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阿拉伯之春5周年 中東大亂 希望淪失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4 15:26

图片说明

中東北非國家政局現況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2011年1月14日,北非國家突尼西亞首都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大批民眾湧上街頭,最終迫使在位23年的獨裁統治者本.阿里下台,連串革命浪潮隨即席捲中東,掀起震驚全世界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5年過去,細看當年爆發人民起義的國家,民主未見蹤影,極權政體仍然存在,內戰和暴力不止,「伊斯蘭國」(ISIS)等極端組織更不斷肆虐,當年滿載希望的「阿拉伯之春」,如今變成嚴酷的寒冬。

香港《文匯報》報導,突尼西亞的反民主運動,源於小商販布瓦吉吉不滿遭警察驅趕而自焚抗議,觸發民眾怒火,示威愈演愈烈,將統治者本.阿里攆走。民選政府上台後推動民主,由各派組成的「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大會」協助國家過渡民主政制,去年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然而,突尼西亞近年聖戰暴力頻生,外國遊客成為襲擊對象,令民主發展蒙上陰影。

相比突尼西亞,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的命運更坎坷。埃及強人總統穆巴拉克倒台後,換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但政局動盪不休,軍頭塞西最終發動政變推翻穆爾西,並大舉肅清穆爾西的支持者,民主步伐不進反退。利比亞的人民起義在北約支持下演變成武裝革命,推翻獨裁者格達費,但至今政爭不斷,仍未能誕生統一全國的政府。

图片说明

利比亞:政爭不斷,「伊斯蘭國」肆虐。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敘利亞在「阿拉伯之春」後更墮入深淵,反總統巴塞爾的示威演變成激烈內戰,造成生靈塗炭,至今多達26萬人死亡,數百萬民眾流離失所,被迫遠走他鄉,引發歐洲難民危機。敘國的亂局更讓ISIS乘機崛起,掠奪大量土地,並以此為為根據地,向歐洲等地發動血腥恐襲。

「阿拉伯之春」曾讓中東人民滿懷希望,期盼國家走向民主改善民生,如今卻事與願違。世界銀行副行長加尼姆指出,癥結所在是中東國家的民主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一個沒有民主傳統、體制不健全的國家,能否在一夜間變成民主運作良好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國家,答案明顯是『不能』。」但若阿拉伯國家致力推動改善經濟及管治的政策,他對於能帶來正面改變仍感樂觀。

图片说明

埃及:政局動盪,民主不進反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家阿亞里稱,「阿拉伯之春」在歷史上堪比柏林圍牆倒下,大大改變地緣政治版圖,但目前仍未有清晰的解讀,「現在看來是在倒退的階段,但這將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

中新網報導,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阿拉伯之春」5週年之際,中東經歷另一場醞釀已久的權力博弈,也呈現了這場地區大變局的另一個鋒面。1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以參與恐怖主義罪名處死47名本國囚犯,包括著名的什葉派宗教領袖尼姆爾。這原本屬於沙烏地阿拉伯內政,尼姆爾之死卻引起伊朗強烈反應。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公開譴責沙烏地阿拉伯並威脅復仇,部分伊朗民眾衝擊沙烏地阿拉伯駐德黑蘭及馬什哈德的使領館並造成一定損失。

沙烏地阿拉伯以伊朗干涉其內政和違反國際法為由決定與之斷交。隨後,巴林、蘇丹也宣佈與伊朗斷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決定與伊朗外交關係降級,科威特、葛摩和卡達也相繼召回駐伊朗大使。已於去年10月與伊朗斷交的葉門流亡政府再次確認斷交決定,並譴責伊朗支援葉門反叛力量挑動內戰,「持續入侵」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並煽動教派衝突。此後,沙烏地阿拉伯追加制裁措施,切斷與伊朗運輸與經貿往來,阿拉伯海灣合作委員會(GCC)集體表示對沙烏地阿拉伯堅決支持。  (接下頁)

图片说明

敘利亞:民眾遠走避戰禍,引發難民危機。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大力輸出「霍梅尼主義」,公開質疑沙烏地阿拉伯君主制和世襲統治的合法性,挑戰其作為伊斯蘭兩大聖地監護者的資格,強烈抨擊沙烏地阿拉伯追隨美國以及溫和的中東爭端政策。沙烏地阿拉伯為此聯合其他5個王權國家組建GCC,試圖通過全面一體化進程內求發展自強外禦伊朗。在過去30多年的博弈中,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國家的什葉派少數族裔,因為門派異見以及與伊朗千絲萬縷的聯繫,普遍處於權力底層,也成為沙伊爭端的活躍因子和抓手,並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後躍升為地緣矛盾的宗派衝突前線。無論是巴林反王室街頭運動,還是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內亂及內戰,無不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作為背後推手而打上鮮明的教派衝突烙印。

這場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內鬥於去年達到高峰,伊朗核危機實現重大突破和美伊關係緩和,俄羅斯軍事介入並與什葉派陣營首次結盟,武裝干涉葉門騎虎難下,這一切都讓沙烏地阿拉伯在過去5年中對伊朗發動的戰略反擊全線潰敗。如果說去年12月15日沙烏地阿拉伯主導34個遜尼派國家組建「伊斯蘭反恐聯盟」,將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什葉派及其盟友掌握的政權排斥在外,已顯示明顯的教派對決色彩,沙烏地阿拉伯不顧美國事先警告而處決尼姆爾,則是對戰略博弈輸給伊朗的情緒大宣泄,它將兩個伊斯蘭大國的地區控制權爭奪暴露無遺。儘管由於雙方自身實力所限和美俄聯手控制使事態不會極端惡化,但這場教派力量大博弈也許會以不同方式繼續對中東乃至伊斯蘭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文章指出,中東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產量和出口的最重要地區,中東產油國也長期執掌石油定價和改變能源結構之牛耳。「阿拉伯之春」的衝擊也必然在石油領域產生後果,並在世界範圍內解構部分地區地緣政治格局。

2014年10月,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發起大幅度降價的石油戰,油價一路下挫,迄今已跌破30美元大關。沙烏地阿拉伯此舉既有新能源革命強勢衝擊的能源格局博弈,更有對美國結束與其70年戰略盟友關係的巨大憂慮,只有剿滅新能源革命,確保自身在世界能源市場的龍頭地位,才能為其戰略資產保值繼而保住美國的保護傘。然而,5年來美國既不想深度捲入地區衝突,也無心顛覆敘利亞巴塞爾政權,更不顧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反對,實現與伊朗歷史性和解甚至提升伊朗在敘利亞事務和反恐戰爭中的作用。沙烏地阿拉伯對此惱怒不已,也不寒而慄,決定動用石油槓桿來加固漸行漸遠的沙美關係。

图片说明

突尼西亞:聖戰分子去年6月在度假勝地槍殺多人。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油價戰導致一系列產油國倒地中槍,特別是急需硬通貨而又嚴重依賴高油價的國家。委內瑞拉債券迅速貶值,最快今年2月就將面臨債務危機;奈及利亞陷入國際儲蓄貨幣流動性不足窘境,不得不進行外匯管制;安哥拉出台一系列美元兌換限制措施,確保本幣穩定。俄羅斯和伊朗自然也深受其害,只不過前者家大業大有足夠轉圜餘地,後者今年將石油解禁,情勢會大為好轉。

油價戰回火已殃及自身,沙烏地阿拉伯去年被迫連續發行國內和國際公債,並拋售部分跨國公司股份,國際信譽等級也被下調。分析家擔心,儘管沙烏地阿拉伯擁有7000億美元主權基金,但以目前油價估計,5年內將坐吃山空,屆時,它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戰略資產價值也將變成負數,並帶來影響社會穩定乃至王權存續的災難性後果,進而引發新一輪中東動蕩。

文章指出,5年時間,對於沐浴著和平與繁榮的人們而言,可謂光陰一瞬,良宵苦短,但是,對於深陷動蕩、戰亂和死亡威脅的中東地區百姓而言,則苦不堪言,即便對受到難民危機、恐怖襲擊和經濟低迷困擾的世界來說,也是雪上加霜,不堪回首。這就是「阿拉伯之春」5週年造成的中東之亂,世界之痛。

放眼數千年中東文明演進大歷史,5年並不算長,而動盪、戰亂又始終伴隨著中東各民族發展歷程。5年後,人們也略有欣慰地發現,利比亞已結束兩府兩院對峙局面;埃及當局推出宏大經濟振興計劃;穆兄會也在海外完成重組後首次提出願意與政府進行任何形式的對話;敘利亞已在聯合國推動下由內戰向和解與政治過渡轉軌;內外交困的沙烏地阿拉伯已首次允許婦女參加地方選舉並打算利用低油價調整經濟結構;IS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控制地盤已被收復1/3,反恐戰爭呈現多方合作、同仇敵愾的大好勢頭。 (接下頁)

阿拉伯之春大事紀

2011年:

突尼西亞:

1月:總統本.阿里因反政府示威下台

10月:舉行首次大選,伊斯蘭復興黨取得大多數議席

利比亞:

2月:反對領導人卡扎菲的示威開始

3月:北約實施禁飛區

8月:反抗軍攻佔首都的黎波里

10月:卡扎菲被殺

埃及:

1月:反總統穆巴拉克示威開始

2月:穆巴拉克交出權力予軍事委員會

3月:公投支持舉行國會及總統選舉

11月:國會大選結束,隸屬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與公義黨領導的民主聯盟獲勝

敘利亞:

3月:反政府示威開始,72人被殺

葉門:

1月:發生反政府示威,總統薩利赫承諾不爭取連任

3月:45名示威者於首都薩那被殺;「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攻佔阿比揚省

11月:薩利赫逃亡,副手哈迪接任總統

2012年:

利比亞:

7月:舉行首次民主選舉,獨立議員奪大多數議席

9月: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恐襲,美大使死亡

埃及:

6月:穆斯林兄弟會候選人穆爾西當選總統;最高法院判定下議院違憲並解散

敘利亞:

2月:敘政府軍開始炮轟霍姆斯;「基地」分支「努斯拉陣線」成立

葉門:

2月:舉行總統大選,哈迪在無對手下勝出;「基地」阿拉伯半島分支襲總統府,26人死

2013年:

突尼西亞:

2月:反對派議員被殺;復興黨政府辭職

利比亞:

7月:反抗軍攻佔東部的石油碼頭

埃及:

1月:逾50名示威者死亡

7月:穆爾西被軍方政變推翻

8月:警方鎮壓反政變示威,逾800人死

9月:穆斯林兄弟會被禁

敘利亞:

3月:「伊斯蘭國」成立,攻佔拉卡

9月:大馬士革反抗軍疑遭化武攻擊

2014年:

突尼西亞:

1月:國會通過新憲法

10月:「突尼斯呼聲」黨在國會大選獲勝,黨魁埃塞卜西出任總統

利比亞:

6月:舉行大選以取代全國代表大會

9月:伊斯蘭武裝組織「利比亞黎明」攻佔的黎波里,國會遷至圖卜魯格

埃及:

1月:公投通過新憲

5月:前軍方領袖塞西出任總統

敘利亞:

6月:「伊斯蘭國」鞏固敘利亞及伊拉克之間的「領土」

葉門:

8月:燃料價格上升觸發反政府示威;哈迪辭退內閣

9月:反對派胡塞武裝攻佔薩那大部分地區。

2015年:

突尼西亞:

6月:聖戰分子在度假勝地槍殺38人

利比亞:

2月:埃及空襲利比亞「伊斯蘭國」據點;「伊斯蘭國」攻佔蘇爾特

埃及:

12月:支持塞西的獨立人士贏得國會大多數議席

敘利亞:

5月:政府軍失去伊德利卜省控制權

9月:俄羅斯開始發動空襲

12月:英國加入空襲「伊斯蘭國」

葉門:

2月:哈迪逃至南面的亞丁

3月:「伊斯蘭國」炸彈襲擊薩那,137人死亡;沙烏地阿拉伯空襲胡塞武裝據點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