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聯準會官員對幾十年來關於通貨膨脹的傳統智慧提出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3 09:58


圖:AFP

去一年中,儘管通膨率升高、失業率下降,但聯準會官員們一直在極力抑制加息沖動。

為何?

在聯準會更加重視海外不利因素之外,或許有一個變化也同樣重要:決策者們對通貨膨脹的態度。這說明,他們越發相信自己承受得起在更長時間裡將利率保持在更低水平,因為他們不甚擔心物價壓力會失控。

傳統智慧認為,實際通膨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通膨預期,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經濟中存在的松弛。隨著經濟中的松弛被耗儘,後者的顯著性已經引來質疑。

正如聯準會主席珍妮特·耶倫在她6月6日的演講中所言,勞動力市場走強往往意味著推高通膨。「但這種預估本身並不精確,對通膨的影響力可能大大偏離我的預期。」

通膨預期

央行決策者們也認識到一個事實:對於什麼才是更重要的通膨(和通膨預期)決定因素,他們也並不十分清楚。

聯準會經濟學家Jeremy Nalewaik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通膨預期和實際通膨率雖然在90年代之前密切關聯,但從那以來,雙方的關係已經顯著松懈。

「通膨預期的變化現在看起來無足輕重,因為它們不再是之後實際通膨的先兆,」Nalewaik寫道。

他提到,對於這個假設,耶倫的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George Akerlof在2000年與他人合著的一篇論文或許可以提供解釋。這篇論文認為,當通膨率低的時候,通膨預期在工資和物價決策中頂多是個邊緣因素,決策者很可能完全忽視它。

Akerlof與Nalewaik的研究與聖路易斯聯儲行長James Bullard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辯論中的主張如出一轍。

「不可預測」

當聯準會在6月中旬匯編決策者們的最新預期時,Bullard拒絕提交自己的較長期經濟預測,並在6月30日的演講中表示:「從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轉變時機是不可預測的,所以我們只是預測當前模式將持續下去。」

Nalewaik認為,通膨預期和實際通膨要想回到90年代中期之前那種更緊密聯繫的狀態,可能性不大。

「模型預測顯示,這需要PCE通膨高於3.3%或CPI通膨高於4.0%幾年時間,才能過渡回那種高方差、高持久性的通膨狀態,」他說。

風險管理

這有助於解釋,為何聯準會決策者們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對貨幣政策流行「風險管理方式」————聯準會理事Lael Brainard、紐約聯儲行長William Dudley和芝加哥聯儲行長Charles Evans等有影響力的決策者現在都是如此。他們就是認為通膨失控的風險微乎其微。

Evans更進一步,已經提出風險管理的說法。這說明,在通膨低迷的環境中,由於全球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增加,聯準會可以緩慢加息。

他在8月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FOMC應該考慮有意讓通膨過沖(超過聯準會2%的目標),以確保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將通膨率穩定在2%目標水平附近。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過去4年一直不達標。

長期滯後

這位芝加哥聯儲行長還對長期統治央行行動的一個基本概念提出了質疑。米爾頓·弗裡德曼在1960年提出了這個著名的論斷:貨幣政策的效果具有長期、多變的滯後。對聯準會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在通膨達標之前加息。

「這完全是70年代的現象,當時,因為政策沒有達到合理的通膨目標,通膨預期不斷升高,」Evans說。「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小心,要搞清楚我們從以前那些時期得到的經驗教訓有是真正與時俱進的。」

不過,並非FOMC的所有人都同意。

「我肯定不屬於希望通膨率超過2%再加息的一派,」舊金山聯儲行長John Williams在《華盛頓郵報》周四刊登的專訪中表示。「我覺得,那樣的話會讓我們大大落後於形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