平台,實現醫患糾紛管理服務外包是可行的;多渠道的風險分擔機制是醫患糾紛進入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在醫療責任保險管理中,一個既懂保險又懂醫療的專業「顧+問」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宣言呼吁成立民間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共同參與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信訪辦公室原主任王家軍在發言中提出「上海宣言」,他表示醫患糾紛應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搭建全社會共通的平台,共同化解,共促和諧。

就醫患糾紛而言,對醫方來說,治病救人是其宗旨,而處理糾紛卻非專業所長,醫務人員往往疲於應付,事倍功半,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形成全社會共通的平台;對患方來說,囿於醫學及法律知識水平,難以合法維權,且現有糾紛處置途徑多具行政色彩,較為剛性,缺乏一個民間性質的平台為其提供咨詢、援助。

王家軍呼吁各方為創建上海和諧文明的醫療環境和社會穩定,共同發起設立民間非營利性公益組織「上海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會」,以團結聯合社會各界人士,協同各方力量,搭建一個共通的協作平台,促進醫患關系和諧健康發展。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