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對話KOL|從小白到Alpha獵手,雨中狂睡的「草根逆襲」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4-06-05 13: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在幣圈,做 KOL 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在中文加密社區完成向推特的遷徙後,市場和普通投資者對 KOL 的需求是:有認知、夠專業,且能夠早地發現 Alpha 機會。在日漸苛刻的市場標準下,加密 KOL 正經歷着新一輪的大浪淘沙,老一代 KOL 逐漸淡出舞台中心,同時也給了新一代實力派 KOL 崛起的機會。

近期我們對談的實力派 KOL 是雨中狂睡(@0xSleepinRain),從「炒幣小白」到微博大咖,再到營運自己的付費社群,他成長軌跡絕對是草根散戶逆襲的勵志典型。在一派實力選手中,雨中狂睡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班裡的學習標兵,每天都在整理和分享自己的學習筆記。用他的話說,自己的成功秘訣就是「笨鳥先飛」。

從媒體人到 KOL

雨中狂睡(以下稱 Morty)本科攻讀機械專業,學習材料鍛造、圖紙設計等工程技術,用他自己的話說,「畢業後大機率就是進廠打螺絲」。但作為一個理工生,他又與文字工作有不少緣分。從學生時期的淘金歷險,到初入幣圈時的首份工作,以及當前每天的工作日常,都和寫作以及內容創作有緊密的聯繫。不得不說,在當前的加密行業,內容槓桿似乎才是最有效的槓桿。

初入幣圈

大學期間,Morty 發現了百家號、今日頭條以及火山影音等內容平台的機會,於是和自己的同學開始批量營運自媒體號,賺到了第一桶金。實際上在當時,做抖音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因為不太擅長做影音,Morty 放棄了這個機會,現在回看,這基本上奠定了自己喜歡寫東西的一個狀態。

2018 年 Morty 畢業,平台紅利也逐漸褪去,認識到行業前景的侷限後,他來到杭州尋找機會。在投遞三四份簡歷後,Morty 加入了加密媒體嗶嗶 News,從此與加密結緣。一次,他有機會採訪了彼時創業 Polkadot 不久的 Gavin Wood,覺得這個人很厲害,就買了些 DOT。後來在一場上海行業活動上,Maorty 又收到了 Cointelegraph 中文團隊的邀請,便二話沒說賣掉了自己的倉位,來到上海。

在這之前,媒體的日常任務對 Morty 來說就是純粹意義上的工作,他並不參與炒幣。2021 年底,看着自己賣掉的 DOT 從 5 美元漲到 60 美元,Morty 逐漸意識到,自己也可以試着炒炒幣,「我有一個人生信條,就是製造回憶,你不能每天都在上班,總要去干點什麼事」。

BlockBeats:當時對你影響比較大的是哪個項目?

雨中狂睡: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 Burger Swap,這是 BSC 上的第一個 DEX,它那時從 0.5 美元漲到 27 美元。當時我因為沒什麼錢,就每天少吃一頓飯去買,在 0.5 美元左右買了對於那時的我而言比較多的 BURGER,雖然也不能算多,但買了大概 2000U 左右,然後在 7 美元左右賣了一半,後來它又漲到 27 美元,我沒賣,最後再跌回 7 美元的時候才全部賣完。當時其實也不太懂,如果讓我現在回到那時候,肯定會做得更好。

BlockBeats:還有哪些項目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雨中狂睡: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 Avalanche 和 Solana,Solana 是影響最大的,我大概是 35 到 45 美元左右買入的 SOL,在 80 美元時賣了 25%、100 美元賣了 25%,到 120 美元又賣了 25%,直到 140 美元的時候全部賣完,我也沒想到最後它會漲到 200 美元。

當時在 Binance 上了倉位,但買完就「519」了,SOL 跌到 26 美元的時候又加倉了一些。印象中,在那年下半年,最早開始漲的就是 SOL,漲到 70 到 80 美元,然後市場就開始瘋狂了。後來 Avalanche 我也有想法,因為當時基金會開了一個 Avalanche Rush 給了不少激勵,我覺得可以吸引市場的注意力。不過 Luna 我就完全錯過了。

BlockBeats:上一輪加密周期還是「微博喊單」的天下,多數 2021 年或者 2022 年入圈的新人很難從「帶單老師」那裡學到有用的投資邏輯,你的認知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雨中狂睡:在我成長的路上遇到了很多貴人。比如 Cointelegraph 中文的前同事、22 年年底熟識的朋友、微博/Twitter 上認識的 KOL,他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比如,他們讓我理解了一個東西,叫資訊的傳遞。

比如說,項目方的資訊是 A 層,到了 VC 這裡可能就是 B 層。如果項目方要做一件事情,最先知道的一定是 VC,最後知道的才是是散戶。而這個傳導的過程,可能就決定了價格的漲勢,所以在最後散戶可能就是一個「接盤的過程」。另外他們也讓我意識到,原來炒幣也是能賺錢的,這讓我有了更多興趣去做大量閱讀以及思考之類的工作。

建立社區

2021 年下半年,Morty 還在 Cointelegraph 中文任職,自己一開始也沒有做 KOL 的想法,但因為一直有寫作的習慣,整理出資訊後只給自己似乎有些浪費,於是便拿出來在社交媒體上與大家做分享,一年後,他便成了微博粉絲過萬的知名加密 KOL。

2022 年 9 月,一位 K 線分析師找到 Morty,希望能與他一起合作做收費群,但 Morty 認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於是一直花時間做 Notion 整理等籌備工作。儘管最終並未合作成功,但這件事給了 Morty 一個建立社區的好契機。

2023 年底,Morty 徹底離開微博,並與自己的好夥伴黃饅頭合夥,開始了自己的付費社區。黃饅頭與 Morty 是在深潮工作時的同事,平時就是一人找資訊,一人做分析,合夥後,黃饅頭還是負責找 Alpha 資訊,而 Morty 則對市場和敘事做分析。從去年底開始,Morty 的付費群從 200 人慢慢漲到 300 人,再到當前的近 500 人,在他看來,做社群也讓他變成了一個更有自信的人。

BlockBeats:這個社區打算做到多大?

雨中狂睡:以群友的數量看,可能 500 就不往外招了。如果我純割韭菜的話,我社群也不會到這個人數,而且我也在一直很認真的做社群,我會把很多我看到的、認為很重要的東西發在群里,也會發自己個人的投資操作。

BlockBeats:這種判斷能給你帶來正向反饋?

雨中狂睡:對,而且做社群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人,他們也會給你帶來正向的反饋。很多群友雖說是付費進的群,但他們也會給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我認為這還蠻酷的。所以讓我更加有信心和興趣去把這個事情做好。

BlockBeats:營運這個社群會消耗很多精力嗎?

雨中狂睡:我習慣了,我會把這個事情跟我自身的成長結合在一起。其實做社群也是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我認為這個是很酷的事情。比如說你做閱讀,你會給社群的成員去看,說一些自己的思考,然後就會有很多人跟你交流。這種社群的反饋其實也是一種資訊流,包括他們現在的情緒,我也能感知到的。其實都是你自己去觀察市場,理解市場,脫離市場去做交易其實很難,我認為這能很好地幫到我,讓我跟市場聯繫得更加緊密。

BlockBeats:除了自己的社區成員,你會和行業里的其他從業者頻繁交流嗎?

雨中狂睡:有一些固定的人,有做單純交易的,也有做擼毛的,還有一些聰明錢之類。我蠻喜歡這種溝通過程,溝通更能讓自己理解到,「原來他們是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我認為單打獨鬥還挺難的,思維上會存在資訊繭房,現在 Twitter 推薦其實也是繭房,所以我會通過郵件訂閱、構建 Twitter List 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資訊流。

認知構建與投資邏輯

Morty 非常相信笨鳥先飛的智慧,不論是在嗶嗶 News、Cointelegraph 中文還是後來的深潮,他都儘可能地從別人身上學習新的東西,「你必須要提升認知,最後,你的資產一定會回歸到你的認知曲線上」。在 Cointelegraph 以及深潮的經歷給了 Morty 很多啟發,他學到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資訊的傳遞,第二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資訊流。

BlockBeats:你怎麼建立有效的資訊獲取框架?

雨中狂睡:我會習慣性的把自己認為好的內容都訂閱,我在 Substack 上用郵件訂閱了很多帳號,包括在 X 上也有關注的 List,這裡面有很多其他人的觀點,我會加上自己的思考再去做一些判斷。

另外我會把自己一直在看的東西整理成一個 List。有項目庫,就是看過的一些項目,有社區會議的記錄,很多我認為好的文章也會放到這兒。這方法不一定好,但我認為能產生一些思考和觀點。雖然這些東西我都是公布給大家的,但其實很少有人看,實際上相當於是給自己的閱讀做一個記錄。

還有就是我也會看市場的情緒。就比如某幾個我關注的 KOL 說現在不想看市場了,或者社區情緒慘澹沒什麼人聊行情,我就認為可能是到底部區間了。不過,純交易面的東西我看的不太多,這也是我比較欠缺的方面,就是 K 線和技術面看的比較少。

BlockBeats:你認為技術分析在當前這個市場環境很重要嗎?

雨中狂睡:我認為核心的點在於 K 線的有效性,這個行業很多情況下都是別人畫 K 線給你看的。只能說 K 線是重要,但是沒有那麼重要。如果說你純依靠 k 線就可以跑贏比特幣,那有點不太現實。在這個高度 PVP 的市場,考驗的是你選標的的能力。

因為我有一個合夥人是看 K 線的,所以我會找好標的後給他看 K 線,然後選擇一個比較理想的入場點位,否則我可能就會放棄或者再等等,這樣就是可以有一個互補。我最近也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 K 線,但這是其實在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

BlockBeats:所以閱讀是你構建認知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雨中狂睡:對,我認為有兩個部分內容吧,讀和寫。對我來說寫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展現出來的過程,當然不要求必須寫到社交媒體上,但是你可以自己去寫一點東西、做個記錄,比如建一個 Notion 之類的,然後定期回看這些東西。我對行業的初步認知就是來自我寫知識庫的過程,從比特幣、公鏈、DeFi 再到 NFT、Gaming 等等,構建起自己的框架,然後基於這個框架弄出分支。

另外我還有一個小本子,在看到一些個人感悟或者很精闢的話時,就會把他們記到這個本子上。這個觀念其實很重要。大家都想賺大錢,但你有 10 萬美元,和你有 100 萬美元的操作是完全不一樣的。最後要思考的問題,肯定是根據自己的資產規模來下投資判斷,以及如何控制風險,在市場裡比別人活得更久。這些感悟和思考的記錄都可以幫助到你。

BlockBeats:年初你開始總結「星級敘事」,後來每個月都對它做更新,你決定星級的邏輯和標準是什麼?

雨中狂睡:我認為主要是市場的認可度,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吸引市場注意力的能力。如果該敘事曾經成功吸引過市場很多的注意力,比如 AI,那我就會把它的評級定高一些。

我認為比特幣就一直是一個五星敘事。銘文可能是一個短期炒作的東西,符文就會好些,它可以幫助比特幣去做更多事情,雖說符文之前可能有些冷卻,但是總歸會有人去推的。市場天然會對比特幣生態保持關注,一旦有敘事興起,就會有人參與。

但有一個我在年初沒有弄好的敘事就是 Solana,當時我把它排在四星敘事,但現在看來它各方面表現都很強,其實是五星敘事。

BlockBeats:我看到你後來把它排到了以太坊上邊。

雨中狂睡:我現在理解下來,以太坊是非常大的一個資產,歐美也在推這個點,它可能有複雜性,但是它的地位是 Solana 無可撼動的。我不知道以太坊可不可以復刻,但是你需要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講,比特幣 L2 我基本都沒有參與,我為什麼不去以太坊或者 Solana 上玩呢?當然我認為這裡是有財富機會的,因為有注意力在,它是一個長期可持續的事情。以太坊的話,貝萊德的 RWA 是在放在以太坊上,既然貝萊德都這麼做了,那我就會追隨一下 ONDO 之類的標的。

BlockBeats:每次你在群里分享現貨交易思路時都會設置止損線,「現貨止損線」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

雨中狂睡:止損更多的是給社群設的,我們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某些標的上,我可以承受更大的風險,但你可能就不行。我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很左側」,有些我特別看好的幣會對它的走勢有很高的預判,導致我很多幣都拿的很難受。比如我認為意圖敘事下的 COW 很有機會,所以就一直拿着也不着急,還有就是 Solana 上的 WEN,這波回撤都是因為我太鑽石手了。

BlockBeats:你的「左側打法」都有哪些?

雨中狂睡:判斷敘事的催化劑。比如我認為意圖敘事在坎昆前後可能會漲,就買入 UNI 和 COW,當然他們最後漲可能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其中也有部分是運氣。在有的標的上運氣可能就沒有那麼好。我需要等很長時間來印證我自己的邏輯,但如果在之前它漲了很多,且我認定我等的催化劑還沒來,那我大機率就不會賣。在這個 PVP 市場,敘事輪動很快,鑽石手也很容易受傷。

BlockBeats:其實 4 月份的回撤很多人都沒來得及下車,幾乎沒人想到小熊市會持續這麼久。

雨中狂睡:其實市場已經告訴你了,比如說比特幣月線六連陽,其實是要有一個回撤需求的。我認為當時我是有機會走,但還是自己沒有想清楚,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

BlockBeats:沒有想清楚什麼?

雨中狂睡:沒有想清楚回調的需求和回調的力度可能是多少,以及和山寨幣養出了感情。

對市場的看法

BlockBeats:你認為這輪周期還有哪些炒作預期?

雨中狂睡:除了對於降息後流動性回歸的預期外,宏觀上還有對大選的預期。在這個預期下,各方的訴求應該是穩定和對加密選民的爭奪。但是如果後續沒有新預期支撐,市場可能就會進入沉寂的狀態。現在流動性也不太好。我不會太樂觀。當然,等流動性回來後,就會出現新的一波機會。這是一個很長期的事情。

BlockBeats:嗯,每個周期都不太一樣是吧?

雨中狂睡:對,我認為預測不重要,應該思考市場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比如 4 月 29 號那天,我會認為市場進入底部階段是因為我看到社區的情緒太悲觀了,有種深熊的感覺。但你想,今年是大選年,其實不太可能會有大事件爆出來,至少是要平穩些的。

當時看空的人太多,所以我覺得可以抄底一些標的,當時選擇了以太坊,它生態相關的標的也買了很多,反正有止損線,如果自己判斷錯了就投降。

BlockBeats:現在關於高 FDV 低流通的討論很多,你怎麼看?

雨中狂睡:我認為這會帶來新的敘事,市場也會去找全流通、零解鎖且已經被市場充分定價的 Token。其實 Cobie 那篇文章我也看了,他的核心觀點就是說市場的買盤其實在一級就發生了,而不是在二級,那就可能導致新幣上線表現沒有那麼好。

其實之前社交媒體上就已經有關於「互不接盤」的討論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這是市場的問題,市場會逐漸意識到然後去改善。我認為市場之後可能慢慢就會成長到一個更聰明的狀態,而且本質上其實是市場流動性不夠。

BlockBeats:你認為之後的加密市場還會有過去幾輪牛市的「超級大漲幅」嗎?

雨中狂睡:我認為會有,因為幣圈給了我們一個賭博的機會。雖然不能經常性把幣圈營造成一個賭場,但就像 GCR 提到的,很多人參與幣圈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像一個賭場,它比去澳門更便捷,而且賺錢的確定性(可能)比澳門高。所以幣圈和山寨幣不會消亡的,只要市場有需求,它就會一直存在,就會有人基於山寨做文章。

BlockBeats:接下來一段時間,你會專注哪個方向?

雨中狂睡:我現在主要倉位在以太坊上,比如,Pendle 是我的長期倉位。這在我五月展望里有提到,當然我在寫的時候把 ETH 放得比較靠後。另外 AI 也放在了比較靠後的位置,一是因為最近催化劑比較多,二是因為整體的市場很反人性,大家都看好 AI 的時候,它的表現就不好了,需要洗掉那些看好的人們。

另外 Solana 我也有一些持倉,但我一般不會主動購買。對於 Solana 的主要任務我也寫在了群名上,就是積累手上的幣本位。多參與 Solana 生態,一切都是為了手裡 SOL 幣本位的增長。

BlockBeats: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山寨市場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回到原來的價格位置?

雨中狂睡:我還是比較看好後市的,尤其是以太坊,破新高有機會的。等預期透支完後,我就會選擇休息。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