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降營業稅、爭取台版紓困、現股當沖證交稅減半

台灣銀行家 2024-06-05 14:51

撰文:右本沖

三大公會提建言 促經濟發展更興盛

銀行公會理事長雷仲達在今年 4 月曾說,銀行業向主管機關爭取金融營業稅稅率由 5%降到 2%,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5 月 23 日首次在立法院答詢時回應,金管會建議財政部酌予調降金融營業稅率,期望稅率調降至 2% 至 3%,意味著銀行公會的訴求獲得金管會認可,只差財政部的回應了。

銀行公會訴求調降營業稅 金管會主委認可

目前現行銀行及保險本業銷售額適用稅率為 5%,其中 3% 稅收直接入國庫,2% 提撥至「金融業特別準備金」,而「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累積金額已逾新台幣 2,100 億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希望在今年底後可繼續保留在存保,留供未來處理金融業問題使用。

去年金融總會白皮書已提及我國金融業稅率確實較其他國家為高,然而,讓金管會認可銀行公會的訴求,主要理由還是考量台灣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營業稅的計算靠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相抵,金融業業務特性,無進項稅額可供扣抵,導致目前金融營業稅率相對其他國家偏高,考量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因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立法院的質詢時表達支持之意,當然,最後還是要尊重財政部的意見。

金融總會秘書長吳當傑則期待新內閣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作為,如已實施多年的金融監理沙盒,考量是否有修改法規的必要,將金融科技範圍再進一步界定等。

金融創新持續進行 相關法規或需修訂

例如好好證券在 2021 年 6 月 1 日,台灣有史以來,首例透過「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經金管會核准,成功由科技公司改制為證券經紀商公司,至今仍運轉順利。有其他金融同業認為,如果按照秘書長吳當傑的期待持續精進,有機會看到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落地。

此外,也有銀行業者提醒,生成式 AI 在金融界的應用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不斷的跨界整合,先進國家也開始討論相關的法規修訂,國內已經有金控業者引進,希望藉由龐大的運算能力,創造出新商機,但現行法規在資料應用、分享上仍有許多限制。此外,生成式 AI 如假似真的人臉模擬,也對於人臉辨識、聲音辨識帶來挑戰,相信在未來 4 年,金管會也將面對 AI 和金融業結合的議題。

壽險公會盼充分溝通 有利接軌 IFRS17、ICS

今年新政府上台,但明年起壽險業多項國際新制先行上路,2026 年則是國內接軌 IFRS17 上路,還有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保險資本標準」(ICS),對壽險業而言,利率風險相關的資本計算,升至現行制度下的 3 至 4 倍,有些業者面臨增資壓力,多家壽險表示喘不過氣,希望爭取更多的台版紓困制度。

歐洲的「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在 2019 年 11 月阿布達比年會通過「保險資本標準」(Insurance Capital Standard, ICS)2.0 版,是一種全新的壽險業資本「及格標準」,並自 2020 年起進入 5 年監測期,國際上將於 2025 年正式實施。

2026 年新制上路,保險業者憂喜參半,ICS 是以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作為計算的基礎,最基本的定義,就是要求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必須要大於風險資本。

然而,ICS 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規範那些有能力造成全球大規模金融風暴、也就是「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在國內符合原標準的保險公司不多,而金管會也頒布了台版 ICS。

不論台版還是國際公版 ICS,由於壽險公司收了龐大的保費,即為負債,而負債的現值要透過利率計算,故計算的關鍵就在採用何種水準的「利率」來計算,現值就會影響到保險公司淨值。

不論是 IFRS17 及 ICS 等國際新規範,對一些壽險業者的評語是「影響壽險業淨值計算,加劇財報損益波動」,例如台灣人壽曾言,「新制上路,將對資本要求逐年提高」,因此,許多壽險業者希望金管會能有更多緩衝措施。

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發給壽險公會成員內部信,提及壽險公會將代表業界向金管會報告,與主管機關溝通。媒體報導,陳慧遊強調,不是「爭取寬容」,合理的目標是大家一起努力,不合理的目標才需要寬容,過長的監理寬容,好比沒有犯罪卻一直給予緩刑,社會觀感不佳。

另外,還有外匯準備金,這原本是一筆平衡保險公司匯差的設計,卻演變成保險公司一年要花新台幣 3,000 億元到 4,000 億元的避險成本,提存準備,是否有改良的方法,也將是保險業者想與金管會溝通的部分。不論業者的看法、意見或者是主管機關的考量,都是為了營造一個健全的金融保險環境而努力。

證券公會籲修法 延續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政策

證券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認為,當務之急仍是應該營造優質籌資環境,這也可以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站在資本市場長期發展角度,股市流動性佳,股價表現才會好,有量才有價,企業也才會願意留在國內掛牌,營造優質籌資環境,進而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形成良善的循環。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如不延續,恐對證券市場流動性、企業掛牌籌資等產生負面效果,對台灣產業及經濟發展將有不利影響。新內閣首重經濟發展議題,為持續發展有利的經濟環境,建請以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制高點,優先通過延續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的政策決定。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5 月 23 日質詢時有回答對此贊同,希望財政部再延 5 年。

金管會於今年 3 月底召開「研商延長調降當沖交易證券交易稅實施期間」公聽會,表示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對稅收、市場流動性、產業及經濟發展均有效益,已向財政部提出延長 5 年建議方案。距今年年底現股當沖證交稅率屆期期限僅餘 6 個多月的時間,為避免因稅率減半屆期前的政策不確定性造成投資人臆測或退出市場,籲請新內閣盡速站在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做政策決定,並加速修法時程,延續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政策,以穩定股市及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當時源自於台股市場於 2016 年間受國際市場影響,交易量能低,每日成交金額不到千億,為活絡股市,現股當沖證交稅率自 2017 年 4 月 28 日起由 3‰降為 1.5‰,並二度延長實施年限,即將於今年 12 月 31 日到期。

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自實施以來,台股市場日週轉率由實施前約 0.2% 提高至現在約 0.6% 至 0.7%;最近 3 年上市櫃公司 IPO 及 SPO 籌資金額平均每年為新台幣 2,344 億元,已突破實施前 3 年平均每年 1,458 億元之規模;2017 年至 2023 年底,證交稅收平均每年約 1,545 億元,比實施前 7 年平均每年 834 億元明顯增加。顯示實施現股當沖證交稅率減半已有效推升證券市場成交量能及流動性、吸引優質企業在台掛牌籌資,增加政府證交稅收,並促進經濟發展。(本文作者在媒體工作近 20 年,長期關注金融議題)

來源:《台灣銀行家》17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