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zkLink深度解密:如何在多鏈世界中找到統一?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4-05-26 20: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從 Layer 1、Layer 2 再到 Layer 3,區塊鏈孤島效應越發顯著,多鏈互聯也更加備受關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L3 往上是否還會有 L4、L5、Ln 我們暫未可知,當下最緊要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將分散的流動性孤島結合起來。zkLink 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了聚合多鏈流動性的方案。

本文將聚焦 zkLink 技術原理、現狀及發展路線等方面,為大家全面解析基於 ZK-Rollup 技術的多鏈聚合層——zkLink。

01 zkLink 是什麼,試圖解決什麼問題?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從第一層(L1)以太坊、Solana 等公鏈的不斷湧現,再到第二層(L2)如 Arbitrum、Optimism、zkSync 和 Starknet 的崛起。

在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流動性割裂和跨鏈成本高等方面的問題。此外,開發者在部署 dApp 時面對不同鏈的編程語言和工具,也增加了複雜性。

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個由海島組成的國家,交通不便且金融體系還未成熟,每個小島(區塊鏈)都有自己獨立的貨幣和交易系統。

你想在不同的小島(如以太坊、Solana、Arbitrum)之間購物,但每次跨島都需要換貨幣、交手續費,還得擔心錢丟了。

這就是目前區塊鏈用戶面臨的交互困境:流動性分散,交易成本高,還不安全。

如何讓跨鏈交易變得像在同一條鏈上一樣便捷和安全?zkLink 給出了答案。

(來源:zkLink 官網)

通過零知識證明(ZKP)技術統一 L2 和 L1,zkLink 實現多鏈狀態同步和原生資產聚合。

由同一實體匯總在不同 L1 鏈和 L2 上發行的代幣,例如 USDT Ethereum、USDT BSC 等,將在 zkLink Rollups 中合併為單個 USDT 代幣。

也就是說,這個海島國家有了一個綜合交易中心,把不同小島的貨幣匯集在一個平台上,不再需要頻繁換貨幣、支付高昂手續費或擔心資產安全。這就是 zkLink 實現的多鏈流動性聚合功能,使它遠遠超越了「跨鏈橋」。

基於此,zkLink 打造了兩大主要產品:zkLink Nova 和 zkLink X

zkLink Nova 是第一個構建在以太坊以太坊 L2 上的聚合 L3 zkEVM Rollup 網路,利用零知識以太坊虛擬機(zkEVM)匯聚以太坊多個 L2 網路上的資產,解決以太坊的流動性和資產分散問題。

zkLink X 是一個支持定製化多鏈 dApp 開發的聚合 Rollup 基礎設施,連接 L2 和 L1,讓開發者感覺像是在單鏈上構建應用,但實際上他們可以訪問多鏈的流動性。

回到區塊鏈與小島的類比中打個比方,zkLink Nova 就像萬能購物卡,允許你在各種不同小島的商場之間自由購物(交互),無需反覆兌換貨幣。

而 zkLink X 就像萬能工具箱,無論想建造什麼類型的商場店鋪(dapp),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如同搭積木,並且這些店鋪也支持來自不同小島的貨幣。

如此一來,zkLink 不僅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鏈上的流動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安全風險,還簡化了 dApp 的多鏈部署,改善用戶體驗並確保 dApp 開發的安全性。

02 zkLink 提供了什麼解決方案,如何從「多鏈大戰」脫穎而出?

多鏈、跨鏈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們需要知道,zkLink 不是跨鏈橋,是一條聚合多鏈流動性的鏈。

那麼,zkLink 是如何實現多鏈聚合的?

zkLink 協議是一個由四個層次組成的多鏈 ZK-Rollup 基礎設施,包括結算層(Settlement Layer)、執行層(Execution Layer)、排序層(Sequencer Layer)和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 Layer),這些層次相互獨立,支持定製化的應用 Rollup 部署。其中,zkLink 協議的核心價值主要在結算層和執行層。

(zkLink 協議架構 來源:zkLink 官網)

zkLink 的結算層作為最核心的部分,類似一個聚合的結算中心,可以集成多條鏈,並通過同步技術確保每筆交易都能在多個鏈上驗證,防止欺詐操作。

目前有兩種結算方案:zkLink Nexus 和 zkLink Origin,分別針對不同的網路集成需求。

zkLink Nexus:連接以太坊及其 L2 網路,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

zkLink Origin:可以連接其他 L1 公鏈(如 Solana)及以太坊提供更廣泛的集成。

傳統跨鏈 vs 多鏈聚合

在不同區塊鏈之間交易會導致成本增加、體驗變複雜,不論是「傳統跨鏈」還是「多鏈聚合」,都是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舉個例子,想想通過 DEX 將 chainA 上的 tokenA 交換 chainB 上的 tokenB,最原始的方式是什麼?

首先,需要安裝錢包併購買 chainB 的 Gas 代幣;

接下來,用戶需要將 tokenA 交易為穩定幣或其他可以橋接到 chainB 的中間代幣;

最後,用戶需要在本地 DEX 上購買 tokenB。

與跨鏈交易相比,明顯會更複雜且磨損更高,所以跨鏈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種體驗。

然而,跨鏈代幣交易的成本仍然很高,用戶仍然難以在不同鏈之間進行無縫且便宜的代幣交互。

除此之外,傳統跨鏈方案通常具有較高的中心化程度,容易受到駭客攻擊,這導致了用戶資金被盜的風險。

不同於傳統跨鏈方案,zkLink 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多鏈結算解決方案,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Nexus 和 Origin,這兩個方案都利用了零知識證明技術(ZKPs)。

zkLink 創造性地將零知識證明應用於多鏈互操作,採用去中心化的分權設計,無需第三方來保證資產和交易的安全,同時確保了交易和狀態轉換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減小了資產託管的風險,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

從 Layer 2 到聚合 Layer 3

除了多鏈聚合,zkLink 還有個亮點在於它構建了第三層 zkLink Nova,把以太坊 L2 的流動性孤島結合起來。

為什麼要搭建 L3,統一 L2 生態系統的流動性?

我們都知道,L2 熱潮的興起為以太坊加上了一層「高速公路」,讓交易更快更便宜,但與此同時也創造了一個不可互操作且分散的區塊鏈格局,其中流動性被困在孤立的鏈上。

以太坊不同 L2 上的原生資產(如 ARB、OP、MANTA 等)無法進行互操作性交易,轉賬往往耗時且費用高昂,不同資產被分散在各個 L2 網路上更是導致了流動性的浪費。

越來越多的 L2、側鏈以及去中心化應用造成了流動性割裂,與實現以太坊易用性的目標背道而馳。

這就是以太坊發展 L2 的代價,它將流動性分散到數十個區塊鏈上,亟需通過更高級的解決方案提高互操作性和效率。

與大多數旨在滿足特定應用程序需求並部署在單個 L2(例如 Starknet 或 Arbitrum)上的 L3 相比,zkLink Nova 是構建在以太坊和多個 L2 網路之上的通用 L3 聚合網路,以太坊及其 L2 共同充當了結算層。

所以 zkLink 構建 L3 zkLink Nova 不單是奔着每一層都比上一層便宜去套娃,更是抱有「一個 Nova 走天下」的願景。

(來源:zkLink 官網)

簡單來說,從不同 L2 存入的 ETH 在 Nova 上會自動合併為同一個 ETH。

從不同網路橋接的相同 ERC-20 代幣,比如 USDC.Ethereum、USDC.Arbitrum 等源代幣可以合併到 Nova 上的同一個 USDC 中,合併後的 USDC 在 Nova 上使用具有統一的流動性,以此來提升擴展能力,優化用戶體驗。

zkLink vs 其他聚合方案

許多 L2 其實也意識到了流動性割裂問題,並試圖應對。例如 OP 的 Superchain、Polygon 的 AggLayer、zkSync 的 Hyperbridge,通過提供統一的橋或共享排序器來統一流動性。

但它們僅適用於其獨立的子生態系統和特定的技術堆棧。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多個不同的技術堆棧可能會加劇流動性碎片化和跨鏈互操作性問題,並導致以太坊生態系統更加分裂。

與之不同,zkLink Nova 連接的任何第 2 層上的資產都可以橋接到第 3 層網路,以實現快速且可互操作的交易。雖然犧牲了交叉匯總交易的原子互操作性,但提供了能夠聚合整個以太坊生態的最廣泛流動性。

(zkLink Nova 協議架構 來源:zkLink 官網)

03 從現在到未來,zkLink 與新跨鏈時代

發展現狀

自 2024 年 3 月主網推出以來,zkLink Nova 生態系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截至 5 月初已經涵蓋 90 多個項目合作夥伴項目(該圖官方發布於 3 月底,暫未同步數據)涉及 DeFi、工具、社交、遊戲和 NFT 等。

3 月 14 日 zkLink Nova 順勢推出「Aggregation Parade」第一季獎勵活動,活動持續一個月,包括 ETH、L2 原生代幣、穩定幣、LST 與 LRT 等代幣都有機會獲得 Nova 積分,鼓勵用戶將資產存入 L3 Nova 主網。

簡單說,用戶通過跨鏈、質押和邀請新用戶獲得 Nova 積分,未來可兌換 ZKL 代幣。

目前,「Aggregation Parade」第二季獎勵活動正在進行中,可以通過與 zkLink Nova 合作的 dApp 互動來提升 Nova 積分。

活動詳情:https://blog.zk.link/aggregation-parade-phase-ii-defis-turn-to-blossom-on-zklink-nova-7b30e2ab1d82

(zkLink 生態系統 來源:zkLink 官網)

從上述活動可以看出,團隊在推進 zkLink Nova 生態系統的用戶增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數據表現同樣也很亮眼。

目前運行的 Alpha 主網已使用 zkLink 技術進行了超過 200 萬筆交易,生成 50 萬個唯一地址。

根據 DefiLlama,截至 5 月 22 日,zkLink Nova TVL 突破 10 億美元,過去一個月增幅為 156%,已成為 TVL 最高的 Layer 3 網路。

(zkLink Nova 總鎖倉量 來源:zkLink Nova 官網)

融資

融資方面,zkLink 今年 1 月份通過 CoinList 社區銷售籌集了 468 萬美元,去年 5 月 zkLink 完成 1000 萬美元戰略融資,Coinbase Ventures、SIG、BigBrain Holdings 等參投。

迄今為止,zkLink 總融資達到了 2318 萬美元,將進一步發展 Nova 協議。

zkLink 的投資方更多屬於戰略合作夥伴,不僅僅提供資金和人力,還會投入更多資源以深化與 zkLink 的合作。

(zkLink 投資方 來源:zkLink 官網)

未來展望

目前 zkLink Nova 主網已經上線,團隊正在升級驗證跨鏈狀態的輕節點預言機網路 ZK Oracle,作為改善 zkLink X 協議的一部分。

未來 zkLink 也將進行一系列重要升級,包括支持外部數據可用性(DA)解決方案、去中心化的證明拍賣市場等。

現在 zkLink 的排序服務是中心化管理的,團隊計劃未來整合 Espresso、Astria 和 Fairblock 等去中心化解決方案,以減少中心化風險。此外,ZKL 代幣也即將推出,團隊正在為 TGE 做準備。

可以看出,zkLink 在為以太坊及其 L2 帶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聚合的道路上不斷改進。

如果說此前實現「無縫銜接的鏈上交互」是南柯一夢,那麼或許 zkLink 正在將夢境變為現實。

(zkLink 路線圖 來源:zkLink 官網)

04 總結

L1、L2 和 L3 之爭究竟哪一層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唯有時間能揭曉答案。同時,市場也會告訴我們,L1 和 L2 總會有其存在的必要,這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

未來註定是多鏈共存的時代,而 zkLink 也將成為關鍵樞紐,連接 L1 和 L2 生態系統的各個組件和系統。

可以想象,zkLink 正引領着一個更加互聯互通的多鏈新時代,帶來更多新機遇。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